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今天终于懂事了? 如果秦王想要追上我……(1/2)
第44章今天终于懂事了?如果秦王想要追上我……
第45章
李世民咬死条件,寸步不让。李牧坚决不答应这荒唐的交换条件。
两人来回友好协商了三趟,却谁也不肯妥协退让半步,谈判一时陷入了僵局。
说实话,秦国把价码开得如此之高,李牧已经不想再谈下去了。
因为他预感到,就算能费尽心思说服秦国小太子,恐怕,最少也要付出不低于上回九座城池的代价。
这是他绝不能接受的。
赵国使臣急匆匆把秦国的赎人条件写下来,催他快让人送回邯郸给赵王过目。
李牧忍无可忍,只好写了一封痛斥太子荒唐、赵高该死、赵王当以社稷为重的谏书,命人快马加鞭一起送回邯郸,试图打消赵王赎人的念头。
然而六日后的清晨,他刚从信使手中接过赵王的诏书,还没来得及拆开封泥查看,侍从就冲进驿馆带来了一个消息:
赵高死了!
...
章台宫里,赵成跪在地上呜呜咽咽。
秦王正抱着泣不成声的李世民无声安抚。
赵高的死,让秦国损失了白得二十座城池或李牧的机会,他当然怒不可遏,一大早就下了诏,命人立刻追捕嫌犯。
但他忧心的是,世民有些太重情义了,就算孩子已经不再喜欢赵高,也仍会为他的离世而伤心哭泣,甚至,还吵着要亲自去看看赵高的遗体,唉...
不过秦王并不知道,此刻趴在自己肩头啜泣的孩童,眼中并没有半分真情实意的悲痛,反倒闪过了几丝若有所思的疑惑——
究竟,是谁杀了赵高?
按理说,最希望赵高死的人是李牧。
因为此人一死,赵国就不需要再付出任何代价来赎他了。
可在这个交涉赎人的关键时点,李牧又怎会冒冒失失杀了赵高引火烧身,把秦赵两国的不满全引到他自己身上?
所以,设局谋杀赵高的,绝不是他。
李世民借着假哭飞快思索着,心中很快升起了一个猜测,啧啧,如果真是这样,可真够阴险的。
好在,此事虽然不在自己的预料之中,最终的结果却也是对秦国有利的,倒也算是阴差阳错了...
这时,蒙毅进殿通禀:李牧和赵国使臣求见。
李世民急忙调整心绪,从父亲怀中跳下来,泪水也一下就滚得更多了。
李牧进殿时,看到的就是小小孩童一边哭、一边悲声质问赵成的场景,顿时生出了几分不忍。
这孩子有多重视和喜爱赵高,他也算看得一清二楚。
就算那奸贼为了攀附赵国的富贵,开口恳求秦太子放他离开,这孩子也依然待他极好,并没有因此而生出芥蒂...
此时此刻,他不知该有多伤心!
这样想着,李牧忍不住加快了脚步,匆匆朝秦王拜了个礼,就立刻上前安抚起哭哭啼啼的孩子。
秦王不由眸光一闪,方才世民一听李牧来了,就闹着要下殿去找赵成,他猜出孩子是故意想在李牧面前卖惨的,就并未前去安抚。
没想到这样的当世名将,果真对自家小儿有一腔铁骨柔情,可真是难得。
而跟着进来的赵国使臣行完礼,就迫不及待询问秦王,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赵高怎么突然就死了?
秦王冷冷示意赵成再把经过讲一遍。
赵成哭着擡起头,说他和兄长赵高今日跟往常一样,在鸡鸣时分就出门上值了。
但他如今在官办工坊做事,与赵高并不同路,于是,在走到离家不远的一条巷子时,两人就跟往常一样分道而行了。
哪知,他往左边的岔路走了一会儿后,听见身后突然传来一阵凄惨短促的痛呼声,他一开始没反应过来,吓得往前急速跑了一段路。
直到猛地回神,才想起那是赵高的声音,急急忙忙转身往回跑——
然后,他就在两人分开的巷子里,看到了血肉模糊躺在地上的赵高。
等他手忙脚乱喊来周边的邻人帮忙时,赵高早已经咽气了,他只得前往咸阳官府报了官。
赵国使臣听得一阵心惊肉跳,他没想到咸阳的治安如此恶劣,真恨不得马上就飞回邯郸!
