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奇幻 > 百岁之后 > 第108章 父兄他们都笑着朝她……

第108章 父兄他们都笑着朝她……(2/2)

目录

李见音危坐于殿中,通读那些公文,仍觉晦涩难懂。

她刚生懈怠之意,宫人从殿外疾步入内:“陛下,阳城县主在阙门请见。”

阳城县主李善檀,叔父汉寿王之女,李见音下意识便忆起那日朝会的事情,出于忧虑地点头同意。

未有一刻,宫人就将人引导至帝王面前。

李善檀的举止舒缓,不见拘谨,俨然有林下之风:“听闻陛下对前日之事有所曲解,所以妾前来解释。”

她言辞清晰:“是妾让阿爷代为请求去和亲的,并非是阿爷擅自为谋。”

苏农肃想要在降雪之前回到突厥,所以近日来一再提起和亲之事,其实宗室女很多,随便赐封其中一位为公主即可,然李见音不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汉寿王李惠也在前日主动请求愿意送长女李善檀去突厥和亲,梁文冶等人皆称赞李惠有浩然之气。

李见音依旧沉默不言。

然当听到这位从姊表示是自愿的,李见音不禁怀疑:“县主真的愿意?而非是被何人所迫?”

李善檀愕然擡眼,既感到惶惑,又觉好笑道:“陛下多思,真的是妾自愿,而且妾对陛下也有所求。”

在洛阳有无数亲人都死去,其实还包括她的弟、妹,她阿娘也在宫变中被祖母的男宠所杀,即使之后祖母给予郑氏再多车马金钱,也挽回

不了阿娘的性命。

如此压抑的国都,她早就想逃离,何况如今国富民强,蓄积有余,突厥还有求于她们,不会苛待自己。

此时前去和亲是最合适的。

而且随着李见音的即位,她很清楚自己阿爷身为先王的子嗣,天然拥有承袭之权,日后必将是最先受到猜忌的那个。

此时她主动去和亲不仅是为了逃离令人窒息的局势,更是为让从妹记得自己维系两国安稳的功绩,以后即使生疑心也会有所忌讳,不敢杀阿爷。

*

目送他们离去,褚清思也乘车直入太初宫。

李见音看到女子出现,语气消沉:“阳城县主来了,而吾答应了。”

褚清思安抚:“陛下不必介怀,既然阳城县主与汉寿王皆已亲自请求表示愿意,陛下没有理由去拒绝,届时命太常、祠部为县主多准备帛物药材,带去突厥的武士也多遣一些,县主若有何要求悉数应允即是。”

其实她隐约能知道为何李善檀会主动要求去和亲,汉寿王身为宗室,身为小女皇的叔父,其处境在将来很危险,甚至会连坐于她,然拥有和亲之功便不同了。

但对政治及利益交换毫无所知的少女却似乎未曾察觉,仍还是少年人的头脑,仅能看到眼前所见。

尚在学习如何成为一个帝王的李见音有些懵懂地点了点头,她知道突厥必须有人去和亲,才能稳定两国关系。

*

骑乘一路,李闻道等人在黄昏便抵达长安。

而在经过少陵原时,裴居文看见男子控马停下,朝原上望去。

梦中女子就是在此处倒下死去的。

李闻道收回视线,继续驱马入长安。

这一切都已改变,与梦中有异。

譬如现在的他不在洛阳,未被幽禁,而是在长安,只需等她归来。

*

在冬十月辛酉,汉寿王之长女李善檀因主动请求和亲突厥,封阳政公主,携绢帛陶器及众多药石前往突厥王庭所在的于都斤山,并遣五百骑兵一路护送,最后可留三百骑兵为其私兵,以应对任何的突发情况。

同时命汉寿王亲自送女入突厥,待归来便迁隋州刺史,远离国都就意味着远离斗争,性命至少无忧。

苏农肃奉命成功为可汗迎回可敦后,也很快上书请辞。

*

在长乐门送走汉寿王、阳政公主一行人。

褚清思站在宫阙上,看着那些远离的浩浩荡荡的轺车及使臣,暗自叹息,与其之后让他人来挑拨,不如自己今日就直接言明。

“我为何能够在两月之内就筹谋宫变”

“平乐长公主又为何能够得知消息返回洛阳。”

“陛下不想问我吗?”

