68 ? 见故人 ◇(1/2)
68见故人◇
作为蒙学堂和县学的学监,卢年自告奋勇,带领安南县二十位学子,到府城参试。
“卢学监,我们在何处落脚?”看着虔州府三个字,第一次出远门的少年们躁动不安。
“去安南香酒楼。”想起刘良的叮嘱,卢年很坚定地说。
“府城安南香酒楼?应该不便宜吧!”
“不需要担心,一应花费县衙承担。你们只需要把心思放在府试上,才不枉乐县令和刘县令的一片苦心。”
听卢年提及乐尧,学子们一个个燃起斗志、昂首挺胸,紧随他通过城门。
“卢学监和众学子远道而来,不曾远迎,失敬失敬!”安南香酒楼掌柜一月前就收到黄、李两位东家的传信,强调府试期间务必安顿好众人。
“劳烦掌柜了。”
“说的哪里话,都是安南人,来了这就当回了自家。”
被掌柜发自内心的热情相待,学子们投宿的疏离不适感消了不少。
“哎!不是说这月后院厢房不待客吗?怎么他们一来就进去了?”大堂坐着用饭的食客不乐意了。
府城安南香酒楼,把食肆和客栈合而为一。后院还有两进大宅院,平日里用于接待上上宾,说是要让贵客有宾至如归的感觉,远离喧嚣的街道,心烦意乱时住上几日,总是心旷神怡,所以不少上上宾都把这当成第二个住处。
眼前说话这位,就是后院的常客。
“贵客,实在抱歉!刚刚进去的是我们老家安南县人,来参加府试的学子和陪考的学监。从前年开始,凡学子参加府试期间,后院都留作他们食宿,不接待外客。”管事上前解释道。
“他们出多少钱?我出双倍!”
“这不是钱的问题,是我们安南香酒楼的规矩。”
“什么规矩?做生意不就是图钱吗?难道有钱还不赚了?”食客越说越激动,喝了酒有些上头了,加上其他人都看过来,还得不到满意的结果,脸面挂不住。
“您说得对,做生意是图钱,可钱是赚不完的。老家来人了,自然是得好好款待,就好比探亲一般。”管事和颜悦色继续说着。
“说的比唱的好听,还能不收他们钱?”
“真被您说着了,真不能收钱。我们东家说了,要是谁敢要一分钱,就卷铺盖走人。”
“见鬼了,我八成是真的醉了,竟听到你在说胡话。”食客甩了甩头,看到桌上空了的酒杯,自言自语道。
其他食客好奇了,正巧掌柜出来,便开口问道:“掌柜的,刚进去的那群人,在安南香酒楼吃住真不收钱?”
掌柜被问得一愣,很快反应过来。“自家人收什么钱?”
“我们怎么就没这待遇?”
“等您成了安南县人氏,即便身无分文,去到任何一家安南香酒楼,都饿不着。”掌柜诱惑道。
食客们不死心,逮到一个伙计就追问,竟得到一样的答案。
一传十,十传百,渐渐就变成了:安南县人在安南香酒楼吃住不要钱。
听到传言的府城及其他县百姓,心底酸水止不住地往上冒。
为了避嫌,府试结束贡院门大开后,卢年才来拜会乐尧。
“卢学监,好久不见,近来可好?安南县可好?”
“见过乐县……乐别驾。”
“无需多礼,快落座。”随即吩咐人上茶。
“安南县一切都好,乐别驾放心。”
乐尧微笑点头,随即发问:“卢学监此次来府城,可有要事?”
作为学监,是没有责任和义务护送学子来参加府试的,一般是学子各自父辈陪同。并且府试刚刚结束,对方还拎着一个麻布袋前来,倒让乐尧摸不着头脑了。
“一是陪同学子们前来参试,二是拜会东陵书院夫子,三是给乐别驾送些物件。”说到最后一个原因,卢年顿觉松了一大口气。
“这是送我的?什么物件?为官之人可不得收受贿赂!”乐尧有些无奈,对方怎么明知故犯?
“乐别驾打开看看便知,既轻如鸿毛,又重于泰山。卢某便只得亲手奉上了!”
这番解释更是容易让人误会,乐尧起身上前解开抽绳。
“果干、草蚱蜢……官报?”
抽出那张像官报一般大小的桑皮纸,上头落着歪歪扭扭、大小不一的字。
“这是何物?上头竟写满了百姓的名字。”乐尧脑海中浮现出一个念头,又觉着不太可能。
卢年不再卖关子,哭笑不得地说:“衙役和乡民们得知我和学子们要来府城,连续几天把自家做的烙饼、果酱、果干、草蚱蜢……堆在县学门口。
没办法,我们只好选易存放又实用的送来。至于这封百家信,是安南官报上倡议百姓们亲笔提名的,不少民众因为没赶上写名字,追在我们马车后头哭,别提多吓人。”最后竟露出怨念的神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