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第 73 章 子龙七突蛇盘枪(2/2)
“英雄大名,早有耳闻,今日终于得见,实乃三生有幸,赵将军义薄云天,仗义出手,孙某感激不尽,不若一起回去,孙某必当重谢。”孙策非常感激赵子龙,但是他有一点不解,赵子龙身为荆州刘协麾下大将,此刻就算不在荆州,也应该在寿春,咋会跑到诸暨来了?
赵子龙面色从容,有条不紊地答道:“多谢吴候厚意,在下只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而已,不必放在心上,重谢就免了。”
“听闻赵将军如今效力于荆州刘协麾下,我正有投靠之意,不如就先留下,待吴候平定敌军,咱们一块儿回荆州可好。”李世民跟赵子龙说道。
“如此亦好。”赵子龙不假思索回答道。
孙策听后,开心地露出笑意,纵然赵子龙是荆州刘协麾下大将,但英雄惜英雄,况且刚刚若不是赵子龙出手搭救,他们定会损失惨重,更不可能如此轻易地赢得此战。
“赵将军肯留下,实在太好了!”
李世民跟孙策说道:“伯符,你率一路人马赶往诸暨支援公瑾,我率一队人马赶往会稽山支援太史将军他们。”
“好!你们跟我走!”孙策率领一队人马赶往诸暨城。
赵子龙惊讶地看着这一幕,心想不愧是陛下,明明孙策才是江东首领,但是却甘愿听从陛下调遣,而且非常敬佩的样子。
看得出来,【江东双璧】中的孙策已经完全被陛下的魅力所征服。
待孙策离开后,李世民和赵子龙率领军马朝会稽山方向进发。
两人并辔而行,骑在队伍最前端,李世民侧身问道:“赵将军,是谁派你来诸暨的?”
“是荀尚书荀大人,他得知江东新出一位少杰,姓李,名世民,总是救人于危难,侠义心肠,还武艺高强,风流潇洒,他就断定是您,得知你们南下平定交州叛乱,特派我前来相助。”赵子龙轻声答道。
不愧是荀文若,李世民心中暗暗赞叹。
“荀尚书心思细致,考虑周到,只是你这一走,寿春城就无能战之武将,倘若夏侯渊得知内情,定会趁机攻城。”李世民目视北方道。
赵子龙答道:“临走之际,荀尚书说,出城迎战他不行,但是守城不破的话,他很有把握。”
李世民回想起前些时日,荀彧挖河道、筑土墙,成功破解曹操水淹寿春的阴谋,说道:“他说得对,只要有他在,寿春城丢不了。”
“陛下,打完这一仗,咱们一起回寿春吧。”赵子龙望向李世民。
李世民:“不急,攻下诸暨,还有乌伤,待叛军全部平定之后,再回荆州亦不迟。”
“您之前不是说袁曹官渡对垒,正是北上攻打曹操的好时机吗?”赵子龙不解地问道。
李世民知道赵子龙在担心荀彧和寿春城百姓的安危,可是送佛送到西,帮人帮到底,【注2】总不能半途而废:“北上攻占许都的确是不可多得的良机,但是比起抢占资源和地盘更重要的,还有一点,赵将军知道是什么吗?”
赵子龙摇摇头:“不知陛下深意?”
“千金易得,一将难求,比起争地盘更重要的就是抢人才,想当初楚汉相争之际,西楚霸王远强于汉高祖,但高祖知人善用,身边围绕张良、刘邦、韩信、萧何、周勃、彭越等一众谋臣良将,然而项羽身边虽有范增,却刚愎自用,不听劝告,最终败北。”李世民耐心地给赵子龙解释说道。
【纵观历史,在用人这方面,二凤就没输过。】
【他不仅重视人才,而且不计出身,许多都是从敌人那里收服来的。】
赵子龙听完以后,用钦佩的目光望向李世民,觉得刚刚所言,非常精辟,而且是站在一个帝王的角度来掌握整个全局。
“陛下所虑深远,子龙敬服。”赵子龙已经明白李世民的用意,他孤身入江东,最主要的就是为了收揽江东豪杰,尤其是【江东双璧】。
【江东双璧】的事迹人尽皆知,赵子龙亦非常欣赏。
李世民叮嘱赵子龙道:“以后在江东,你就称我为李少侠。”
“明白!”
此时会稽山狼烟四起,李世民调转马头,对着身后的众将士说道:“将士们,远处会稽山烽火四起,太史将军他们定是苦战敌军,咱们接下来必须加快速度,急行而至!”
“是!!”
“驾!驾!!”李世民快马加鞭,赵子龙紧跟其后,骑兵随后赶上,步兵一路奔跑,沿着小路朝会稽山赶去。
会稽山下,两军打得正酣。
“太史将军,交州敌兵今天仿佛都吃了大力丸一般,个个勇猛至极,虽然刚刚药效已过,但是咱们损失惨重,现在敌众我寡,兵力悬殊,咱们有点挡不住了。”一位铠甲染红,满脸是血的将领,来到太史慈旁边说道。
太史慈目光刚毅,语气坚决地说道:“就算战至最后一兵一卒,也要给我挡住敌军。”
言罢,太史慈亲自冲入阵中间,奋勇杀敌,激发得旁边士兵也斗志昂扬。
忽然山头冲出一队人马,身着玄色铠甲的李世民和身着白色锦袍的赵子龙在最前端,他们分别冲入敌营之中,一路砍杀,仿入无人之境。
赵子龙用自创的【七突蛇盘枪】枪法,不仅招式精妙好看,杀伤力还极强,若舞梨花,如飘瑞雪,将交州敌军打得节节败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