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攻城略地,建立根基(1/2)
旭日初升,金色的阳光刺破硝烟,为血染的博多湾滩头镀上了一层悲壮而辉煌的色彩。
朱棣立于被明军迅速改造为指挥所的西侧山丘之巅,脚下,那面巨大的“燕”字王旗如同一头苏醒的黑色巨龙,在猎猎海风中舒展着身躯。他的目光越过已经完全巩固的滩头阵地,投向内陆那座轮廓分明的城池——博多。
滩头阵地上的胜利,不过是敲开了东瀛国门的第一块砖。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大友氏的主力尚在,九州的诸侯正在被警醒。他必须以最快的速度,用最凌厉的攻势,将这道裂缝撕扯成一道无法弥补的巨大伤口。
“殿下,”姚广孝缓步走到他身侧,僧袍在风中微微拂动,“大友氏经此惨败,士气已泄,然困兽犹斗。博多城虽非坚城,但若其死守待援,亦会耗我军力。我军远来,利在速战。”
“先生所言极是。”朱棣并未回头,声音冷酷如铁,“本王从不给敌人喘息的机会。”
他猛然转身,面对身后早已肃立待命的众将,眼中燃烧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一张巨大的军事地图已在亲兵的护持下展开。
“传我将令!”
众将轰然应诺,目光齐聚于朱棣那根指向地图的、仿佛蕴含着雷霆万钧之力的手指。
“兵分三路,合击博多!”
“朱能!”
“末将在!”
“你率第一、第二万人卫为主力,携神机营及所有重炮,即刻拔营,直扑博多城下!本王给你两个时辰,必须完成合围。午时之前,本王要听到‘洪武大将军炮’的怒吼!”
“张玉!”
“末将在!”
“你率第三万人卫,并加强三千铁骑,为右翼偏师。沿此山道,疾行三十里,给本王死死钉在太宰府与博多之间的‘观音寺’隘口!斩断博多守军的退路,阻截一切可能来自太宰府方向的援兵!若有一兵一卒从你防区走脱,提头来见!”
“丘福!”
“末将在!”
“你率五百精骑为斥候,向东、向南两个方向展开扇形侦察!探明大友氏主力的动向,查清菊池、少贰等周边大名的兵力集结情况。本王要知道每一支向博多靠近的军队的位置、人数、旗号!”
三道命令,如三柄出鞘的利剑,精准地刺向了敌人的要害。主力攻坚,偏师断后,轻骑索敌。一张由钢铁、火焰和智慧编织而成的大网,在朱棣的亲自调度下,迅速向着惊魂未定的北九州大地撒去。这不仅是军事上的碾压,更是指挥艺术上的降维打击。
大军开拔,烟尘滚滚。数万明军以严整的队列,沉默而迅速地向前推进。他们的步伐沉稳有力,盔甲在阳光下闪烁着森然的寒光,与四散奔逃、哭爹喊娘的东瀛溃兵形成了天壤之别。沿途的村庄,百姓们躲在门后,从缝隙中惊恐地窥视着这支从未见过的、如同钢铁洪流般的天兵,大气也不敢出。
---
博多城攻防战
博多城,这座北九州最重要的商业港口,此刻已是风声鹤唳、一片混乱。
城墙上,大友氏的家臣,大友亲宏,正声嘶力竭地呼喝着,试图将那些从滩头逃回来的溃兵重新组织起来。然而,明军火炮留下的恐怖阴影,如同梦魇般笼罩在每个人的心头。他们面色惨白,手脚发软,许多人甚至连握紧长枪的力气都没有。
“振作起来!武士的荣耀何在!为了大友家的基业,死战到底!”大友亲宏拔出太刀,斩杀了一名试图从城墙上逃跑的足轻,厉声喝道,“援军很快就到了!主公的大军,正在赶来的路上!”
然而,他的鼓动,在不久之后传来的沉重脚步声和大地隐隐的震动面前,显得如此苍白。
地平线上,黑色的潮水出现了。
那是明军的先锋。他们没有呐喊,没有喧哗,只是沉默地列开阵势,一排排长枪如林,一面面盾牌如山。紧随其后,神机营的士兵们开始在安全距离外,从容不迫地构筑炮兵阵地。数十门黑洞洞的、闪烁着金属光泽的“洪武大将军炮”,被健牛缓缓拖拽到位,炮口高高扬起,如同审判人间的巨兽之眼,冷漠地对准了博多城的城墙。
城上的守军,从未见过如此骇人的阵仗。那巨大的炮身,那严整的军容,带来的是一种令人窒息的压迫感。
“那……那是什么怪物?”一名年轻的武士颤抖地问道。
大友亲宏的心,也沉入了谷底。他知道,这不是一场势均力敌的战斗,而是一场鸡蛋与石头的碰撞。
朱能亲自坐镇中军,他看了一眼天色,举起了令旗。
“神机营,开炮!给他们送行!”
