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半个朝堂皆是我弟子(科举) > 第120章 第120章(二更) 一键换装……

第120章 第120章(二更) 一键换装……(1/2)

目录

第120章第120章(二更)一键换装……

见到许久未见的学生,童启先被对方所呈现出来的状态给吓了一跳。

“什么情况?你这是去哪儿挖煤了?”

晒得黝黑不说,黑眼圈和眼袋,简直都快要垂到颧骨之下了!

怪不得白天没见到他下山迎接去,就这幅状态,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学校里受欺负了呢?

谁想他刚问了一句,对方却直接整个人噗通一声跪了下来,焦急的眼泪直流,求道。

“山长,求求您救救我弟弟吧。”

你弟弟?

童启一头雾水,忙拄着拐上前搀扶起她。

“等等,等等,好好说话!这动不动就跪的,什么毛病?”

他无奈的将人托起,安抚着坐下,令人倒了杯水来,之后才追问起到底发生了什么。

王世贞强行令自己冷静下来,泪眼朦胧的讲述着。

原来,在童启离开的这段时间,王家发生了很多事,他的大伯因得罪了上司,意外丢了官职,家里的进出一下子变得拮据起来,大伯母畏惧于王世昌身负秀才之名,不敢再刁难与针对,可却因着两人成亲年龄渐近,而起了别的心,想要花高价,将王世贞嫁出去,用来贴补家用。顺带着把自己娘家的穷侄女带进门,转嫁给王世昌,图一个未来的稳妥与保障。

即便两人百般反对,可父母不在,长辈说了算,他们也只能眼睁睁看着大伯母筛选合适的人家。

定了亲。

眼见着婚期将近,王世贞急的寝食难安,本想求助于师长,却不知该如何阐述自己的身份。

山长能接受的事情,其他的先生们未必能接受。

若知道她其实是女子,只怕会令这件事更加的火上浇油。

因此,她只能继续等。

一日日的,便这样消沉了下来。

童启整个人都听懵了。

什么王世昌、王世贞的,他勉强能够明白,王世贞女扮男装,应是借了自己双胞胎弟弟的身份,可婚事……这才多大啊,就开始说亲了?

圣上已经下了旨,明年就要开恩科补录进士,以王世贞的成绩,自然可以拼上一拼,可若是说了亲,那就相当于两人互换身份上学甚至科考的事情彻底暴露。

别说继续往上考了,不追究一个欺君之罪,已经是最好的结果。

“我知道,这一切都是我的错,是我太贪婪,若不是当初我一心想试一试男孩子们的生活,赌气来参加书院的考试,也不会生了其他的心思,想要和男人们一样赚个功名回去,减轻家里的负担。山长,我知道自己很自私,可弟弟是无辜的,他做这一切都只是为了成全我!现在,他甚至还想牺牲自己,替我嫁人。我该怎么办?”

若没有见到过这世界的广大与精彩,那她还可以后退回那方寸的绣楼之中。

可当她见过了这世界上最好的山长与同窗后,她发现,自己真的不甘心再松开手,任由这一切溜走了。

她距离那个位置,如今只差一步,要就这么放弃吗?

那过往付出的泪水与汗水呢?

“我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名,藏书阁内的书,我已经把整个一二层全部看完了,每一科的先生们,都说我是最好的,可就因为我是女子,这一切,便都要拱手想让吗?山长,我不明白,这到底真的是我的错,还是这世道的错。我不想就这么嫁人,我也不想,让任何人为了我的行为去受伤,可山长,我不甘心呐,我实在是不甘心啊!”

望着王世贞泪眼之中勃勃的野心,童启怔愣了两秒,双眸垂了下来。

他很想说,这不叫贪婪,也不叫自私,这叫做,争取。

可涉及这个年代,涉及学生的家事,这些话,他也只能暂时咽了下去。

见到童启若有所思的模样,王世贞忙擦了擦眼泪,强撑道。

“抱歉,我有点失态了。我不是说您一定要帮我的意思,其实,我也知道,这事情乃是死结,无人可解,我只是……”

只是想找一个真正能理解她身份的人,一吐胸中的不平罢了。

即便童山长也是这套框架中受益的人群,但不知为何,她就是莫名觉得,对方能够懂得她的不甘。

童启当然能懂得这份不甘。

曾经在现代山区支教时,他曾见过无数个想要走出大山的孩子,那些孩子们的表情,与此刻的王世贞,并没什么两样。

那种哪怕风雨飘摇,也要踩着绳索,走着崎岖的山道,冒着性命之忧,来读书的倔强。

不是为了学习改命,又是什么呢?

这绝没有错!

学生想上学,想走出命运的框架,想凭借努力走上高位,这就像是牛喝水、猫抓耗子一般,理所应当。

只是在这特定的时空下,遭到了打压与抑制罢了。

并并不叫做错。

“我想,我明白你的困难了。你先别急,短时间内,先不要离开书院,我会想办法,和你的伯父伯母们见上一面的。”

他只能先如此承诺道。

可即便如此,也已经让王世贞绝望的世界中,骤然亮起了一盏灯。

“山长……”

她怔愣道。

说归说,求归求,可她从没有想过,对方会真的支持她继续走这“不像话”的道路。

毕竟,这可是跟男人们争抢名额啊?

山长竟不觉得冒犯吗?

