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城破之后,一日不封刀!”(2/2)
明军士气很高。日籍明军更是满脸兴奋,一个个两眼泛光,好像遇到了喜事。
他们已经得知,只要打缅甸有了战功,就能享受军饷。
是该为“天下人”摄政王殿下效死的时候了。
第二天,朱寅率主力北上。浩浩荡荡的队伍沿着伊洛瓦底江支流蜿蜒而行。虎牙当然是早就侦查制定好最利于行军的路线。向导都不需要带,这些年虎牙对缅甸情报的了解,比缅王都更清楚。
虎牙绘制的缅甸地图,精确到了每一条河流、每一片丛林、每一个部族。
时值旱季将尽,江水尚浅,两岸稻田干裂,偶见枯焦的村落。
空气中浮动着燥热与不安。两边丛林和部落村寨中,似乎有无数眼睛在窥探,带着惊恐和畏惧。
前锋擒获了几名孟族猎人,这些孟人皮肤黝黑,赤着上身,腰间围着简裙,眼中满是惊惧。
通译上前问话,他们起初瑟瑟不敢言,直到朱寅命人给了他们些干粮和盐块,其中一人才嗫嚅开口。
“老爷…王京(勃固城)兵不多,”他用孟语说道,“缅王带走了所有的‘虎兵’和‘象兵’。”他指了指北方,“城里只剩下些老弱和奴兵。”
另一名年长的孟族猎人甚至露出一丝隐秘的快意,低声道:“老爷是大明的贵人么缅人压榨我们孟人太久了…”
几人一边说,一边交换着诡异的眼神。
朱寅不动声色地听着,深知缅甸并非铁板一块。
缅族建立的勃固城王朝凭借武力征服了周边的孟族、掸族、克伦族等众多部族。这些部族,其中很多都是原本隶属大明的土司,属于三宣六慰。
这些被征服的民族和缅人不同,他们此刻正冷眼旁观,甚至期盼着缅人的失败。
休整片刻,明军继续开拔。越靠近勃固城城,沿途的缅人村落越是紧张。
土著们看见明军的旗帜,慌忙躲进竹楼,紧闭门户。偶尔有缅人小股巡逻队远远窥探,但一见到明军的气势,便迅速消失在密林中。
可见,缅甸国内的确很是空虚,主力大军都北上攻明了,早已深入云南数百里。
一拨拨的缅人信使,惊慌失措的北上飞报勃固城,提醒明军大举来犯,让王城做好准备。
明军斥候很快回报,勃固城已得知明军来袭的消息,正在紧急加固城墙,收拢周边的缅军,王京一代风声鹤唳,十分紧张。
可是,十余万明军即将兵临城下,兵力空虚的缅甸王廷,已经无力阻拦明军的逼近了!
攻缅王之必救!调动缅甸大军千里回援!
……
勃固城。
莽应龙时代奠定的王京,此刻笼罩在恐慌与惊疑之中。
城池砖石垒砌的城墙不算特别高大,但护城河引了活水,颇为宽阔。
缅甸号称佛国,王城勃固也是千佛之城。城内,数以百计的佛塔刺向天空,最高大的是瑞光大金塔,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王宫的金顶也佛塔般闪耀。街道本应熙攘,此刻却行人寥落,唯有披着橘红色袈裟的僧侣依旧平静地托钵行走。
勃固城作为缅甸王城,是如今南洋最繁荣的巨城之一,也有十几万人口,其中有三千多王室和贵族,万余僧侣。
勃固城守将乃缅王莽应里的弟弟,名唤莽灼,人称黑象王子。
黑象王子站在王宫的露台上,望着南方眉头紧锁。王京能战之兵不足万人,且多为临时征召的农兵和奴隶,兵甲简陋,训练不足。精锐几乎都被王兄带去了北方。
“明人…他们怎么会从海上来事先一点消息都没有”莽灼喃喃自语,语气中充满了难以置信。
缅甸与明朝交锋多年,战事多在云南边境的山地进行,从未想过明军会绕过整个中南半岛,从海路直插腹地。
这完全超出了他的认知。
一个贵族将领愤怒地捶打着栏杆:“明军是卑劣的偷袭者!佛祖会惩罚他们!”
但更多的低级官员和部落头人则面露忧惧。几个被征召来的掸族土司聚在角落,低声交谈。
“缅人也有今天”一个土司嘴角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
另一个较为年长的土司警惕地看了看四周,“无论谁胜谁负,我们掸族的日子都不会好过。但…若缅人真的败了,或许我们能收回一些故地,最好还是缅人大败。”
缅甸王廷一边准备守城,一边派遣信使火速去云南找缅王汇报军情,请求回援。
眼下不仅仅是王城兵力不足,整个国内都是防卫空虚,另一个大城阿瓦城也兵力稀少。无论如何,大军都要回援,不能再待在明国云南了。
不然的话,就算占了整个云南,缅甸老家都丢了,又有何用那样的话,云南也占不久!
