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大明辽国公 > 第715章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第715章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1/2)

目录

次日天刚亮,朱棣便让人去唤朱高炽。

朱高炽穿戴整齐,快步到了书房,见朱棣正对着一堆文书皱眉,忙躬身问安:“父王唤孩儿来,可有吩咐?”

朱棣抬手指了指桌上的卷宗:“这些都是北平各州县报上来的文书,有田赋的,有河工的,还有边军粮草的事,你且看看,帮着理理头绪。”

朱高炽应了声“是”,拿起文书便看了起来。他看得极快,却也极细,遇到要紧处,便用朱笔轻轻勾出,偶尔停下来,手指在纸上点一点,似在琢磨。不多时,便将厚厚一摞文书分作几堆,每堆上都简单批注了几句。

朱棣在旁看着,见他分门别类,条理分明,眉头渐渐舒展。

待朱高炽整理完毕,他拿起一堆河工的文书问道:“这几处河堤,你看该如何处置?”

朱高炽回道:“回父王,这几处河堤年久失修,去年汛期已有些渗漏。依孩儿看,与其小修小补,不如仿照辽东的法子,用水泥加固堤岸。辽东那边的河堤,用水泥砌了之后,任凭洪水冲刷也安稳得很,虽耗费些,但能保长久。”

他又指着田赋的文书:“这几处州县报的粮数,与去年比差了不少。孩儿看了注脚,说是因虫害减产。辽东有种新法子,将石灰与草木灰混着撒在田里,能防虫害,或许可让他们试试。”

朱棣越听越点头,这些法子,都是他从未想过的。

往日处理这些政务,只知按旧例来,却没想过还能有这般新门道。

他看向朱高炽,见他说起这些时,眼神清亮,条理清晰,全然不是半年前那个只知埋首书卷的模样。

“这些法子,都是在辽东学的?”朱棣问道。

“是,”朱高炽道,“辽东学院里不仅教军务,也讲农桑、水利、营造的学问,说是‘万物相通,强兵先强国,强国先富民’。孩儿听着有理,便多留心了些。”

朱棣拿起一份边军粮草的文书,递给他:“那这个呢?边军粮草运输总跟不上,你有什么想法?”

朱高炽接过看了看,道:“辽东用蒸汽船运粮,又快又稳,还能装得多。咱们北平虽无水路直通边关,但若能在沿途修几处驿站,用马车分段转运,再仿照辽东的法子,给马车装上铁轮,或许能快些。”

一番话说下来,条条是道,既有新意,又切实际。

朱棣心里暗暗点头,看来这半年,炽儿在辽东是真学到了东西,不单是学问长了,处理事务的能力也精进了不少。

他摆摆手:“这些事,就按你说的,先拟个章程来。往后,你便多跟着我处理这些政务,多学学。”

朱高炽躬身应道:“孩儿遵令。”

看着朱高炽伏案疾书的背影,朱棣心里头那点因辽东强盛而起的压力,竟淡了些。

有子如此,或许北平的将来,也未必赶不上辽东。

不过一个上午的光景,书房案几上堆积的赋税批条已少了大半。

朱高炽手里捏着朱笔,时而低头演算,时而在纸上勾勒,眉宇间透着沉稳。

他用在辽东学的算术法子,将各县报来的田亩数、丁户数一一归类统计,又用表格列得清清楚楚,哪处赋税有盈余,哪处有亏欠,一眼便能瞧明白,比往日单凭笔墨核账快了数倍。

旁边侍立的主簿看得直咋舌,先前这些批条最是磨人,往往算上大半天还容易出错,如今见大公子笔走龙蛇,不多时便理出个头绪,忍不住赞道:“大公子这法子真妙,若是早学会了,我等也能少熬些夜。”

朱高炽抬头笑了笑,将一张算好的表格推给他:“这不过是些基础的统计法子,把数字按类归置,再用加减乘除算清楚,并不难。你看这里,把每亩地的赋税乘以田亩总数,再减去损耗,便是实收之数,一目了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