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第四十七章 一更(1/2)
第47章第四十七章一更
自天幕中道出了隋朝的结局,皇室众人心中免不了有些波澜。
隋朝才建立不过一年,他们并没有享受到什么皇族应有的待遇,现在却要因为隋朝可能会走向的结局而担惊受怕,谁看了不说一句惨。
杨丽华觉得自己是最惨的一个,怎么什么事都能落到她的头上?
先是宇文邕,再到她丈夫宇文赟,接着是名义上的儿子宇文阐,最后是她父亲杨坚。
所以说什么是贵族呢,大概这就是了吧。
她的身边男子一个接一个的都是皇帝,女子一个接一个的包括她自己都成了皇后。
杨丽华想,这事儿若放在从前她是做梦也不敢信的。
最好笑的是,大家从大周到隋朝,冤种接二连三的来,在这些人的衬托之下,显得她都没有那么的冤种了。
然而当天幕说道隋朝会二世而亡的时候,大家又都把目光投向了杨勇,杨勇无从辩解,发生这样的事他身为皇太子,自然首当其冲。
但是大家都知道的秦朝最后的二代皇帝也不是众人看好的那一个,没准儿他就是白受牵连了呢。
没准儿他就是那个胸怀大志,文韬武略都有过人之才的“隋朝扶苏”呢。
可杨勇又觉得,如果未来的皇帝不是他,那按照历朝历代兄弟之间抢夺皇位的激烈程度,他估计早就已经死了,只是不知道是哪种死法而已。
只不过父亲和母亲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吗?
父亲才刚刚登基,就立自己为太子,足可以看出父母对他的重视程度,如果以后不是因为失了君心而被废,那他这群兄弟之中,就一定会有人和他作对。
想到这里,杨勇不禁感到恐惧。
他自认为算得上一个脾气很好之人,性情敦厚,为人和善,对兄弟姐妹也都还不错,怎么会落得如此下场呢?
看来与人为善也未必是相处的好方法。
......
等不及这些人思考清楚,天幕又要开始了。
【从各种意义上来说,杨坚都称得上是一位模范皇帝。】
【在感情生活中,他与发妻独孤皇后坚持一夫一妻制,不管是在登基前还是登记后,三宫六院都只有独孤皇后一人,并且独孤皇后对杨坚的影响以及整个隋朝的影响都可以算得上十分巨大。】
【《隋书》中有记载:“后每与上言及政事,往往意合,在宫中称为二圣。”由此可见独孤皇后在宫中以及朝内的地位。】
【两人的夫妻感情也是及其深厚,杨坚每次上朝,独孤皇后都会与他一同前往。】
【在治国方面,杨坚登基后,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盛世,史称:开皇之治。】
【即便有文景之治珠玉在前,又有贞观之治惊艳了整个大唐,杨坚治理下的开皇之治仍然是不可忽视的。】
【杨坚在北周打下的坚实基础之上,奋发图强,建立的一个社会稳定,国家富足,文化繁荣的局面。】
【最重要的是,杨坚创立了科举制,代替原有的九品中正制,科举制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天下寒门弟子有一个可以展现自己能力与实力的通道,日夜苦读的辛劳也终于有了可以施展的空间,这件事不仅有益于隋朝,更是有益于数千年的人才选拔制度。】
【在杨坚在位期间,国家财政十分富足,到了唐朝都还可以吃老本的程度,不仅如此他还击败了北方的突厥,是隋朝免于外敌侵扰。】
【经历了几百年的战乱,原南北朝的人民得到了很长一段时间时间的修养,人口激增,国家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之景,而隋朝又是怎么灭亡的呢?】
【这就不得不提到隋朝的第二个皇帝,隋炀帝了。】
【从谥号上来看,炀就不是个好字,当然这都是后面的人为了证明自己推翻隋朝的合理性而定的参考意义没有那么的大。】t
【和秦二世相比,隋炀帝远算不上离谱,甚至还做了一些有益于国家之事,因此很多年来,学者们在隋炀帝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方面争论不休。】
......
又来了又来了。
这该死的说话说一半的天幕又开始了。
杨坚想起当年天幕在盘点宇文邕时也是这样,说隋文帝,却偏偏不说名字,弄得大家互相猜忌,十分痛苦。
但也正因为如此,尚且年轻的宇文赟最终还是没把持住,被绕了进去变得更加疯狂。
而他也捡回来一条命,开启了自己的称帝之路。
听到天幕如此夸赞自己,杨坚的内心还是有那么一点小雀跃的,即便天幕里说的许多事情他都还没有做。
但是知道隋朝会在自己的治理下变得强盛繁荣,他的成就感就十分的高,对于皇帝来说,没有什么比以明君的身份在历史上留下笔墨更值得高兴的事情了。
之前在与皇后商议的过程中,杨坚就已经决定,先把搞不清楚的亡国一事放在一旁,而做那些本来在计划中的事情。
现在对于隋朝来说,最大的威胁就是梁陈两国,只要灭掉了这两个国家,那隋就真正实现了天下统一。
想到这里,杨坚忍不住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但就目前而言,隋朝国内的事情比对外更加重要,比如那个活在别人口中开几乎没有开始的“开皇之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