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圣战瓦解,反戈一击(2/2)
四周原本假装路过的行人,全都停下了脚步,围了上来。他们的眼神里,不再有恐惧,只有冰冷的怒火。
“说得对!凭什么我们的孩子去送死,他们却在享乐!”
“打倒国贼一条经嗣!”
“这些走狗,杀了他们!”
纠察队头目脸色大变,他厉声喝道:“反了!你们想造反吗?给我拿下他!”
然而,他身后的四个同伴,看着周围成百上千双愤怒的眼睛,已经两腿发软。没等他们动手,人群中不知谁扔出了一块石头,正中那头目的额头。
鲜血,成了引爆火药桶的导火索。
“打!”
不知是谁喊了一声,整条街的民众瞬间化作了愤怒的洪流。商贩们抄起了扁担,工匠们拿起了锤子,连平日里柔弱的妇人,也抓起石块砸了过去。
“护法纠察队”彻底懵了。他们从未想过,这些平日里任由他们欺凌的“羔羊”,会爆发出如此可怕的力量。他们引以为傲的长棍在人潮面前显得如此可笑,瞬间便被夺走。
惨叫声、咒骂声、骨骼断裂声响成一片。那五个不可一世的纠察队员,被愤怒的民众淹没,拳脚如雨点般落下。他们曾经是神圣的“护法者”,此刻却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这场暴动,如同燎原的野火,迅速在京都的各个街区蔓延开来。曾经令人闻风丧胆的“护法纠察队”,转眼间土崩瓦解,或被当街打死,或脱掉僧袍仓皇逃窜。
一条经嗣用恐怖建立的秩序,最终被更汹涌的恐怖所吞噬。而这恐怖的源头,正是他亲手唤醒,又亲手背叛的民意。
---
雷霆总攻
博多湾,大明水师中军宝船。
船舱内,朱棣身着玄色常服,正安静地看着桌案上铺开的几份情报。一份来自京都锦衣卫,详细描述了东福寺的雨中闹剧;一份来自“正法莲盟”,报告了各地寺院的反正情况;还有一份,则图文并茂地描绘了京都街头的民众暴动。
大将张玉站在一旁,神情激动:“殿下!一条经嗣众叛亲离,神话破灭,日本国内已然大乱!此乃天赐良机,我军当即刻总攻,直捣黄龙!”
朱棣没有立刻回答。他拿起一枚黑色的棋子,在地图上,轻轻地放在了“京都”的位置上。他的动作沉稳如山,仿佛早已预见了这一切。
“诛心之策,功成了。”他缓缓开口,声音平静,却带着一股洞彻人心的力量,“一场‘圣战’,其根基不在兵戈,而在人心。如今,人心已死,其军不过是一具行尸走肉。再精良的铠甲,也护不住一具没有灵魂的躯壳。”
他站起身,目光扫过帐内诸将,眼神锐利如刀。
“传我将令!”
“命神机营、三千营即刻登船,沿濑户内海东进,于摄津登陆,切断敌军东西联系!”
“命水师主力舰队,封锁纪伊水道,断绝其四国、九州残余势力回援之路!”
“命张玉为主将,统帅陆师主力,即刻出发,出博多,越关门,沿山阳道,对当面之敌发动全面反攻!”
“告诉将士们,”朱棣的声音陡然拔高,充满了帝王的威严与杀气,“此战,不接受投降,不收容溃兵!凡持‘护国圣战’旗帜顽抗者,格杀勿论!我要用一场雷霆扫荡,将这片土地上所有的狂热与迷信,清洗干净!”
“遵命!”
将领们齐声怒吼,声震屋瓦。压抑已久的战意,在这一刻彻底爆发。
大明这头沉睡的巨兽,终于从守势中苏醒,露出了它锋利无匹的獠牙。
---
摧枯拉朽
战争的进程,印证了朱棣的判断。
曾经在信仰加持下悍不畏死的“圣战”军,在失去精神支柱后,其战斗力一落千丈。明军的反攻,与其说是一场激战,不如说是一场武装游行。
摄津登陆战:当悬挂着“明”字龙旗的庞大舰队出现在摄津国海岸线时,负责防御的守军几乎没有组织起任何像样的抵抗。许多士兵在看到明军船坚炮利,军容严整的那一刻,便扔下武器,四散而逃。他们听说了京都的变故,知道自己为之奋战的“神”已经疯了,为之牺牲的“圣战”已经成了一个笑话。明军仅用半日,便成功登陆,并迅速控制了大阪、堺港等战略要地。
山阳道大捷:张玉率领的陆军主力,更是势如破竹。原本固守在长门、周防两国的“圣战”军团,在明军的铁蹄下土崩瓦解。许多狂热派的将领,在战前还在声嘶力竭地鼓动士兵“殉教”,战斗打响后,却被发现是第一个带头逃跑的。
在一场决定性的追击战中,明军骑兵将“圣战”军第二军团的残部包围在一片河谷里。军团长,一个以残酷和虔诚着称的大名,被生擒活捉。士兵们从他的行囊里搜出的,不是佛经,而是满满一箱金银和准备逃亡海外的地图。
当这个消息传开,残余的“圣战”军彻底崩溃了。成建制的投降和哗变,在各地不断上演。
短短十日之内,明军收复了自开战以来所有丢失的土地,兵锋直指近畿平原。整个日本西部,所有成规模的抵抗力量被一扫而空。“护国圣战”的组织架构,从精神到肉体,被彻底摧毁。
夕阳下,朱棣站在安艺国的山巅之上,向东远眺。远处,京都的方向,已然在地平线上若隐若现。
他知道,战争最艰难的部分已经过去。剩下的,只是一场对疯癫小丑的最后清算。
一个时代,即将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