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天幕剧透后武皇封我当太女 > 第40章 草原实现大一统的政策

第40章 草原实现大一统的政策(2/2)

目录

未来的“安乐大帝”能这般做还是因为她的确将突厥人给打服了,让突厥人不敢不从。

而这番操作下来,花费也是相当的巨大,如果不是之前的那些改革,恐怕也是支撑不起这庞大的开销的。

太宗当年虽说也将突厥人给打服了让他们不敢不从,但是唐初时不仅穷,人口也少,哪里能抽出那么多的战士去草原驻军?

不过嘛,对比起大清那些控制分化蒙古的做法,她倒的确觉得自己很是仁慈,天幕一点没夸错,她真真切切是个大好人。

都说大清不把汉人当人,但其实他们把满人、蒙古人也不当人。

他们将大量满人留在关外苦寒之地,让他们生活得无比贫穷,只能靠继续参军为清皇室卖命维持生活。

以至于清末之时,驱除鞑虏这一口号喊出来时,最先响应的竟然是关外的满人。

而对于蒙古,除了继续联姻、分化控制、驻军之外,他们还在蒙古地区大量推行“黄教”,也就是所谓的藏传佛教,高峰之时,几乎每户蒙古族人家中都有男丁出家当和尚,直接导致不少蒙古族家庭就这么绝户了。

清朝时因为高产粮种的传入,汉族人翻了好几倍,但是蒙古族人口竟然成了负增长!

原本骁勇善战的牧民们通通放下屠刀,改为吃斋念佛,再加上人口锐减,自然对中原造不成多大的威胁了。

当然客观上草原上的人口控制下来之后,亚洲草原的“卷”度也终于大幅度降低,后期竟是比之中原百姓们还好过上了几分。

不得不说满清的这一套操作的确给力,他们对华夏最终的版图确定贡献极大,毕竟最了解少数民族的定然是少数民族本身,汉人基本上不会有这样的心机手段。

所以李云乐知道满清的不少手段虽然残忍,但她也必须参考,然后改进。

譬如大清将蒙古划成了一百多个旗,而她则大大降低这个数目,应当是考虑到今后的交通条件将会大大改善,只要能将通行时间控制在一定范围,便没必要划分得那么的零碎,统计起来也挺累的。

同时她也不会去主动推行宗教,在思想上阉割突厥人,这不仅不符合她的思想,也会让中原地区的百姓觉得她双标。

毕竟她总不能前脚跟中原百姓说世界上没有神佛,他们只能靠自己,后脚便去草原宣传佛祖和轮回转世吧?

不过有些残忍的政策是她可以避免的,有些却是她不得不做的。

李云乐心中百转千回之际,天幕也播报到了那一条。

【说完政治、军事还有文化,就到了最重要的环节——经济,毕竟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嘛,草原的一切政治形态还有社会关系其实都因为他们的经济形势,那就是牧民们到处迁徙放牧,没有固定居所。】

【然而想要建立的统一王朝,加强对草原的控制,就不能让牧民继续任意迁徙,所以很快安乐大帝便规定,牧民们只能在他们所属的部落中放牧,严禁跨部落放牧。】

这条规定一出,草原上顿时掀起轩然大波。

牧民们经过短暂的沉默后,顿时发出了愤怒的声音。

“怎么能不准我们迁徙?都不说天灾了,牛羊也不可能一直吃那块草地啊,一块地总要被吃光!吃光了我们就得换一块吧!”

“对啊,更何况还有天灾,要是来了一场大雪那草全都被冻死了,牛羊也得都冻死,那咱们吃什么?不就只能等死了吗?”

“俺看那安乐大帝就不可能真的像怜惜中原百姓一般怜惜咱们,她多半是想故意饿死咱们,好达到削弱草原的目的!”

“很有这个可能,大家想想那以前的中原皇帝,哪个是真的对咱们好了?就拿那所谓的天可汗来说,说是仁君,但就是拿咱们突厥人当成打手,四处替他卖命征战罢了,最苦最累的活咱们都干了,但是得到的收获却远远不如唐军。”

“那些中原帝王就是看不起咱们!咱们就不该对他们抱有希望!”

“还有那天幕,依我看也是偏心那汉人,说不定是汉人的神,根本不是咱们的神,大家也都别信啊!”

