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始皇大大我们走[三国] > 第128章 第 128 章 前兆

第128章 第 128 章 前兆(1/1)

目录

第128章第128章前兆

秦政这边想着解决吏治的弊端,自然也有人想着打他的主意,这主意居然是从徐妧身上入手的,此事一出,无疑是令所有和秦政与徐妧相熟的人都吃了一大惊。

事情还要从三天前说起。

那一天,徐妧那边送回来的事物和信件终于回到了长安,秦政在上朝前拿到了信件,因为时间来不及,所以就没有直接拆开看,而是等到了下朝之后才打开看,他边走边看信,看着徐妧在信中仔细描述了一下自己是怎么在外面吃喝玩乐的,这让他哭笑不得,知道徐妧这是故意写来逗他,他拿着信纸一时半刻的脸色很微妙,有一旁走的官员好奇地过来问他,秦政只是用微妙的表情说这是受到了自己未婚妻写来的信,正在想如何回信。

问话的官员听了这个回答,心领神会地不再问下去,而是贴心地把空间留给了秦政自己,但是他这边也引起了其他人的注意,其中就有这次事件的另一当事人,因为迁都之事暂时担任太常寺丞的赵况,此人在历史上并没有记载,秦政和徐妧也不会对这样的一个小人物报以什么关注,但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却凑了过来。

赵况先是恭维了秦政一波,言辞之中颇有些谄媚之意,秦政正被徐妧信中所写的外边的广阔世界引起了自己还要伏案桌头的苦闷心志,这边就有一个没有眼色的人凑了过来,不仅说了半天毫无意义的话,还在不断揣测秦政的脸色到底是什么意思,并且根据秦政拿到信的表情变化硬生生地推断出了他和徐妧的关系不太好这个毫无事实根据的结论。

于是,赵况作了个大死,他在秦政面前用委婉的语言表示当初先帝给他和徐妧赐婚,也是因为徐妧在对黄巾军一战时立了功,只是徐妧实在不是贤妻良母,她一个已经有了未婚夫的女子,现在居然一个人孤身在外,和许多男人在一起,这无疑是令人不快的。他推己及人,认为秦政也很不高兴,只是因为这是先帝的赐婚,所以他也没办法反抗。

“益州牧,听说您与先夫人伉俪情深,我实在是钦羡万分,家中小女——”赵况的话说了一半就被秦政打断了,秦政用一种看傻子的眼神看着他,在心里给赵况的名字上面打了个大大的叉,行了,这个人不用留了。

秦政根本没有给赵况面子,他拂袖而去,从他们身后经过的刘虞和太史令对视了一眼,互相都摇了摇头,觉得这位太常寺丞估计是在这个位子上做不了多久了。秦政回去之后就让人立刻去查了这个赵况的情况,最后放到他案头的纸张告诉他,赵况这个人已经为官十多年了,只是一直都没有得到晋升,刚入朝为官那会儿,颇有一番雄心壮志想要大干一场,可惜因为朝堂阴暗,未能如愿,还得罪了十常侍而被外放,后来靠着送礼卖好这才又迁到了长安做了个小官,这一次赶上了迁都,这才等到了暂时的升迁。

此人已婚已育,除了一位妇人,家中还有好几位妾室,有两个儿子,五个女儿,年纪最大的那个女儿今年十七岁,正是到了嫁人的时候,赵况希望给女儿找一个对他有利的夫君,满朝挑拣之后,发现和他家门当户对的他都看不太上眼,而看得上眼的又是他高攀了,女儿嫁过去也不太可能做个正室。周周转转几番,他看到了秦政,尤其是秦政已经有过‘婚史’,再婚的徐妧现在还没跟他正式成亲,这让他看到了机会。

总之,这位太常寺丞想要把自家女儿嫁给秦政做妾室,好让自己的官位亨通,这一点估计朝廷中很多人都这样想,但是在大庭广众之下说出来也就这么一位,秦政都说不好这个人在人前说出这件事到底是在想什么,一般这种事情都应该是去对方的府上详谈的。这让秦政不由得阴谋论了一下,总觉得赵况这个人不怀好意而且没什么脑子,看起来此人多年没能晋升不是没有原因的。

三日之后,关于朝廷官员的变动就伴随着一道旨意下来了。司空荀爽升任太傅,教导天子,录尚书事。秦政任司空,同领益州牧。刘虞任大司马,同领幽州牧。大司农曹嵩官职不变,其子曹操升左将军。孙坚升右将军,京兆尹苏固任廷尉。其间各处官员各有变化,而现任太史令告老还乡,灵台丞谢淳升任太史令。

