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半个朝堂皆是我弟子(科举) > 第115章 第115章 大军前压

第115章 第115章 大军前压(1/2)

目录

第115章第115章大军前压

浑然不觉背了黑锅的四皇子,最近过的很不好。

自耶律隆绪来了黄龙府后,整个府内的士兵似乎就不听他的话了,以前往往一句就能够指使起来的,现在总是要好几句才行。

而且每件事,底下的人都要问过耶律隆绪,对方同意了,才去做。

这让他十分窝火。

“耶律隆绪,你这是什么意思?别忘了,黄龙府是我带人打下来的,这里的主人是我,不是你。”

四皇子愤然闯入待客厅内,怒视着耶律隆绪。

可对方却十分淡定,道。

“谁说是你的?马上这里就要还给大奉朝了。准备一下,三日后,我们撤兵,归辽。”

归辽?

“童启答应了?”

“他不答应也得答应。”

耶律隆绪令人将黄榜拿过来,示意给四皇子观看。

对方看完也不由得叹一声童启的可怜。

好家伙,离间计?

这妥妥是阳谋啊,虽简单,却耐不住千百年来的好用。

尤其是大奉朝皇帝还是那个德行,即便再信任,也不可能完全没有怀疑。

只要有这样的风声出来,那童启便算是被这盘污水给沾染上了,别管最后结果如何,起码统帅三军,是别想了。

这等于一下子干掉了对面的将,出手利落,毫无退路。

“既如此,那我们黄龙府还用还吗?反正咱们童启都到手了,火药也有,何不再拼一把?”

四皇子追问道。

这就能看出来大奉朝皇子与辽国皇帝的政治差距了。

耶律隆绪不着痕迹的瞥了对方一眼,似对他能问出这样的问题感到惊异,但仍旧耐心的讲道,“人无信不立,国家也是。我既承诺给了童启要做交换,自然要将礼贤下士进行到底。”

更何况,他不做出这样的姿态来,大奉朝如何相信童启是真的投了敌?

凭空造谣,没人会信。

但为了国家,牺牲自我,这逻辑,完全无懈可击。

四皇子哑然的看着他,咽下了喉咙里“假惺惺”的吐槽。

“可这样,不还是我们亏了吗?”

“怎么会?人才是无价的。只要童启归辽,以后还会怕没有其他的人来投吗?”

他的学生,他的师长,他的同僚……

只要拐过来一个人,后面的,还不是源源不断?

而且最重要的是,他们已经有了火药,那么和谈完全就是一纸空文,黄龙府,大不了先还给他们,然后借此多要一点其他的东西,等秋收结束,制作完更多的火药,积攒实力后,他们再翻脸,一鼓作气,将大奉朝彻底拿下!

届时,对方仍旧沉溺在和谈的美梦中,定然会猝不及防。

而就是这样的猝不及防,才是他们动手的最佳时机。

听完耶律隆绪整个计划,四皇子彻底呆滞在了原地。

试问,这样的敌人,怎么赢?

一环套一环,缜密的就像是自己亲自上过战场一般。

幸亏他已经“投敌”了,不然以他的“智慧”,一定会被压着打。

这是一场注定失败的斗争。

咂摸了一番后,四皇子顿时气也不敢气了,只和他要了一支队伍,说是要在离开前从童启的口中问出自己的亲生儿子所在地,然后一起接走。

耶律隆绪虽疑惑他哪里来的儿子,但也没有反对什么,摆摆手,便赐给了他二十几个亲兵。

童启被围困在黄龙府内,整日思索着逃脱之法。

辽国不能去。

起码现在不能去。

若去了,那就算是彻底坐实了他的投敌之事,皇帝来了,也没用。

可不去,又怎么离开呢?

黄龙府上下布满了契丹人,再加上堵死的城门,高大的城墙,想出去,简直难如登天。

这个时候,愚蠢的四皇子带着人走了进来,询问童启他儿子到底被送到了哪里。

童启挑挑眉,看着其身后的亲兵,心里油然而生了一个主意。

蓟州城。

随着童启投敌的消息一出,不少人顿时坐不住了。

首要的,便是一直被强权压制下来的徐将军与王常侍。

他们带着亲兵层层包围起指挥所来,要求柏弓良交出军权。

“童启已经叛国,你身为童启任命的大将军,肯定也身怀异心,我等已经正式向朝廷上了奏折,要求派遣新的使臣过来参与和谈。至于你,乖乖交出军权,我等还可以放你一马,若执意不交,那就别怪我们先斩后奏,清君侧!”