李见音同样看着远方的车马,声音果断:“吾永远不会问,吾只会记得是魏国夫人让吾父吾母死后的灵魂有寝殿可居,是魏国夫人让吾登泰山之高。”

褚清思默然不言,无人知其所想。

*

冬十月中旬,到了迁都的吉日,身为天子的李见音先一步率着洛阳的朝臣及其宗室共同出发回长安,而褚清思则留下处理后事。

在她也将要离开的那日,最后一次乘车去往上阳宫。

退位之后,妇人的衰老之态愈益严重,已经到了握不住权力的时候。

即使外面有大风,妇人也执意要往室外走,郭宫人难以劝阻。

褚清思见状,从宫人手中拿过披袄,披在妇人身上助温,然后顺其心意,扶持着走在宫室之间:“妾今日便会回长安,上阳宫的宫人、内侍皆是太上皇所熟悉之人,卫戍宫城的也是左右仪卫、左右威卫等四卫,若太上皇某日怀念长安,想要归返,可直接去书长安,妾会命人来此接太上皇。”

妇人缓缓摇头:“与先王不同,吾更喜欢洛阳。”

得到婉拒,褚清思亦不强求,将李见音对这个祖母的安排也一并告知:“虽然洛阳的太庙已毁,但陛下会为太上皇在长安留一庙,除此之外不知太上皇是否还有什么要求,亦是有何事要跟妾或陛下交代。”

妇人虽然声称不想回长安,但眼睛依旧望着长安所在的方向,语气是强硬的:“吾百年之后,不必再单独修建陵墓,将吾与先王同葬即可,毕竟无先王,吾不可能触及到这帝王之位,而若无身为女人的吾即位为帝,询的女儿便也不可能承袭这天下。”

褚清思略露惊色,然后谏道:“太上皇乃帝王,依循礼仪应单独起陵。”

妇人停下,看着一处久久未动:“吾相信这区区一件小事,观音能够做到的。”

李见音是否能够稳定政权、是否能够将权力收回手中,又是否能够安定天下,她难以亲见,故还是葬在先王陵墓中最为安全。

即使有变故,自己将来也不至于被毁陵。

褚清思未再出声,修建帝陵所耗费的财力、人力都是耗费巨大的,而如今有宣惠皇帝的献陵正在修建之中,随后还需要准备李见音死后的寝居之地,毕竟所有帝王从即位开始就会修建自己的帝陵。

若同时修建三处帝陵,对天下民众都是巨大的消耗。

如今妇人既主动提出,她自然无驳斥之理。

她看向那处临洛水的宫阙高台,耳畔是妇人的:“观音,再陪吾登高一回吧。”

褚清思遂与其拾阶往上,如从前无数次。

然人却已不如当年,精力耗尽的妇人扶着女子的手臂,于原地微微喘息着,待望见龙门、洛水的壮阔,又舒颜一笑。

及至今日,她都依然觉得自己其实还未能算是输。

往后帝王都是她的子孙后代。而非是鲁王李芳那个庶长子的。

*

与妇人会面完,褚清思乘车归家。

身为奴仆之长的老翁也早已将家中的所有事情全部安置好,为多日来忙于政事的女子免去迁居的后顾之忧。

褚清思手中拿着那熊皮所制的手衣,只身站在华堂内。

在最后要转身离开之际,她眷念地环顾着空旷的堂上,好像看到阿爷依旧坐在北面的那张几案后,长兄也仍还席坐于东面,一家人载笑载言。

少顷,他们像是发觉堂上还有一人,又齐齐看向自己,都笑着朝她挥手,示意她走。

她于十五岁随父兄来洛阳,却在二十七岁这年独自乘车归长安。

【正文完】

2025/6/22/舟不归

写于湖南凌晨。

小贴士:找看好看得小说,就来呀~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