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第109章 整顿军纪(2/2)
他自认从小就是村里最聪明的一个。虽没读过几页书,可却能将士绅的儿子耍的团团转。家里贫穷,养不起多余的人,听闻朝廷征兵,能填饱肚子,他便依然决然的入了营。
每次训练混在队伍的最后方,打仗冲锋便任由其他人往前,自己则慢悠悠在后面浑水摸鱼。
靠着这法子,他已经存活了三四年之久。
越来越熟练。
管他主将是谁,打的是契丹还是西夏,只要脸皮厚撑的久,有什么区别呢?
可今日,似乎有些不太一样。
校场里,微风飒飒,军旗插在墙上,迎风飘扬,主台上站着的并非徐将军与那个太监,而是一个相貌极其清俊的少年。
大概十五六岁,个子不低,身姿板正,活像是什么教书先生一般,可视线,却令人忍不住头皮一紧,像是被什么厚重的东西所压倒。刚开始,整个校场里还有很多人小声议论着这是谁,可很快的,在这股视线中,便慢慢的静下了声音。
整个校场内外,寂静无声。
童启环视着场上大概七八万的士兵人数,不满至极。
该死的,朝廷报上去的前线士兵可是高达十三万人数,每年光粮草调动,就拨了十五万的份额,可结果呢?
算上往年残次不齐的老兵,加起来,一共竟然才只有这么点儿?
即便是再怎么谎报,也有点过了头了吧?
“诸位早上好,自我介绍一下,我乃华夏书院山长童启,受皇命,负责这次与契丹的交接和谈。今日叫大家来,不为别的,只想要明晰一点,那便是军中大家的福利待遇……”
一听这个,不少人顿时熟练的嚷嚷起来。
“哪里有什么福利啊,每天吃都吃不饱!”
“能不能加钱,就这么点银子还不够出去喝顿花酒的。”
“训练少一点吧,实在是太累了……”
如此云云,七嘴八舌。
童启沉默的听着,等他们说的差不多了,才答道。
“很好,既然大家也有这样的想法,那我此行来,便是为了大家解决这个问题的。”
刘狗蛋等人瞬间眼睛亮了亮。
哭穷,是他们这些士兵的惯用方法了,只要换个将领就哭一遍,文官、太监来了尤甚,他们不懂其内规则,往往心软又仁慈,能哭到东西便算好,哭不到,好歹晚上也会有一顿丰厚的加餐,稳赚不赔!
可童启却与他们想象的并不一样。
“大家看到我左手边站着的这几个人了吗?从今日起,军中所有的士兵等级,重新界定。有不想打仗,只喜欢后勤之事的,请排到第一列队伍之中,登记自己的姓名。有想要建功立业,拼一把的,请排到第二列队伍中,经由童继本先生的检查后,再进行分营。当然,随着大家不同的区分,待遇粮饷也会随之改变,请大家慎重决定。”
下方顿时一片嘈杂。
什么意思?这是要改动他们的军制不成?
整个军营里粮饷就那么多,平均分配的话尚有人难以填饱肚子,这骤然分成好几等份,岂不是任由差距拉开的更大?
凭什么啊!
刘狗蛋率先不满,大声嚷嚷道,“凭什么听你的。我们不要变!”
“对啊,为什么要改?我们不改!”
任谁都清楚,若是变了,以后浑水摸鱼,蹭粮饷的机会就少了,他们必须累死累活,付出同等的实力才能拿到相同的粮饷,傻子才愿意干呢!
