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0(2/2)
以上这些都是杨广作为一个皇帝的功劳,但是作为一个皇帝,杨广一声却也有很多的过错,而正是这些过错将他从高高在上的皇位上面拉下来,被活活勒死。
过错一、三游江都
隋炀帝乘四层高的龙舟,从京城浩浩荡荡的南下江南。其意义巨大,江南分裂中国已经有几百年了,一个中原的皇帝下江南,一个刚把江南归于自己的统治之下不久的王朝,为了向臣民展示自己的皇威,耗巨资来造龙舟,更是让成千上万的人作为纤夫来拉自己的龙舟,让自己充分的享乐。向人征高额赋税,以供自己享乐用,共自己的后宫三千佳丽来挥霍,这能不激起民愤吗
过错二、三驾辽东
公元611年大业七年,隋炀帝以“高丽本为箕子商纣王叔父所封之地,今又不遵臣礼”为由,动员全国现役、预备役士兵,不论远近均于次年正月会集于涿郡在今北京城西南。正是由于他好大喜功,想向外扩张疆土,但是人民需要的是一个安定的生活家园而不是连年的烽火和无尽的流血牺牲。民怨载道,这次征伐终于没有成功。
公元613年大业九年,隋炀帝不甘心第一次征高丽的失败。从洛阳出发,再次御驾亲征高丽。隋军兵强马壮,计划周密,准备充分。但由于后院起火,杨玄感起兵反隋,威胁了隋王朝的腹地,炀帝被迫撤军,导致第二次攻高丽的失败。
公元614年大业十年,隋炀帝不顾国内危机四伏,再次亲征高丽。沿途已有大批士卒逃亡。但此次隋军获得胜利,在平壤附近,隋朝的水军打败了高丽军队。高丽王高元大为恐惧,谴使请降。炀帝见国内农民起义烽烟四起,无心再战。班师回朝。
隋炀帝失败的地方是用民过重、急功近利,太想建立伟业了。三驾辽东不仅消耗了大量自己的主力军队,而且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主要是兵役太重。本身修建大运河就伤民大重,损伤国体。一系列开疆拓土的战争,也同样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隋炀帝因过分自信与轻敌,导致第一次征高丽的失败,并陷入战争泥潭。致使不满的士兵发动兵变。人民也为逃避沉重的负担纷纷起义造反,为大隋王朝的覆灭打下了伏笔。
遗憾的是隋炀帝死在宫庭政变,死于鲜卑族的复辟。公元618年隋炀帝死在宇文家族手中,他爹隋文帝杨坚从鲜卑族皇族宇文家族手里夺得王位,鲜卑族贵族们又趁乱从杨广手里抢回。一代大帝杨广是被暗杀的,隋炀帝不是死在农民起义军手里的。隋炀帝被害死后,天下才真正大乱、各路诸侯纷纷割据。后来他的手下的唐国公李渊也是杨广的表兄弟,打这为杨广报仇的旗号,剿灭了宇文鲜卑贵族的复辟,并平定了农民起义与战胜各路诸侯,最后建立唐朝。后来李渊二子李世民篡位成功。可以说隋为唐的发展、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隋炀帝为唐太宗做了嫁衣。
不管怎么说杨广一生是功过参半,虽然有的事情对当时的人民造成了巨大的伤痛,但总体上来说还是为华夏后世造福,但是这些东西到了现世来看,杨广成了一个昏庸无道的皇帝。虽然他好色,但这些不足以定他死罪;虽然他好大喜功,但是这是他雄心壮志的体现;虽然他
蓝羽想着这些心里不由得一阵落寞,这是一个不算好,但也绝不是后世人评价的那样昏庸无道的皇帝,只不过在位后期被宇文化及这样奸佞蒙蔽,才走上了亡国之路。但他总是一个即秦始皇后统一中原的皇帝,有着极大抱负,也为后世人民做出了一定贡献的人,可是后世人对他的评价,简直是士可忍,孰不可忍。心里暗暗想着,如果自己能够回到以前,那么自己一定要为杨广平反,让后世人记住他的功劳,不要老把他当成一个不折不扣的昏君。
44、初遇李世民
44、初遇李世民泪求收藏和推荐
为了报答老农夫一家的款待和赠衣之恩,蓝羽再次入山林为老农夫一家砍了好几车的柴禾,估计这回老农夫一家烧个三四个月都没有问题。另外还捉了好些山禽野兽,让老农夫圈养起来,想吃就自己吃,不想吃就拿到集市上卖,换些钱花。
在老农夫家里住了一晚上,第二天一大清早,蓝羽就跟老农夫一家道别离去。这里不是自己久待之地,早早离开,少给老农夫一家造点麻烦,蓝羽如是想到。
蓝羽走了有大半天时间,远远的听到有和尚念经的声音,看来这里肯定就是少林寺了,蓝羽琢磨着要不要上少林寺去看看,自己从来还没有去过少林寺呢,这次就权当是免费逛一次少林寺。
很奇怪,蓝羽走到少林寺门口,发现少林寺山门口居然没有知客僧,会不会是寺里发生了什么事情了吧。蓝羽刚想要进去看看,听到身后有大批的马蹄声和脚步声,听这声音估摸着应该离寺门这里有一千五百米不到两千米了。
自从练习了九阳真经和乾坤大挪移之后,蓝羽发现自己变化太大了。自己的听力好像比以前灵敏了很多,远远的就能听到有没有东西靠近自己,一般情况下能听一千五百米左右,如果凝神听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