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 > 发无定处1-8

发无定处1-8(1/2)

目录

鱼脊疮

鱼脊疮由身体虚弱的人引发,是感受湿热在皮肤间凝结而成,体质虚寒的人发病较缓,水疱会渗出液体,通过艾灸可使脓液变稠厚,促使阳气生发。

“注释”这种病症形状像鱼脊,由阳气虚寒的人,又感受湿热结滞而形成。多生长在筋骨之间,因为阳气虚寒,所以发病进展缓慢,只在皮肤处出现坚硬凝结的肿胀疼痛。初期起白色水疱,渐渐长大形如鱼脊,破溃后渗出黄水。正常的脓液生成较晚,初期治疗无论已破未破,适宜用蒜片艾灸,以疏通阳气;外用真君妙贴散,用香油调敷,适宜服用内补十宣散,能生出稠厚、颜色鲜亮的脓液是顺证,如果艾灸没有反应,疮色发暗、腐烂,流出臭水的是逆证。其余内治、外治方法,都参照痈疽溃疡的相关治法。

真君妙贴散(见“肿疡门”相关内容)

内补十宣散(见胸部“[疒/其]疬痈”相关内容)

骨痿疮

骨痿疮起初像粟米豆子般大小,颜色发红,渐渐长到梅子、李子般大小,是火毒引发的。瘀血排不出,脓液生不成,疼痛就不会停止,按疔疮的治法来治就能见效。

“注释”这种病症刚出现时,形状像粟米、豆子,颜色发红并逐渐变大,如同梅子、李子一般,由火毒引起。瘀血无法排出,脓液不能生成,疼痛就会一直持续,时间久了会蔓延到全身。内服和外用的治疗方法,可以参考疔疮的疗法。

风疳

风疳症像风癣的样子,抓破后流出黄水,有点痒又微痛,是因风湿侵入谷道所致,用如圣膏涂抹就能治好。

“注释”这种病症是由于风湿邪气侵入谷道而引发的。形状像风癣一样发痒,抓破后流出黄水,会蔓延到全身,伴有轻微疼痛,适宜用如圣膏涂抹,很快就能痊愈。

如圣膏

当归(五钱)巴豆(去壳,三钱)

香油八两,把两味药放入油中炸至焦枯,去除药渣;加入黄蜡三两,待黄蜡完全熔化后离火,用绢布过滤干净,等药液将要凝固时加入轻粉二钱,搅拌均匀后涂抹使用。

“方歌”如圣膏用归巴豆,二味一同入香油,煠炸枯加蜡添轻粉,凝搽风疳功即收。

血疳

血疳的形状就像紫色的疥疮,痛痒时不时发作,容易导致血分损伤。病因是风热之邪阻塞了皮肤的纹理,服用消风散效果最好。

“注释”这种病症是由于风热之邪阻塞皮肤纹理引起的。形状像紫色的疥疮,痛痒交替发作,属于血燥有热的情况,适合服用消风散。

消风散(见项部“钮扣风”相关内容)

白疕

白疕的形状像疹和疥,颜色发白且瘙痒难耐,主要是因为风邪侵袭皮肤,再加上血燥难以滋养肌肤外层。

“注释”这种病症俗称蛇虱。长在皮肤上,形状类似疹和疥,颜色发白且瘙痒,抓挠时会起白皮。病因是风邪侵入皮肤,同时血燥无法滋养肌肤。初期服用防风通圣散,之后服用搜风顺气丸,用猪脂和苦杏仁按同等分量一起捣烂,用绢布包着擦拭患处,都有效果。

搜风顺气丸

大黄(酒浸,蒸晒九次,五两)车前子(酒炒)山萸肉山药(炒)牛膝(酒浸)菟丝子(酒煮)独活火麻仁(微火焙,去壳)槟榔枳壳(麸炒)郁李仁(滚水浸,去皮。各二两)羌活(一两)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茶、酒任下,早晚各一服。

“方歌”搜风顺气车前子,萸药大黄膝菟丝,羌独火麻榔枳郁,服去风邪血燥滋。

防风通圣散(见头部“秃疮”相关内容)

漆疮

漆疮是因感受漆毒而引发,由于皮肤腠理不致密,出现肿胀、发红且灼热的症状。起初发作时感觉瘙痒,后来症状类似瘾疹,皮肤发红,会蔓延到全身各处,伴有灼热疼痛,皮肤破损后会溃烂起斑、流出液体,疼痛更加剧烈。

“注释”这种病症是因为人体皮肤腠理不致密,感受了漆的辛热之毒而产生的。刚开始发作时,面部发痒且肿胀,搔抓后渐渐变得类似瘾疹,颜色发红,会蔓延到全身肢体,伴有灼热疼痛,皮肤破损后会溃烂起斑、流出液体,严重的还会出现发冷发热交替的症状。

适宜用韭菜汁调和三白散涂抹患处,内服化斑解毒汤。禁忌用热水洗浴,忌吃油腻、味厚及容易诱发疾病的食物。

也可以用神曲研成粉末,用生蟹黄调拌后涂在患处,效果尤其显着。

三白散

铅粉(一两)轻粉(五钱)石膏(煅,三钱)

共研匀,韭菜汁调敷,纸盖。如无韭菜汁,凉水调亦可。

“方歌”三白散敷漆疮消,轻粉铅粉煅石膏,去热解毒功效速,研匀须用韭汁调。

化斑解毒汤(见肋部“内发毒疮”相关内容)

血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