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第 77 章 “那药,我不想再服了。……(1/2)
第77章第77章“那药,我不想再服了。……
第77章
“啪!”
有什么东西碎裂开来,噼里啪啦落在地上,发出了一阵脆响。
“……裴彧!”
明蕴之从榻上惊醒,下意识身手抓向身侧。
身侧空空荡荡,还带着余温,她掀被起身,连鞋都顾不得穿,匆匆跑向外间。
瞧见那颀长身影之时,她好似才寻回了三魂七魄,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天色将明,窗外的朝阳映射进来,落在他如雕如刻的眉眼之上,勾勒出了几分清冽冷意。
男人朝她的方向投来一眼,似玉般的面容如春来雪消,化作一抹淡而又淡的笑意。
“醒了?”
他声音有些哑,指尖扶在桌木之上,音色疏浅:“不当心摔了茶盏,扰到你了。”
明蕴之上前几步,拉住他的手,像是刚倒过水,掌心有些热,手背却凉。她瞧见那地上的瓷片,“没事,我倒给你。”
她倒了茶,递给裴彧。后者双手接过,抿了抿唇,道:“没穿鞋么?”
明蕴之怔了怔。
“方才有些急,没顾上。”
她扯了扯寝衣,转身回去,还没走出几步,脚步忽然一顿。
日光明晰,落于她眼底,晃得她眼睫轻颤。
她缓慢转过身来,目光直直地看着男人的双眸。
嗓音堵在喉咙中,连呼吸都变得吃力,明蕴之僵硬地擡了擡手,在他的眼前轻晃。
“……”
她上前几步,拥住他的腰腹,男人被撞了个满怀,环抱住她,低低笑了一声:“蕴娘。”
明蕴之侧首贴在他的前襟,死死咬着唇瓣。
那夜,她祈求了无数神佛,不要带走裴彧,不要带走他。
可他的面容仍旧一点点苍白下来,褪尽了血色,勉力维持着微薄的呼吸,身上的伤口,连血液都流尽了一般。
好在夏松终于赶到。
军营爆炸,虽尽力挽救,却仍有不少损失,营中大乱,自顾不暇。得知殿下与娘娘遇袭,秋朔立刻带人,往林中赶来。
哪知娘娘与殿下都消失无踪,他们只能顺着车辙与打斗的痕迹,在沉沉夜色里艰难地找寻着。
夏松秋朔带着援军,甚至还有杨秀荷,瞧见这一幕时,无人敢出声打扰,杨秀荷将衣裳披在她身上,默不作声。
夏松虽慌乱,但努力镇定下来,将怀中静山大师所制的药丸塞入裴彧口中。他齿关紧闭,难以咽进,明蕴之低低垂首,捧住他的下颌,将苦涩的药丸推送进去,逐渐化开。
她此时才知,那药仅此一颗,是于危难之际,护人心脉,吊着他的命的。
还有他一直持握着的那串手持,亦是于佛前开了光,日日夜夜,镇压住那翻涌不停的气血。
原来……原来他从那么早,就知晓了此事,接受了他的结局。
他昏迷了四日。
明蕴之衣不解带,守在他身边。大军按照原计划回京,裴彧躺在马车中,明蕴之便合衣躺在他身边,牢牢握住他的手。
她此前所寄出的信,也终于有了回音。
可那回音,她宁肯不曾听到过。
无解,无解,任谁说来都是无解。换命之举本就是逆天而行,他以帝王之命作换,才勉强换来这九死一生。静山大师难窥天机,加之此事本就从无先例,只能在残篇戏言中寻得只言片语,也无人能想到,此等荒谬之事,竟真能实现。
明蕴之的心一坠再坠,直到裴彧醒来,才好似窥见了一丝天光。
距离那日已有一月,他身子虽虚弱,却比那夜濒死的模样好上了不少。如今快要回到京城,他们停留在驿站之中,做着回京前的准备。
明蕴之眼角的一抹泪痕消失在男人的衣襟,鼻音浓重:
“……你是不是,看不见了?”
裴彧拍了拍她的背脊,低低地“嗯”了一声。
“什么时候的事……我竟未曾发觉,”明蕴之慌忙松开他,前后检查着他的身子:“从何时开始的?”
裴彧站在原地,任由她摆弄折腾着,声音平稳:“那日醒来,眼前便模糊了。”
直到今日,彻底陷入一片虚无,连朦胧的轮廓也看不见了。
明蕴之指尖一颤,心口发酸。
他当真是善于伪装,大半月过去,竟未让她发现什么异常。那些极细微的感受,在此刻才被点透,连接在一起。
这段时日,所有的折子与书信,多由她念给他听,一些必须要批复的折子,也由她代写。明蕴之以为是他重伤未愈,精力不济,此刻才知,他从许久以前,就看不清这些字迹了!