轰——!!!
数十门重炮同时发出了震耳欲聋的怒吼!
空气仿佛被撕裂,沉重的铁弹带着凄厉的尖啸,在天空中划出数十道死亡的弧线,狠狠地砸在了博多城的城墙上。
东瀛的城墙,多为土垣或粗石垒砌,其设计主要是为了防御弓箭和步兵攀爬,何曾想过会承受如此恐怖的暴力!
第一轮炮击,城墙上便炸开了十几个巨大的豁口。碎石横飞,烟尘冲天。一段城墙被直接命中,轰然坍塌,连同上面站立的数十名守军,一同被埋葬在瓦砾与尘土之中。惨叫声、哀嚎声与炮弹的呼啸声混合在一起,谱成了一曲地狱的交响。
“开火!弓箭手,射击!阻止他们!”大友亲宏疯狂地嘶吼。
稀稀拉拉的箭矢从城头射出,却连明军的前沿阵地都无法触及,软弱无力地掉落在地,仿佛是在嘲笑着守军的无能为力。
炮击,在继续。
一轮,又一轮。
博多城在钢铁风暴的蹂躏下,如同一个被巨人反复捶打的沙袋,不断地颤抖、崩裂。守军的意志,在每一声炮响中被无情地摧垮。他们引以为傲的武士道精神,在绝对的技术代差面前,碎裂得一文不值。
当炮火终于延伸,开始轰击城内建筑时,朱能知道,时机已到。
“攻城!”
战鼓擂动,号角长鸣。
数架巨大的云梯车,在盾牌兵的掩护下,嘎吱作响地向前推进。数十名悍不畏死的明军士兵,扛着巨大的冲车,迈着整齐的步伐,冲向早已残破不堪的城门。
“为了大友家!杀!”
残存的东瀛武士,爆发出最后的血性。他们将滚木、擂石、滚烫的桐油,疯狂地向城下倾泻。一架云梯车被巨石砸中,轰然散架,上面的士兵如下饺子般坠落。冲车下的士兵,被滚油烫得发出凄厉的惨叫。
战斗进入了最原始、最血腥的阶段。
然而,明军的进攻层次分明,配合默契。神机营的火铳兵,在阵前组成散兵线,精准地对城头进行压制性射击,为攻城部队提供掩护。凡是在城墙上露头的守军,立刻会招来数发铅弹的“问候”。
“轰!”的一声巨响,摇摇欲坠的城门,终于被冲车撞开。
“杀进去!破城了!”
明军将士如潮水般涌入城中。
巷战,随即爆发。
残存的东瀛武士,三五成群,依托熟悉的街道和建筑,进行着绝望的抵抗。他们挥舞着太刀,凭借高超的个人剑技,一度给冲进来的明军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但神机营的士兵,迅速展现了他们在巷战中的价值。他们不再拘泥于三段击阵型,而是以小队为单位,互相掩护,交替前进。一名武士刚从墙角冲出,还没来得及挥刀,对面数支火铳便已同时喷出火焰,瞬间将他打成一团血雾。
明军的刀盾手与长枪手紧随其后,迅速肃清残敌。战斗没有丝毫的骑士风度,只有最高效的杀戮。武士的个人勇武,在严密的军事小组面前,如同螳臂当车。
夕阳西下时,博多城头,那面代表大友氏的旗帜被一名明军士兵粗暴地砍断,取而代之的,是迎风招展的“燕”字王旗。
---
平野歼敌
就在博多城陷入一片火海之际,一支号称一万五千人的大军,正气势汹汹地从南方疾驰而来。
为首的,正是得到消息后,匆忙集结了本家主力的大友氏家督——大友持直。在他身边,还汇聚了盟友松浦氏、少贰氏的部队。这是一支典型的东瀛封建联军,旗帜五花八门,盔甲样式各异,看起来声势浩大,实则内里一盘散沙。
“快!再快一点!在那些唐人站稳脚跟前,把他们赶下海!”大友持直心急如焚,博多港是他家族最重要的财源,不容有失。
“大友大人,敌情不明,我军是否应该先派出斥候,稳扎稳打?”较为谨慎的少贰氏家主,少贰满贞在一旁劝道。
“稳什么?难道要眼睁睁看着博多城落入敌手吗?我大友家的武士,无所畏惧!全军,突击!”大友持直已经被愤怒冲昏了头脑。
他们的斥候,早已被丘福率领的燕军精骑清扫得一干二净。他们对前方的战场态势,几乎一无所知。他们更不知道,自己的一举一动,都清晰地呈现在朱棣的眼前。
在观音寺隘口,张玉早已布下天罗地网。而在博多城与观音寺之间的平原上,朱棣亲自率领一支由骑兵、步兵、炮兵组成的精锐混编部队,以逸待劳,正静静地等待着猎物上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