这时李牧请示,想跟赵成一起去看看赵高的尸体,他常年在战场厮杀,或许能为秦国缉凶提供一两分助力。
秦王欣然应下,命赵成立刻带着两人前去咸阳官衙查看。
一路上,赵国使臣战战兢兢恨不能踩着蚂蚁慢慢挪步,而李牧则一刻不停地追问赵成许多问题。
赵成面上支支吾吾一派伤心惊惧,不时摇头说一句“小人没看到”“小人不知道”,心中却暗暗得意不已。
其实他一开始就听出来了,那是兄长赵高的声音。
可他长得还没赵高魁梧高大,又是单枪匹马的,还能跑回去救人不成?
于是他立刻用最快的速度往前奔跑,躲到了一处角落悄悄偷窥,亲眼看着那几道黑影快速离开了,才小心翼翼折身回到了那处熟悉的巷子。
借着稀薄的晨光,他看清了赵高血肉模糊的样子,然后,在对方眼中骤然迸射出惊喜的那一刻,就猛地上前捂住了赵高的嘴,直到他再也不能开口说话,才装作惊慌失措,离开巷子大声呼救起来。
同为兄弟一起长大,凭什么赵高既能得到秦国太子的喜爱,又能得到赵国太子的欢心,而他却要像条狗一样,卑微地跟在对方身后摇尾乞食?
这一刻,赵成脸上掩饰不住的一缕得色,被身旁满腹疑心的李牧尽收眼底。
...
既然赵高已经死了,这场谈判自然只能不了了之。
李牧折返章台宫告别时,出人意料地提出一个请求:希望秦王上次承诺的愿意把赵成送给赵国一事,还能算数。
秦王虽然讶异,倒也爽快应了下来,反正赵成一文不值,留在秦国也是浪费粮食。
李世民却冲下来抱着李牧不肯撒手,眼泪汪汪道,
“李牧将军,我以后再也没有赵高了...呜呜呜可是我真的很喜欢你,你能一直留在咸阳,当我们秦国的将军吗?这样我就能一直看到你了!”
李牧听着这满是孩子气的问话,心头有些好笑,又有些说不清的惆怅,只得蹲下来,耐心道,
“我是赵国的将军,如果这趟私自在秦国滞留,就犯了叛国大罪,论罪当斩...”
李世民可怜巴巴仰头看着他,泪珠簌簌而下,
“可是赵高跟我们秦国打仗,打到一半就跑来投降了,赵王都舍不得杀他,为什么他偏偏就要杀你呢...”
他稚嫩的童言胡诌,让李牧心里漾起了阵阵波纹。
孩子虽是无心之言,事实却也正是如此。
自己什么也没做错,王上就对他百般猜忌疏远,赵高都率军投秦了,王上却打发他一个将军亲自来赎对方。有时想想,真是让人寒心呐...
他强按下深藏心底的不满,当着赵国使臣的面,温声为赵王辩解起来。
李世民不再揪着这个问题不放,继续渲染着舍不得李牧离开的氛围,又抓住对方也流露出一两分不舍的时机,立刻诚挚提出了一个请求:
希望李牧回到邯郸后,能编一个竹子做的小马送给他,还能经常给他写信。
李牧看着孩子满眼期待的乌黑澄净眸子,和他满脸流淌的泪痕,本来到了嘴边的拒绝话语,却怎么也说不出口了。
他是赵国将领,如果不是这趟奉命出使,这辈子都绝不可能跟秦国太子沾上关系,又怎么能与对方过从甚密?
朝中奸臣早就虎视眈眈,赵王本就对他心生不满,如果自己真编一个竹制小马送来咸阳,还给秦国的太子写信....王上知晓后,会是何等的勃然大怒?
但这满心善良可爱的孩子,今天刚刚失去他最喜欢的宦者,伤心不已的他,只是想从自己这里得到几分慰藉罢了,他又如何能狠心拒绝?