童启拍拍手,令人擡上两个大大的木头箱子来,打开,里面全是铜钱,金灿灿,亮的人眼睛发光。
“这乃是战前临时变动,并非擅改军制,我有权希望大家一起配合,我的和谈相关。以后,军中实行六等份,冲锋军享受最高待遇,每月二两银,三餐一荤一素,米饭管饱,抚恤金五十两……”
原本吊儿郎当的不少人顿时目光一凌,认真起来。
要知道,如今军中的待遇,说出去好听,可真正落到手里的一个月也就不到半贯钱的程度,粥米清汤寡水,别说荤的了,连素菜都是清一色的萝卜白菜。
重赏之下出勇夫,就冲着童启那抚恤金五十两银的待遇,便足够让不少人冲破了脑袋。
“当然,冲锋军只需要三千五百人,并不多,有意的需要经过筛选才能够进入,进入后,训练也会比其他人更加严厉。而剩下的,还有侦察兵、火药兵、步兵、弓箭手等军种任由大家报名,相应的福利待遇也会有所不同……”
童启一一介绍着不同军种的待遇方式,几乎每一个,都比原本的混吃等死要强得多。
军营里有刘狗蛋这样的,自然也有真的想要建功立业的,只听着,便野心勃□□来。
当然,也有那明显感觉到这算法不太一样,似乎支出变得多了很些的。
但见到旁边柏大将军没有开口,自然也乐得闭嘴。
徐将军与王常侍听闻后,匆匆赶到校场来,呵斥住了童启的动作。
“放肆,此乃撼动军营的大事,岂可任由你一个外行人胡乱决定?”
原本还想要冷一冷童启,让他规矩一些,莫管军中之事,谁知道对方一上来就直切舌喉,打的他们措手不及!
打仗为的是什么,不就为了赚钱吗?
不赚钱,谁要卖命去干啊?
朝廷拨款给部队,本就是领头的将领拿一部分,王常侍拿一部分,再给朝堂内几位大人打点打点,就差不多了,真正分到每个士兵手中的,自然会锐减。
可童启呢?却一上来直接将粮饷瓜分了,还踩着底线,几乎一个也没留的分法!
谁允许的!谁承认的?
徐将军和王常侍怒不可遏,瞪着这个破坏规矩的人,恨不得直接将他原地赶出军营。
可童启却冷静的不行,他淡淡的瞥了两人一眼,掏出密诏来,递给徐将军,对方一目十行看完,顿时对童启在皇帝心中的地位高估几分。
但受宠是受宠,涉及军权,怎么也不可能任由对方胡乱操作。
他抖了抖手中的密诏,质问道。
“这上面写的是让我们配合您和谈相关,可没有说要改动军制!”
“对啊,但前线失利,我和谈必然被动,想要争取主动权,就必须改革一部分的规则,才能将那丢失的几大州抢回来。徐将军,你是在质疑我的和谈方法吗?”
童启问道,抽出旁边的尚方宝剑,冷冷的对准了两人。
王常侍忙后退两步,避开那剑锋。
徐将军却并没一动作,只垂眸看着直指心口的剑刃,咬牙道。
“不敢。”
对上尚方宝剑,谁敢多言?
童启这人可不是朝中人,真的急了,拿他俩来树威,搞个先斩后奏之类的,那让人去哪儿哭去?
俩人识趣的后退一步,不敢再争,可暗地里却急忙忙传信给家族,让其上奏折抨击童启的胡作非为!
可那都是后话了,童启也并不在乎。
靠着柏大将军的支持,尚方宝剑与皇帝密诏的加持,童启这一次改革军制,堪称畅通无阻,而所有的训练方式,也大大变了模样。由童继本与柏大将军为主,商量着进行。
“我此番向大家树立十大军纪,希望今后诸位一同遵循,有那违法违规的,不论身份家世如何,官职高低,一律依法处理,别说我没有提前通知过。”
童启将手中的单子递向一旁的柏弓良,任其通读。
柏大将军一边读,一边在心中掀起波涛海浪。
“第一条,不准拿群众一针一线。有发现烧杀抢掠,恶意破坏群众财产的,斩!”
“第二条,不准宿妓□□。有发现随意出营,彻夜未归者,斩!”
“第三条,不准饮酒……”
……
“第十条,不准破坏军人形象,在外要保持军风军容,着装整齐,举止端庄。若有违规者,上报纪律部,进行查处,确认无误后,扣分,计大过。”
柏弓良几乎每读一条,底下的人便惊叹一条。
似乎没想过部队里也会管这么宽。
尤其是不准烧杀抢掠,收群众东西,这便更让他们不解了。
谁家攻城后是不允许劫掠的啊?很多将领为了保持士兵血性,甚至鼓励这种行为,就是为了刺激他们的冲锋猛勇之感。而不少士兵们也将此当作增加外快的方式,不然谁会那么积极啊?
断了这一条,有什么用?
简直妇人之仁嘛。
大家不解,可童启坚持如此,也只好先听命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