明蕴之的泪水夺眶而出,裴彧好似觉察到了一般,擡手,准确无误地抚在她的眼下。
“是水做的么?”他淡笑着:“哪儿来这么多眼泪,当心哭坏了眼睛。”
男人牵住她的手,仿佛还能正常视物般缓步走回了榻前,轻推着她坐上榻,指尖低垂了垂,像是在寻着什么东西。
明蕴之闭了闭眼,轻轻将绣鞋拨了过来,靠近他手畔。
“没事的。”
她不知是对裴彧说,还是在借此安慰自己,轻轻开口:“有我在,我做你的眼睛。”
裴彧握住她的足腕,轻轻擡眼:“好。”
明蕴之扯了扯唇角,看着他的眉眼。那双眉眼之中,原本映着山河日月,她从前极爱看那双瞳孔中自己小小的身影。如今却空空荡荡,漆黑一片,什么也没留下。
大军平定康王叛乱,朝中一片欢欣,唯独裴彧不曾随军回京,而是去了护国寺,对外称之为养伤,无人能随意接近。
平宣帝缠绵病榻,连几句完整的话都说不出,比他的病情更严重的,是早已出气多进气少的庄太后,母子二人被太医吊着性命,活得一日算一日,朝臣们心中都有数。
只是太子……
他的伤究竟如何?那些大臣们心中没底。按说如今是齐王监国,又有陈家在,自然是风头无两。但话说回来,太子才是名正言顺的储君,又有战功,不知齐王是否会真的将监国大权交还回去。二人从前关系便亲近,可在皇位面前,当真还能情深不变?上头没有表态,他们也不敢轻易自作聪明,因着这局面,一个个反倒都夹着尾巴,老实做人,安分做事,朝中很是安稳了一阵。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在太子殿下病愈之前,不会再生出什么波折的时候,齐王突然对陈家发难,阖族下狱待审。
朝廷上下满是震惊。
……
山下的事,扰不到山中的人。裴彧枕在明蕴之膝上,早已养得肥墩墩的兔子裴吃趴在两人旁边,乖巧地一动不动。
明蕴之半靠在坐榻之上,手中持着佛经,慢慢念着。
裴彧:“这几日,你翻来覆去,念此卷念了足有三回。”
明蕴之应声:“静心罢了。”
“裴吃是不是又胖了,”裴彧打断她的念经声,道:“我与裴吃都在,你如何忍心只瞧佛经?”
“一个裴吃,一个裴睡,”明蕴之点了点他的眉心:“神佛座下,自是不敢太逍遥自在,显得太没诚心。”
裴彧笑了笑,仰首抓她的指尖:“我,‘裴睡’?”
明蕴之垂首,“怎么,不愿意?那今夜你独自睡下便好了,总归我还有兔子……”
“做梦。”
裴彧将佛经从她的手中抽出,眉头轻挑。
明蕴之明白他的意思,顺着他的心意,低下头吻了吻他的唇角,道:“好了,快还给我。”
“这就将人打发了?”
裴彧:“看来,想要侍奉佛祖的心还是不够虔诚。”
他扬了扬手中卷起的佛经,好整以暇地“看”着她。
明蕴之又气又笑,拍在他的肩头:“说什么呢!在寺中,也不知造了多少口业,再口出妄言,待会儿罚你与我在佛前多跪一柱香。”
裴彧低低笑出声来,将佛经交还给她。长手将裴吃拎进怀中,有一下没一下地摸着。
明蕴之看了几眼佛经,余光瞧着他的动作,到底心软,柔软的唇瓣贴住他的,低低斥了一句“冤家”。
简直是讨债来的。
-
正午时分,明蕴之见到了一个意料之外的人。
齐王身着素麻衣,身绑荆条,赤足上山而来,跪在了她与裴彧的小院之前。
裴彧养病,喝了药正在午歇,明蕴之思前想后,没让人去唤裴彧,去见了一眼齐王。
齐王瞧见她,眸光闪了闪,出言唤她:“二嫂……”
经历过那日之事,明蕴之很难不生出些迁怒来,从来温柔和善的笑意收敛了大半,客气道:“五弟怎么这副装扮?”
齐王沉默一瞬,低垂着眼,开口道:
“有些话,对二嫂说和对二哥说是一样的。”
齐王目光坚毅,带着不容人抗拒的决心,举起手中的荆条:
“我知晓母后之过,亦处置了相关之人,陈家人勾结反贼,意欲谋害二哥与二嫂,甚至在营中生乱,妄图谋害我大周数万将士。此番有违天理,不可饶恕,我受二哥之托,有监国之责,自要依律论处,不得包庇。只是……”
从知晓此事开始,他便与陈皇后大闹了一场。
陈皇后与陈家先斩后奏,暗中行事,甚至将手伸到了军营之中。
齐王自然明白他们的意思:平宣帝命不久矣,如若太子平安回京,再一登基,哪里还有他这个齐王的事儿?他们怕裴彧回来,更怕他们将齐王推上皇位后,裴彧带着数万足以攻下江山的将士打回来,所以宁肯自损八百,也要伤人这一千。
他执意要处置陈家,陈皇后以死相逼,甚至绝食。
齐王第一次在母亲面前,这般硬气。
“母后若要绝食,那便绝吧!”
齐王怒吼:“母后与外祖造了这般杀孽,本就该食不下咽,日夜难寝才对!”
“你不管母后,不管陈家了吗?”陈皇后抓住儿子的衣摆,厉声道:“那你的王妃呢,你的孩子呢?你若执意将此事摆在明面上,他们该如何做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