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第 121 章 太皇太后(2/2)
太皇太后端坐在陈留王身边,面上满是寒霜,“怎么,诸位这是觉得我要垂帘听政了,还是觉得我要效仿高皇帝时的吕后了?”
“太皇太后恕罪,臣并无此意,只是此事实在是事发突然,臣等着实是有些慌乱无措啊!”杨彪叹着气说,他是万万没有想到会有今日之事发生的,也万万没想到,何进这个平日里看着没什么头脑的大将军居然会在醉酒之后干出这么大的事情来,他平日里同何进的关系不错,对于十常侍也是很看不起,当他知道何进带着兵进宫杀了十常侍中的几人的时候,他是挺高兴的,但是知道皇帝伤重之后,他就不得不跌足长叹何进糊涂。
“爱卿这话说得可笑,事发突然,你慌乱无措,我能够体察你的心情。”太皇太后冷笑一声,“如今皇帝伤重,难道你们就要这样看着,然后让国无主君吗?先帝子嗣薄弱,在位十数年也不过只有两个孩子,如今辩儿伤重不醒,我这个做祖母的难道就不伤心吗?而今若是皇帝伤重之事传了出去,自先帝去后好不容易稳定下来的天下又将动乱,此时让陈留王暂代朝政,敢问杨卿,此举有何不妥之处?”
杨彪闭了闭眼睛,摇了摇头,“此举甚是妥当,是臣欠考虑了。”
太皇太后没有继续难为他,而是看向了刘虞和秦政,她缓和了语气,那种伤感之情慢慢浮现出来,也让她看似保养得极好的脸上终于露出了衰败之象,“两位爱卿,先帝临去前,命你们二人辅佐朝政,今日之事的确是事发突然,我这个老婆子还要将陈留王托付给你们二位,还请两位爱卿莫要推辞。”
刘虞先行了礼,“太皇太后言重了,我等臣子,自当分忧,只是若是陈留王暂代朝政,此事还要有个说得过去的名目,以免天下百姓非议,这件事情闹得太大,想来现在的洛阳已经是人人皆知何进于昨夜带着兵进了皇宫,更何况街道上处处都是尸体,所以,臣以为,此事最好还是实话实说。”
“刘卿不妨细细说来。”
“天下人都知道何进是皇帝陛下的亲舅舅,而何进又是皇帝陛下和何太后最大的依仗,所以,在天下人眼中,他们之间是不会生出龃龉的,就算是说何进想要谋朝篡位,这个说法的可信度并不高,所以,若是这样告知天下人,未免让更多的人觉得这其中有很多不可说的秘密,这只会对朝廷越发不利。”刘虞慢慢说着,一边说还一边看了看秦政。
秦政会意,他接口道:“昨夜参与这件事的有三方,何进,十常侍以及西园军,西园军乃是先帝亲手创建,蹇硕将军又是一心为国,他们的忠诚是毋庸置疑的,而现在还剩下的,就只有十常侍了,昨夜他们可是闹出了大乱子,想来那致使陛下重伤的一箭便是出自他们之手,其罪当诛。”
刘虞也点了点头,他们看着太皇太后,眼神和话语中传达出来的意思非常简单,说何进叛乱谋反的可信度在天下人眼中实在是没什么说服性,而西园军又是站在陈留王这一边的,自然也不能推出去做靶子,那么最适合做替罪羊的就是十常侍了,而命中小皇帝的那一箭有百分之八十的可能是十常侍的人做的,如果杀了他们,无疑就坐实了这个罪名,而天下人知道十常侍被诛杀,自然冀州和青州那边的黄巾叛乱就没有了理由——他们可是打着十常侍不干好事,他们要清君侧的名头起义的。
太皇太后心里明白他们的意思,她权衡利弊了一会儿,最终点了点头,“二位说的不错,只是这件事的起因还是因为何进带了私兵入宫,若是不加以惩治,怕是日后人人都敢于如此,何进还是要一死谢罪,至于何太后——她年纪轻,此事上她唯一的错处就是将皇帝置于险境,这样,便命她带着皇帝迁居别院,好生照料自己的儿子,她太后的待遇不变,让她莫要再惹是生非。”
刘虞和秦政行了个礼,“太皇太后圣明。”
太皇太后叹了口气,她示意几个人都出去。刘辨到底是汉灵帝的儿子,是她的孙子,刘辨的重伤她不可能不难过,但是刘辨是何太后的儿子,有着这一层在,她还是更喜欢刘协一些。她静静地坐在那里,看着外面的日头慢慢升起,那一刻,她突然觉得似乎这个朝代就像是这正在升起的太阳的对立面,正在慢慢地,肉眼可见地,向下沉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