旨意一下,各处官员变动,唯一安稳的似乎只有新任的太史令谢淳,他和贾诩回到长安的时候,已经不需要像离开匈奴和鲜卑时那样,要帮着他们同中原讲和,他们只是出了趟门,回家的时候发现匈奴和鲜卑已经成为自家的地盘了,贾诩对此接受良好,并且立刻投入到了后续工作中,谢淳在鲜卑当了一个月的神棍,回到长安的时候整个人还陷在神神鬼鬼的状态中,说起话来都是颠三倒四,不知所云,反倒是把他的老师给吓了一跳。

而到了现在,谢淳整个人已经佛系了,太史令决定退休的那一刻还对自家的弟子非常地不放心,然而旨意一下,他只能领旨离开,留下谢淳成为新任的太史令,继续他们的日常业务。

旨意下来后,长安的官员进行了大换血,起码短时间之内,朝廷都能清净不少,至于其他州郡的官员就需要长时间的清理了,赵况也在被清理的官员之中,他在任上没有什么功绩却也没有什么错处,所以依旧是被外放到了交州做官,估计很长一段时间之内是不会再回到长安了。

赵况只是一个无关紧要的人,朝廷的大换血让太皇太后察觉到了不妙的气息,她发现朝廷上很多熟悉的官员悄无声息地消失,反而换上来的都是一些陌生的面孔,虽t然她的亲戚董重依旧还在将军的位置上坐着,但是与董重一系的官员却被拔除了不少,太皇太后一时间分不清前朝到底是要减少外戚的力量,还是某些人想要前朝变成自己的一言堂。

她心里是有些惶恐的,前一个外戚何进的下场有目共睹,这位煊赫一时的大将军迁都之前就已经被处死了,他的鲜血依旧在洛阳街道的地面上残存着,时时刻刻在震慑着下一个想要行同样之事的人,而且,她发现刘协在下这道圣旨之前甚至没有同她商议过,再联系之前刘协说的她也是女子,为何干政的话,这让她开始思考是不是刘协希望她从此之后不再干涉朝政了。

其实刘协并没有想的太多,实在是秦政并同几位重臣一起上书,希望他能够下旨重整朝政,刘协看了那些官员的名单之后,觉得这些官员的确是清明之士,于是便爽快地同意了他们的要求,虽然他年纪小,但是对于这份上书对自己有好处这一点还是清楚的。

在小皇帝的眼中,既然这上书对自己和朝廷有益,他就会同意,若是有害,他一定不会同意。这分明是个很简单的道理,但是有些人总是喜欢多想,小皇帝表示自己不能理解,于是在太傅荀爽给他讲课的时候,他也问出了这个问题,荀爽叹着气告诉他,这样的道理其实大家都是清楚明白的,但是因为有些人位高权重,和太多人都有着解不开的牵扯,这之中还有利益之争,各种关系纠缠在一起,有的时候,人不是不明白道理,而是不能这样做。

荀爽看着尚且还有些稚气的少年天子,在心底摇了摇头,这样的心境,怕是也不能够维持多久了,便是秦政现在开始清理这晦暗的朝堂,那些多年积弊也并非是一时一刻就能够解决的,他这样想着,面上却是不露分毫,依旧给刘协讲完了课,之后出了宫,他看着宫外的天色,叹了口气,他觉得自己的年纪已经大了,这朝堂也没有几年可待了。

秦政是丝毫不清楚荀爽只是进了宫讲了一堂课然后突然就萌生了退休的心思,他在将天子脚下的官员都清理了一遍之后,陡然发现现在似乎没有什么事务要做了,他突然就闲了下来,然而他还是不能离开长安,只能看着徐妧那边一封信一封信地往回送,他也想着写几封信送回去,等到真正落笔的时候,才发现在长安的生活简直是乏善可陈,最后也只能简单地说一下自己清理了一下朝堂,一些无能的官员被撤了下去,等到徐妧回来的时候,就能够看到一个清明的朝堂了。

信件被送出,等到再一次回信估计要等到半个月之后,秦政放下笔,认为自己应该给自己找些事情做。然而,这个时候不管是他还是远在千里之外的徐妧都没能料到,这世上总是有无数的意外会在人毫无防备的时候冒出来。秦政不会想到,就在他等着下一封信送到之前,他就要提前实现自己的目标了。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