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第 48 章 满黄的母蟹(2/2)
尤其白同知今年才三十五,王通判也才四十二,他们日后往上升迁的可能性不小,又都是正经的三榜进士出身,日后的前程能走到哪一步,两人都还满怀希望。
所以对于关如琅他们确实有交好之意,却也不至于谦卑谄媚,对于他们来说交好关如琅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万一有朝一日能去京城当官,跟关家这份面子情,指不定什么时候就能用上。
两人的拜帖送到谢家门上,老吴叔看着穿戴得比县城富户还要体面的管事脸都涨红了,人家说话文绉绉的他不知道该怎么回,只能硬着头皮嗯了一声。
“知道了,帖子会拿给关大人看,你们要不进来等会儿,看关大人怎么说。”
“拜帖贵府收下就好,下午我家老爷来向关大人请教诗文,这会儿就不打扰大人休息了。”
老吴叔弄不明白这些贵人怎么这么麻烦,明知道要过节了还这个时候来请教诗文,什么绝世好诗就这么要紧。
接过拜帖的关如琅对此见怪不怪,在京城时府里也总有门生故吏下属官员上门拜见,这些人该见就得见,再慎独也不能真把自己过成独身一人。
而跟在关如琅身边见了一天的人,从紧张到应对自如再到隐约觉得无聊,直到频频走神连府城的王通判跟他说话他都没听见,也就大半个下午的时间。
关如琅见状拍拍裴元的肩膀。“拘了你一整天待闷了吧,去把关祥叫进来。”
裴元本想说不闷,又觉得当着亲舅舅的面说这样的假话没什么意思,起身冲白同知和王通判作揖行礼,便从书房里逃了出来。
他知晓关如琅的心意,让自己待在他的身边就是表明态度,告诉府城两个大老爷裴元身后站着关家。即便以后关如琅接关令仪回了京城,你们也别耳根子软,听着裴老三说什么就是什么。
不过裴元现在毕竟连个秀才都还没考上,作诗一道他着实不擅长,心里又老惦记着谢九九那边,与其陪在关如琅身边让几个人精看出来自己的心不在焉,倒不如先躲出来罢了。
出了门,说是随便走走,一走就走到了云客来门口。
本朝从开国起就一直有宵禁的制度,但宵禁的力度和时间一直都有南北差异。
据说京城每天一更三刻(晚上七点半)暮鼓敲响九门就会准时关闭,夜里有兵马司和锦衣卫巡夜督查,抓到没有夜行牌还在外游荡的人,初犯就得仗五十。
出了京城,宵禁之后管得就没那么严了。毕竟一个衙门里就这么些人,除了更夫打更的时候巡逻,想要抓住有心出门的人也很难。
更别提南方经济商贸发达的地区和岳州这种离着京城山迢水远的地方,早十来年岳州就已地处偏僻民生商业依赖水运湖泽码头为由,请旨把宵禁的时间延长至二更。
请旨的奏章送去京城并没有准确的回复,但各地许多大小商业繁荣的地方,都默许了把宵禁的时间推迟的二更(晚上九点)之后。
现在酉时过半,正是晚间进客最热闹的时候。
今天八月十四,这个时辰天色昏沉太阳落山,只剩一抹没褪净的夕阳照亮天空,而另一边月亮已经出来了。明天就是八月十五,今天的月亮已经又圆又亮,光辉反而比那抹夕阳更盛一些。
不过到底是夕阳亮还是月光亮,谢九九且没工夫琢磨。
今年容县的天冷得比往年早一点,从君山送来的螃蟹也比往年的要更肥。
清蒸的大螃蟹云客来也卖,但每天出货的数量就那么多。四两往上的满黄母蟹卖得不便宜,一只得卖到五十到八十文一只。至于到底是五十还是八十,得看当天送来的货多不多好不好。
在这样的时令菜上下功夫,是临泽楼那样的大酒楼要做的事。
谢九九见螃蟹好,专门要那些一两半到二两的螃蟹,再小也不成,再小就真的一点肉都没有了。
一两半到二两的螃蟹小归小但肉和黄都满了,螃蟹小一些壳还没那么硬。买来对半切开裹上面粉下油锅炸,炸香之后放大蒜辣子香料爆炒。
炒好了加水放糯米和鸭血混合的血粑和鸡爪煮,煮得差不多了倒进砂锅里,砂锅里铺上垫底的配菜被汤汁和螃蟹一烫,也就熟了。
这满满一大锅没什么稀罕菜色,价格却不低。本来是谢九九临时加的一道特色菜,想着卖得好久卖,卖不好明天不要这么多螃蟹就是。
没想到还真就卖得好,好得连萝卜丝煮鲫鱼都没什么人点了。看来天气一冷本地人还是更显辛辣重口的食物,吃着发汗舒服!
忙完了头一轮,谢九九从饭庄出来站在门口透透气,架了泥炉的香辣蟹香是香,但每桌一锅整个饭庄里都是这个味道,还是有些太冲人。
有些桌的客人还要喝酒,一个锅子能吃老久,中间还得加一次炭火。几个跑堂忙不过来谢九九还得帮忙,在里面的时候还好,出来风一吹才觉得自己都被腌入味了。
衣裳上满是烟熏火燎的味道,谢九九本想去后面洗个脸洗个手,也不知道因为什么,就好似感受到什么了一样又转身擡头去看,这才看见站在街对面的裴元,正傻愣愣的往自己这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