退一万步,大军将领和士卒的家属、财产都在缅甸国内,就算大王继续打云南,哪里还有军心士气
撤军回援是唯一的选择!
还以为大明南北分裂,是攻打大明的千古良机,明国一定自顾不暇,乖乖吐出整个云南。谁知道,这才几个月时间,明军舰队突然大规模渡海而来!
大明即便南北分裂,可一旦动了真格,也仍然如此可怕!
想到这里,黑象王子等缅甸权贵,恐惧之余心里又苦涩无比。
但愿,还来得!
城内人心惶惶。富人贵族开始偷偷埋藏财宝,平民则躲在家中向佛像祈祷。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大难临头的压抑。
城中万余僧侣,天天诵经消灾劫难。贵族女子们哭泣不已。
似乎弃城逃走也是个主意。可是勃固城是王城啊,又怎么能放弃而且一旦没有了城池的保护,他们又能逃到哪里处境只会更加危险。
事到如今,最靠谱的法子只有死守待援!
很快,黑象王子就下了一道命令:“城中所有青壮男子,包括僧人,全部参加守城!”
……
泰昌二年,万历二十五年,缅历九五九年,二月底。
十余万明军兵临勃固城城下。
距离元军征讨缅甸蒲甘王朝已经三百余年,中原大军再一次攻打缅甸王京。
缅人看到气势雄浑、黑云压城般的明朝大军,都是为之夺气,胆战心惊。
明军如此威势,王城真能受得住
很多人都想逃出王城,却已经迟了。明军已经包围了王城。
明军在城外一片开阔地展开阵型。朱寅策马立于阵前,观察着这座缅甸王京。城墙上的缅军旗帜杂乱,守军身影惊惶,甚至还有很多僧兵。
看起来有几万人守城,密密麻麻的,可其中绝大多数连盔甲都没有。
城头也有大炮,是洋人的炮,但只有几十门,重炮更是只有几门。
甲兵最多五千人,其中还有一些是火枪兵,甚至是洋人雇佣兵,但数量不多。
朱寅知道,历史上的今年,缅甸其实因为在暹罗的失败,已经暂时衰落了。
衰落到什么地步不但暹罗恢复了独立,纳黎萱王反攻缅甸,而且缅甸国内也爆发叛乱。若开王独立,阿瓦公爵独立,良渊侯占据东吁城称王。
以至于缅甸只剩下南方一半的国土,陷入短暂的中衰时期。
可是因为蝴蝶效应,南洋的连锁反应,导致如今的缅甸并没有中衰,国内也没有叛乱,反而在洋人的帮助下更加强大。
“看来情报不虚。”朱寅对身旁的李如柏说道,“守军兵力单薄,士气不振。”
“传令,张贴檄文。”
李如柏笑道:“自可一战而下。缅人以为能坚守,却不知我军大炮之威,一炮糜烂数里。他们连一天也守不住。”
一炮糜烂数里朱寅撇撇嘴,你可真会吹啊,我的火炮可没有这么厉害。
秦良玉笑道:“缅王的大军不回来,咱们其实也算不上打仗。”
朱寅没有立刻下令攻城,而是先派出一队使者,带着通译,高声宣读了檄文,斥责莽应里背信弃义,侵扰大明疆土,宣称天兵至此,乃为惩戒问罪!
这么干当然不是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而是一个姿态,更是宣布缅甸的大罪。
等于告诉缅甸:我为何要来打你,因为你有罪!
城头顿时一阵骚动。
莽灼出现在城楼,用缅语高声回斥,内容无非是捍卫王权,诅咒入侵者之类。但他身边的贵族,大多面露怯色。
就是那些僧侣也难以淡定。可是,他们仍然在作法诅咒朱寅、诅咒明军!
朱寅的脸色有点难看。大明王师兵临城下,莽灼竟敢辱骂自己、诅咒自己。此人难道以为,他真能守住勃固城
朱寅神色淡漠的看着缅甸王城,眸子变成一片铅灰色。
“缅人欺人太甚。”朱寅冷冷说道,“攻城。城破之后,一日不封刀。”
缅军这些年多次北上侵明,屠杀了很多大明云南百姓。是该变本加厉的清算了。
真以为大明好欺负你的屠刀快,我的屠刀更快!
军令一下,明军的战鼓顿时咚咚敲响,北方军队特有的号角声吹响。
“呜呜呜——”
“轰轰!”明军大炮震耳欲聋的轰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