童启看着她瞬间茫然迟滞的表情,无奈的笑了笑,但也没有继续解释其他。

第二日,便请来了柏老、张小娘子等人,说要联合他们一起在华夏书院的校刊上,共同发表一篇文章来。

题目就叫做《论早婚早育对于男女的身体危害及寿命损伤》。

这篇文章,老实讲,童启自己一个人来写也可以,但加上柏老与张小娘子,显然会拥有更多的权威性与数据支撑。

两个人皆是一脸讶异,似没有想到童启会猛不丁讨论起这个话题来。

上一次的辩论赛,那些敏感的话题,便已经让不少大儒和权贵世家们对其颇有怨言,这一次若再搞出这么一个大新闻来,那无疑是让华夏书院再次站在了风口浪尖上。

“值得吗?我们只是一家书院而已,即便真的有这样的危害,大不了以后约束本院校的学生们就是了,发布到校刊上,那可是无数人都会看的。”

更何况这里面还讲了一部分世家近亲结婚的危害。

这是要疯吧?

不是狂戳那些人的肺管子是什么?

就连张小娘子也有些为难,道,“山长提出这个论点,是有什么发现吗?这样的事情虽然听闻过很多,但大部分都会觉得是正常事件。”

毕竟小孩子夭折实在是太过正常。

妇人难产,也有着稳婆技术不佳,或者生育条件卫生情况太差之类的问题,只怪罪在生育的年龄身上,是不是有些以偏概全呢?

童启闻言,将蓟州府之前收集到的人丁图册递给了张小娘子。

“其实,此事我也一直在犹豫要不要讲,就像你们说的,此乃家事民风,即便说了也未必有人听。但蓟州府一行,我观察了一下当地的人口统计,顺带着做出了个数据表格分析来,情况远比我想象的,要更加可怕一些。”

两人低下头,循着那图册一一翻看过去,越往后便越是心惊。

神情严肃之下,连带着后背都吓出了一身的冷汗来。

“这……可为真?”

“确凿无疑。”

童启的话,令两人陷入了沉默之中。

在现代,早婚早育的危害,基本上人尽皆知。可在大奉朝,也不知道是不是那位开国皇帝本身就是男性,所以不管生育问题的原因,所以竟连提都没有提到过。大部分的百姓们,都认为成亲生孩子的最佳年龄处于13岁左右,某些地区甚至还讲究早婚是福,娃娃亲、童养媳等,十岁不到就开始准备孕育生命,简直令人瞠目结舌。

这一次蓟州府行,人口普查,他也是在统计之后,才发现了此事。

若没有王世贞的求助,他其实本身也在思考着要不要公开出来,总不能继续看着人口就这么折损下去吧?

而对方的困境,则算是彻底推动了他大范围传播的勇气。

张小娘子近乎震撼的一遍遍摩挲着那串数字。

身为女性医者,她愧疚于自己竟从未注意到这一点,还得靠山长的额外提醒,才能知晓,更觉惊恐的则是,千百年来,那么多的大夫,竟无一人提到过?大家皆默认十三岁便是成亲生育最佳的年纪,这背后,到底是不知道,还是说故意隐瞒?

细思之下,简直毛骨悚然。

十六岁以下的母亲,生产出来的新生儿,死亡率竟高达百分之六十九?而十岁以下,则还要再增高百分之五十?

这是多么可怕的数字?

相当于一百个孩子里面,只能活下来三十一个!

而孕妇更是受到骨盆过小、难产、后发病等困扰,光是死在产房里的,一年便有三千多人。

天哪,她仿佛看到了无数性命前仆后继,向着火光而去。

心被猛的攥紧了。

至于气。

“发,必须得发。这种事情,我们若不说,那便更没有人说了。”

张小娘子沉重道,一旁的柏老欲言又止,最终还是沉默下来,一起同意了此事。

谁家都有儿女。

此文章一出,无疑是颠覆了不少人的认知。

而其中数据详实,案例丰富,更是令人闻风丧胆,一下子便迅速引起了文坛震动。

牵连着圣上及不少老牌世家们都忍不住认真了起来。

不少人看清楚内容后,首先第一反应便是荒唐!

他们遵守了几千年的规矩,怎么可能不对呢?

从没听说过生孩子也能这么严重的。

可那明晃晃的数据不是作假,在铁证面前,有无数人顺着那些实例前往调查,可见到的却是畸形的婴儿、早夭的孩童,死亡的幼女……

一桩桩一件件,无不让人颤栗沉默。

难道……这一切都是真的?

当然,也有不少名士为了扬名,咬死了牙说这乃是危言耸听,劝大家不要相信。

可更多的适龄家庭,一方面说着不信不信,一方面却开始拖延起成婚的日期来。

他们犹豫了。

那可是童启啊,年少成名,打赢了契丹,一手创办了华夏书院的童启啊!

对方说的,即便有误,应该也大差不差?

不得不说,童启对自己如今的声望还是没有太过具体的认知的。

如今华夏书刊的贩卖量已经达到了惊人的十万本。

整个大奉朝识字的人一共才有多少啊?

这就导致了不少刚订好了亲,商量好良辰吉日的人家,顿时僵在了原地,尴尬的不知该如何是好。更为难的是那些刚成婚的,前两日还在面临催生,如今,父母却开始劝起来,让他们保养身体了?

那怎么办……还要继续生吗?

就在人们面面相觑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皇城里,圣上也见到了这篇文章。

他虽讶异这种事情童启竟然也会关注,但也不免被上面的数据搞得心中不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