……

牧民营地可谓被愤怒的情绪所笼罩,如果说之前他们有多高的期待,现在就有多少失望。

中原汉人百姓的村落中,百姓们也是一阵叹息。

“虽然俺不是特别清楚那些胡人究竟是怎么放牧的,但俺知道如果不是被逼无奈,大家应该不会经常迁徙的,毕竟天高路远的,谁知道会出现什么意外。这强行让他们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怕是不太好吧。”

“俺倒是知道点,听说草原上的草长得很慢,所以那些个牧民必须不断迁徙寻找新的草,这才能让牛羊继续生长,若是不让他们去别地找新的草了,这跟让他们等死有什么差别?”

“你们就是瞎操心,那么关心那些个牧民干什么?他们的死活关我们什么事?吃瓜看戏呗。”

“你这人可真是没心没肺,大家都是平头百姓,有点兔死狐悲之感怎么了?”

“好了好了,大家别吵了,继续看吧。不过俺相信,安乐大帝绝不是那样不管百姓死活的人。”

此刻的默啜可汗却是兴奋不已,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这一政策会让无数牧民逆反。

他不禁大笑起来,“哈哈哈哈,那李云乐果真只是个女人,头发长见识短,根本不清楚草原的情况,就想当然安排那些政策。她这条政策一出还想让牧民们服她?可笑!”

默啜可汗自然不担心牧民们的死活,他治下的牧民们过得也不算好。

但此刻他却觉得牧民跟着他总算还有一条活路,若是归顺中原朝廷,那可真是只有死路一条了。

那些牧民只要不傻,就应该知道怎么选。

“真是得来全不费工夫啊!这下总算不用担心牧民们受到天幕蛊惑倒戈对付我了。”

这般想着,他当即站起身,对着自己的亲卫军宣布,“将马迁回马厩,不必再回阴山以北乐,相反,本汗要去带着自己的子民,抵抗中原皇帝的暴政!”

“虽然那中原皇帝有火枪那样的神器,但只要咱们殊死一搏,也未尝没有胜利的可能。更何况,归顺也是个死,咱们还不如有骨气地战死!”

他的这番话显然对突厥牧民极具煽动性,很快亲卫军们的拥护之声便响彻整个营地。

“誓死追随可汗!”

“反抗中原皇帝暴政!”

“跟他们拼啦!”

……

通天殿内也是沉默一片,不管是武皇还是朝臣们都知道这项政策将要为突厥的牧民带来何种影响。

但他们更知道这项政策如果真能实施,又将带来多大的好处。

当然他们其实并不那么关心牧民们的生活,但却担心重压之下牧民们的民意反弹会否让这一政策难以实施。

武皇此时实在是有些迫不及待,她不由望向李云乐,想要通过她的神情辨别她是否有把握。

然后她便发现大多数时候都很淡定且胸有成竹的李云乐此刻望向天幕的眼神中带着担忧和忐忑。

武皇一愣,这丫头也不确定自己能不能做到吗?

旋即她收回了眼神,心中叹气,看来眼下的李云乐还是太年轻了,无法完全预知道天幕中那位未来“安乐大帝”的心机手段。

不过按理来说,天幕的女声是“安乐大帝”的粉丝,想来不会这么宣扬她失败的政策吧。

想来这政策可能会有波折,但应当不会彻底失败。

想到这,武皇心情淡定了几分,还想开口宽慰有些忐忑的李云乐。

但武皇不知道的是李云乐忐忑的并不是这项政策能否成功实施,毕竟历史早已经证明牧民们也终归会随着时代的洪流一起抛弃掉原本的生活方式。

李云乐忐忑的是这项政策会导致多少牧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

限制牧民的行动区域,不准牧民像从前那般到处放牧,寻找新鲜的草场便是对牧民显得很是残忍的政策,但李云乐却不得不做的政策。

毕竟若还是如同以往那般让他们随意迁徙,那人口如何统计?税收怎么收?一切的大一统控制手段就都成了笑话。

只是若真限制牧民们四处游牧,那对他们的生产生活必然照成重大影响。

虽然改革总会照成部分人利益的损失,但她却还是想尽可能减轻对普通百姓的影响,不知道未来的自己能不能做到呢?

不过李云乐虽然有些忐忑,却也并不抵触天幕的提前播报。

哪怕没有天幕,等到政策颁布之时,牧民们的反应也会极大,她到时候也不得不解决与面对。

而如今天幕某种程度上也算得上是查漏补缺,如果原本的她有什么缺漏,那如今的自己便可以通过天幕制定更加完善的政策,尽量减少伤亡。

很快天幕说出了那个让李云乐无比牵挂的答案。

【这里我不得不承认的是,这条政策的确对当时的牧民们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但安乐大帝却用她的卓越目光和提前准备尽可能减少了对牧民生活的影响,甚至在十年后,大部分牧民的生活都过得比改革之前要好。】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