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我在古代升官发财 > 60 ? 外须和戎 ◇

60 ? 外须和戎 ◇(1/2)

目录

60外须和戎◇

◎十月,安南县每一块稻田,都收获了三茬粮食。

衔州来的百姓◎

十月,安南县每一块稻田,都收获了三茬粮食。

衔州来的百姓,自然舍得花钱给家人置办一套纸裘、纸被了。

也有人像当初罗二郎倒卖鲜蔬一般,把纸裘、纸被卖到了州府,甚至更冷的地方。

核实安南县民身份后,制衣坊会让利一成,本人通过民驿随行送货到州府,然后在州府边县乡兜售,或者北上提价大赚一笔。

这样下来,制衣坊的生意相当火爆,计划中的女子学堂,因为女夫子们腾不出手暂时搁置。

一日,卢学监派人告知,有学子前来安南县游学。

刘良闻言主动请缨,前去拜会,乐尧点头应允。

来到蒙学堂,就见到两位着东陵书院学子服的男子,一左一右一坐在卢学监和其好友身旁,四人交谈甚欢。

“见过刘县丞。”柳林和廖文鄯起身,朝刘良行了师门礼。

刘良拱手回礼,心下纳闷:卢年一向不与外人亲近,怎么一会功夫,就把自己出自东陵书院的事,告知两学子了呢?

可交谈一刻钟后,他也对眼前两学子抱有好感,不仅学识渊博,还知礼懂进退,话里话外都是对安南县的赞叹,作为东道主,怎么可能不满意?

最后,刘良竟主动出言邀请两人,去县衙拜会乐县令。

本是派县丞去应付游学书生的,没想到对方把人带到他眼前。虽然心下不解,但乐尧神色如常。

“坐!”

“谢乐县令。”柳林两人齐声道谢。

“不知二位远道而来,所为何事?”

“学生一来是拜会乐县令,二是想一睹安南县风采。”廖文鄯答。

“学生想请教乐县令治理一方之道。”柳林答。

朝廖文鄯颔首示意,转向柳林回道:“因地制宜。”

“如何因地制宜?”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知民意,懂民心,为民生。”

柳林陷入沉思,没再说话。

廖文鄯放下茶杯。“不知乐县令可听闻契丹铁骑?若在衔州北地遇蛮夷入关,何解?”

“军都关失守?”乐尧愕然。

就算是论政,学子也不会凭空捏造。廖文鄯说出这个假设,说明已成事实,他却一无所知?

是了,一个末等州府的中等县令,竟不如东陵书院学子消息灵通,可悲可叹!

乐尧头一次如此不满大行朝的消息闭塞,真怕有一日,敌人打到家门口,他们安南县还只顾着发家致富。

“我们离开书院时,从山长口中听闻,已有半月之久。”廖文鄯轻叹。

手无缚鸡之力,谈何御敌护国?自己选择科举仕途,一时不知是对是错。

“朝廷……若为此地县令,则需富县强民。众人一心,抵御外敌,绝不手软。”咽回想询问朝廷动向的话,回答他最初的提问。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顿了顿,乐尧补充道。

“学生受教了!”廖文鄯和回过神的柳林,起身施了一礼,告退。

州牧府也在讨论这事。

当初贺笠信誓旦旦地说,军都关不会失守。

谁知同样遭遇蝗灾的契丹人,不事生产,而是静待时机,一举突破防线,杀了大行朝一个措手不及。

连下数县后大肆掳掠,刚恢复生息的衔州再度遭遇重创。

“那群废物,守关都守不住!”贺笠怒骂。

“确实是废物!我们当初守关时,一只契丹的蚊子都别想越过线,没想到才离开多久,都变成软脚虾!”师议曹气得捶胸顿足。

阮兵曹:“干他丫的!我就不信了,区区蛮夷还能耐我泱泱大行朝如何!”

幕僚:“附议!”

柳簿曹长叹一声:“刚得知消息,官家同意议和了。”

贺笠闻言,重重锤向木桌,嘎吱一声裂开了,这已经是州牧拍坏的第五张案桌了。

柳簿曹来不及阻拦,看着裂了条缝的案桌,想到州牧府的库银,心疼了一瞬,决定给他换成石桌。

“绝对是那群老不死的文官怂恿的。我就不明白了,领兵打仗又不用他们去,还碍手碍脚阻挠武将出战!”阮兵曹也跟着拍桌,茶杯应声落地。

柳簿曹咬牙切齿,地上零散的碎片仿佛是他的心,以后议事不能给这些人奉茶了。

师议曹冷笑出声:“朝廷上的那些人,只知争权夺利,哪管百姓死活?”

幕僚:“柳簿曹,朝廷议和是出钱财还是和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