“你们敢!”

柏弓良怒不可遏,拿着童启交给他的尚方宝剑,便直直的将其插在了军营前的土地上。

“这乃是皇帝御赐的尚方宝剑,见此剑,如同面见圣上,想让我退出大将军之位?好,什么时候你们请来了圣旨,再和我谈,不然的话,就别怪我不念旧情!”

两方僵持在一处,徐将军没有办法,只得试探着召回自己手底下的士兵。

可三军早已经汇集在一处,谁还记得清楚哪个是哪个手底下的人?

即便有记得的,看看左右都没动,他也彻底不敢动了。

什么叛变不叛变,他们不懂。

但童启定下来的十大军纪,那算是早已经彻底刻在了骨子里,不敢违背。

毕竟若违背了,那是真的要挨斩头的。

问,就是只听上面的,谁拿着兵符,谁拿着尚方宝剑,那谁就是老大,其他的,就算天王老子来了,他们也不管。

这便能看出改革军队的好处了,起码明令禁止,上下一致。

再也没有什么你的兵我的兵一说。

如今,只有朝廷的兵,国家的兵。

靠着曾经定下的老规矩,柏弓良很是撑过了一段时间。

等黄龙府再有动静,已经是三日之后。

秋冬之际,清晨已经有些犯凉。

紧挨着城门口处。

水深千尺,护城河幽幽的环绕在城墙之外,连接着不远处的松花江,而隔江相望,北边是辽国,南边,便是大奉朝。

童启等人悄悄打晕了四皇子身边的亲卫,换上了他们的衣服,趁着换班巡逻之时,跟在了队伍的身后,悄然从护城河外游了出去。

两个小崽子还没学过游泳,所以一个被童继本揽在了怀中,一个被崇晓林抱在了腋下。

刺骨的冰水冻得几个人浑身打颤,为了不让孩子们染上风寒,他们尽量托举着。

“山长……马上就到了岸边了,您再坚持一下!”

童继本咬牙硬挺着,先将手上的孩子推上岸,再回头来接童启等人。

自穿越到这里后,童启从未如此狼狈过。

他深吸着气,不断感受着皮肤上传递过来的冷意,忍不住头皮发麻。

辽国是吧,他记住了。

迟早有一天……他要,要一锅端了这里。

以慰他大冬天特意游泳的诚意!

许是人数过多,耽误了太多时间,当童启游到半路时,城中的人便已经发现了他们集体不见的事实。

“童启跑了!他们跑了!”

随着一声大喊,四皇子衣服都没穿好,便拿着弓匆匆的奔了出来,见到河对岸那小女娃,便提箭射去。

吓得童启连忙大喊。

“那是你女儿!”

嗖的一声,箭矢射偏。

四皇子难以置信的瞪大眼睛。

而对岸赵天阙却死死的盯紧了河中间的童启,心无旁骛的催促着童继本。

“师父,快去拉师父上来!”

趁着四皇子愣神的时机,童启成功上岸,和所有人会和,带着两个小崽子匆匆往外逃去。

等耶律隆绪收到消息,打开城门,率队出城时,童启等人已经不见了身影。

“他们往哪个方向走了?”

耶律隆绪骑在马上,皱眉问向旁边的四皇子。

对方却愣愣的像是陷入了什么怀疑之中,兀自出着神。

耶律隆绪不耐烦的一把扯起对方的衣领,将起半吊在半空中,压低了声音重复道。

“我说,他们往哪个方向走了?蠢货?”

四皇子这才反应过来,他吃力的掰扯着脖颈前的铁掌,面色通红的伸出手指,指向了东边,可口中却犹豫着,求情道。

“别杀那个女孩,她好像……是我女儿!不对啊,我分明是个儿子,太医亲口说过的……”

耶律隆绪不屑的扔下对方,头也不回的,向东边赶去。

两条腿,即便倒腾的再快,也不可能胜过马力。

尤其是他们的队伍中还有小孩与文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