李牧沉默着犹豫不决。
这时,秦王突然开口询问赵国使臣,邯郸今年的春耕可还顺利。
就在这一瞬之间,李牧下定了决心。
他悄悄在李世民软乎乎的小手心,写下了一个“可”字,并用眼神示意他不要声张。
李世民小心翼翼握住手心里的承诺,眨了眨像星星一样明亮的眼睛,溢出满是单纯的快乐欣喜——
他成功打破了李牧心中的那条底线,以后就可以跟对方书信往来了!有了这样不同的情分,还怕把他撬不来秦国吗?
很快,赵国一行人就带着赵成离开了咸阳。
在路上,李牧突然想起赵王那封诏书,便命人取来拆开封泥查看。
看完后,他整个人一下就冷冰冰僵住了——
诏书中,赵王让他先讨价还价一番,试探秦国同不同意“把李牧借给秦国十年”的交换条件。
如果秦太子不肯同意,就按对方的要求,让李牧直接留在咸阳不用回去了,让使臣把赵高带回邯郸即可,还说这比送给秦国二十座城池划算得多,让他为国分忧勿要斤斤计较...
一滴混杂着愤怒和不甘的滚烫泪水,顺着李牧的眼角滴到诏书上,刚好把他的“李”和“牧”二字各洇湿了一半。
...
李世民从荀子那里学习回来,就坐在专为他们两小只打制的矮小案桌前,吭哧吭哧给张良写了一封情深义重的回信。
他在信中文思如涌,狠狠倾诉了一腔“思念阿兄”的离愁。
然后,就放下毛笔,问扶苏现在想不想哭。
扶苏放下图画书,一脸懵然摇摇头,
“好端端的,我哭什么呀?我又不是小孩子了。”
李世民只得遗憾叹了一口气,用力一拧自己的手臂,好痛啊!
他小心翼翼把写满思念的白纸接到下方,点点泪痕很快就染湿了字迹。
他拿起来看了看,满意地举起白纸吹了吹,这又何尝不是一种苦肉计呢?
等信纸干了,他把它放进竹筒里封泥装好,吩咐蒙恬拿去交给信使,就扭头问扶苏,要不要跟他一起去找阿父。
扶苏立刻把头摇成了拨浪鼓,自从他今年满了四岁,秦王就总是提起要为他找个老师的事,真的好烦啊,他才不想又自投罗网呢!
于是兄弟两个又叽叽喳喳说了一会儿话,就被随从带着分道扬镳,一个前往昭华宫,一个前往正殿了。
等李世民一踏进来时,秦王迅速把手中的密信压到了奏章底部。
吕不韦正与六国豪强打得火热,如今又借着商队贸易的名义,从赵国贵族的手中,拿到了一笔用瓷器换马匹的买卖。
这孩子上回就嚷着要一匹马,绝不能让他知晓此事。
秦王随手拣起最上方的奏章,若无其事看了起来。
哪知李世民兴冲冲扑上来,开口第一句话就是,
“阿父,孩儿听说乌孙国有商人在咸阳卖马,我想去看看!”
秦王伸手把孩子抱进怀中,擡头看向蒙恬。
蒙恬急忙上前,
“禀王上,今日太子与臣回来时,确实听闻有乌孙商人在城中售马。”
蒙毅也上前提醒道,
“乌孙商队在去年九月,就向咸阳内史提交了要前来售马的文书。”
王上日理万机,哪会去记这些鸡毛蒜皮的商贩之事?所以他会很仔细记下来,就是以防君王问起。
乌孙国的马匹举世闻名,远比燕赵边地的马要强壮,它还盛产一种格外骁勇的矮马,有些胆大的商队会牵着它们长途跋涉,来到中原各国的马市上高价售卖。
李世民特意跑来找秦王,就是冲着这事来的。
秦国人普遍很高,军中的马匹也很高,而寻常的小马又太过孱弱了,他真的很想要一匹合适的优良矮马!
秦王听完,低头看着眼巴巴的孩子,
“就算真有此事,你又不买马,去看什么热闹?”
李世民立马抱住父亲的手臂撒娇,
“我要买的啊,现在正好有个这么好的机会,孩儿想买一匹乌孙矮马!”
秦王的面色一下就淡了,
“怎么,寡人说的话,你是一句也不想听了?我上回就说了,等你满了十二岁,我会亲自为你挑一匹最好的骏马...”
李世民急急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