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奇幻 > 开局给周幽王剧透烽火戏诸侯[历史直播] > 第96章 第九十六章 二更

第96章 第九十六章 二更(1/2)

目录

第96章第九十六章二更

【公园前145年,司马迁出生在一个官吏之家之中,他的家庭算不上十分富裕,但也说不上太差,家中祖辈,世世代代也都是史官,父亲司马谈为太史令,这样的家庭环境给司马迁创作《史记》也带来了很大的帮助。】

【司马迁十岁左右离开了家乡,来到京城,父亲的身边,这个时候,他的学业已经小有所成了,二十岁时,他开始游历大江南北,给自己的人生增添了许许多多的见闻。】

【后来,司马谈去世,司马迁继任太史令,并遵从父亲的遗命,开始编写《史记》。】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司马迁会像他的父亲一样,一辈子做一个勤勤恳恳,尽忠职守的史官,做好自己该做的事,费尽自己一生的心血,来编写这本史书。】

【但很多事情,往往不会朝着人们所预料的方向发展。】

【司马迁此生最大的变故,就源于,那件让他蒙受大难的事情。】

【公园前99年,李陵率领五千步兵以寡敌众北击匈奴,却不料在遭遇匈奴单于之兵,弹尽粮绝之后,李陵选择了归降。】

【而恰恰就是这件,和司马迁八竿子打不到一块儿的事情,成了他的生命中,一个无法跨越的转折点。】

【古往今来,众人对投降者几乎都是零容忍,不管是何种缘由、何种目的,似乎“投降”两个字,就意味着懦夫或者叛徒。】

【所以,即便是在几千年前的汉朝,百官听闻了李陵的所作所为,也是群臣激愤,声讨李陵的罪过。】

【汉武帝刘彻的态度和朝中的大多数人是一样的,然而,他明明可以直接处置李陵,却偏偏问了太史令司马迁的态度。】

【司马迁是一个史官,史官看事情的角度,往往和当下人不一样,因为要编写史书的缘故,又或者是他的视角比较宏观的原因,总而言之,司马迁的态度和众人都不一样。】

【原本他可以顺着汉武帝的态度将这件事情混过去的,官场行走的人哪能不懂得一些察言观色,但他偏偏就是说了实话。】

【他说,李陵侍奉亲人,与人有信,心怀报国之心,是个大好人,他还说,李陵归翔一定是迫不得已的,并不是真的想叛国。】

【反正,不管别人是怎么想的,也不管司马迁自己是怎么想的,他算是彻底完蛋了。】

【人一倒霉就是喝凉水都塞牙,司马迁入狱之后,负责审理案子的是那个远近闻名的酷吏杜周。】

【也就是我们之前提到过的,诗圣杜甫不知道多少代往前的老祖宗。】

【司马迁的最终判决结果是死刑,按照当时的律法,司马迁可以选择用五十万两黄金来抵死罪,要不就只能选择惨绝人寰的腐刑,对自己的身体以及心理造成巨大的伤害。】

【司马迁没有五十万两黄金,也不想遭受腐刑,所以他选择去死。】

【自尽两个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即便有着钢铁一般的意志力,说到底也只是凡人一个,面对死亡不可能不害怕。】

【哪怕到了万念俱灰之时,司马迁也总是回想起,自己还是尚未完成的使命。】

【对的,就是那本还没有写完的《史记》。】

【所以最终,他选择了接受腐刑,并呕心沥血的继续创作。】

【李陵的事情,对于司马迁人生中一定要完成的巨作而言只不过是一个插曲,他也许能给人带来一时的影响,却带不来一世的。】

【司马迁还是司马迁,《史记》也还是《史记》,虽然没有《史记》,我们或许不会知道曾经有一个叫做司马迁的人。】

...........

天幕的诉说总是带着一些不应该出现的感情色彩。

司马迁觉得自己如果再这么听下去,真的快要被她给感动了。

其实开始编写这本史书的时候,他并不知道会有这么大的影响,或者说,多么大的意义。

这只是一件,他认定了,觉得必须要做的事情。

为了父亲的遗命,也是为了他自己。

在死之前,他一定要写完这本书。

天幕的出现并不会给他带来什么影响,一是因为他没有时间关注这个东西,二则是那些他曾经难以接受的都已经发生了,所以也就不那么难以接受了。

他的书传世了这么多年,传到未来那些有能力可跨越古今的人手里,并且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有了这个认知以后,司马迁的内心,无疑是十分兴奋的。

由于身体不方便,他确实很少出门,平日里最爱做的事情,就是编写史书。

但出乎人意料的是,最近忽然有了好些曾经相熟的人,不辞辛苦的来他家中探望。

司马迁觉得很好笑,他最高只做过太史令,不是什么大官,曾经做官时都不见这么多人来与他相交,现在又是在做什么呢?

无非听了那个天幕,人云亦云,觉得和他认识也是一件值得欣喜的事情罢了。

或者能得到他的青睐被写进史书,也算是名传千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