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第三十七章 马背之上(2/2)
乞巧之日,月将圆,晋阳城乞巧街上男女络绎不绝,灯火万家,璨如锦织。
此地为边关入中原之要塞,异域人众多,自西入关的高昌人,在长街中表演杂艺,街上男女将异族人团团围住,交头接耳。
忽而轰的一生,异族人头一仰,火焰自口中喷出,照亮了黑夜,烟火适时在空中绽开,人群中爆发出一阵惊叹。
路旁有人开道,岑璠挤进来时看到的便是这般景象。
光迎面铺洒,星火自黑寂的夜空洒下,很快消散不见,漫天烟火却仍在空中盛放。
异族人敲响了腰间的鼓,声音轻快,火树银花下,一时间热闹非凡。
彭城门户众多,虽时不时有战乱,每年这个时候街上也得热闹一日,习俗街景却与晋地截然不同。
岑璠虽对歌舞并无兴趣,但到底没怎么见过,便驻足看了一会儿。
男人的声音低醇,自身后响起,“皎皎若想看,孤以后年年都可以陪着。”
欢歌载舞很快便将那声音盖过,岑璠转身想离开。
“不再看看吗?”他问。
岑璠淡淡道:“不了,去河边放河灯吧。”
两人一先一后离开,两旁侍卫再开道,那双手始终牵着,却不似周围男女那般亲密无间。
城外河岸旁,晚风乍起,出城时岑璠身上披了件薄衫。
河岸下游被世家占满,城内普通的百姓只能跑到河岸更远的上游去放灯。
百年乱世,皇权凋敝,世家见到皇室,虽也是让了位置出来,派人来拜会一二,可到底无人离去。
倒是一幅“与民同乐”之景。
婢女递来笔墨小笺,岑璠常作画,写出的字大气磅礴,书在小笺上,便是多了分风骨。
元衡显然比她写的快许多,岑璠一笔一字都写的极为认真。
那两盏河灯晶莹剔透,淬着晶莹的色彩,像是两盏冰花,别致而精美。
两盏河灯顺流而下,元衡问:“皎皎刚才写的什么?”
这河灯许愿,除了讲究灯火不息,还有一个便是不能说出口。
岑璠不知道他是不是故意的,反问:“殿下许的什么愿?”
他问,“你觉得呢?”
岑璠想到这几日他看着她灌下的一碗碗的汤药,没在继续往下问。
她淡淡道:“有些愿望,被人猜透便不灵了。”
说罢,她起身,望向河灯的方向,并没有理会他什么脸色。
“会有的。”他沉声道。
这一世她从未灌过什么避子汤药,身子也未受过寒,来他的府上连小病也不曾有过,总会有的。
数过来,他们已成婚多月,若是快的话,说不准她的腹中已经有了。
他两世的第一个孩子。
岑璠接他的话,那两盏花灯并排而下,似纠缠不清,岑璠也渐渐辨认不清哪些是自己放的那盏花灯。
两盏花灯忽明忽暗,却没有一盏灭的,
两盏花灯渐渐远去,岑璠不自觉擡脚跟过去。
元衡不知道她许的什么愿,他也是第一次放花灯这种东西。
许愿这种虚无缥缈的事他从前绝不会做,身边也没有几个人有闲情逸致去许愿。
也没什么好许愿的。
他跟在她身后。
她眼中映着河灯火,他眼中映着她。
两人渐渐远离放河灯的地方,远远有奴仆缀在后面,无人上近前。
来放河灯的多世家女眷,十三四岁的模样。
大氏族常指腹为婚,这个时候已经该到了出嫁的年龄,也只有小世家该出嫁的女儿,会在这里许愿觅得良婿。
许的也都是如何嫁个好出身的世家子。
在南边世庶两族通婚乃是罪,北面虽无这等规定,但世庶联姻,大多也会像黄氏一样,被当地的大小世家耻笑一遍。
小姑娘围在一起,总有谈不完的话,元衡路过时,便是听来闲谈一二。
“那施家长子多年膝下无子,娶了我阿姊,起初还嫌弃呢!还得是我阿姊,找来专门给男子看症的郎中,这一把脉才知道,竟是那施家大公子的毛病。”
此话说完,坐在周围的姑娘皆掩面而笑,有一女子年岁大些,用袖子轻轻拍了一下她,“小声些,也不害臊……”
两人离岸边不远,烟火已歇,无河中灯火映照处,忽明忽暗。
元衡握着她的手似微微动了动,只是岑璠注意着那盏灯,无从察觉。
可有些时候,越不想发生的,便越容易发生。
岸边有一白衣女子似是身形一晃,跌落到河中,水花溅起,周围的人都向那处看去。
那水花溅的太高,将两盏晶莹璀璨的花灯都浇灭了。
那女子周围似有家人,很快被家里人拉上岸来。
一身穿鹅黄色衣衫的女子,自岸边快步而去,看不清是什么样子。
落水女子还坐在地上呛水,不知为何,那黄衣女却二话不说,走到面前擡手狠狠打了落水女子一巴掌。
“你想死,何不死远点!这是做给谁看!”
两人离得有些远,可声音却能听个七七八八,大概那女子为了哪个情郎,想不开跳了河……
刚才那群世家姑娘眺望而去,不知是不是有人认了出来,掩唇低了声说着什么。
元衡只淡漠地瞥了一眼,“走吧。”
他先擡步,岑璠似看了两眼,而后跟着他离开。
夜晚,屋外大风乍起,窗棱阵阵作响,无雨声,吹散了夜空最后一点暗云。
夜空晴朗,星河灿烂,七夕乞巧,牛郎织女相会时。
屋内烛火未熄,忽明忽暗,久久未息。
再停时,月上中天,与星光连成一片,月光如练,一泻千里。
他抱着她,握着她的双腕,久久未离去。
岑璠这些时日,已经习惯他总往她身下垫枕头的举动,若非太过弄到身上,就是连沐浴也会在晨起之时。
她也大概渐渐能明白他这么做的目的。
岑璠大口喘息,眼睛微微看向那摇摇晃晃的香囊。
他搭在她的肩窝,未有察觉到她所看之处。
身上的重量骤然释去,岑璠近乎下意识要擡腿。
他却是抱着她去了净房,似比平日这时沉默许多。
星河朗朗,岑璠睡了个清爽的好觉。
翌日,像往常一样,岑璠醒时,床榻上已无他人。
岑璠早已习惯,他是这一方之主,此处皇权世家权力交织,他要忙的事不少。
她下床,看了半本杂书,又想到洛阳的故友亲人,叫槿儿拿来了纸笔。
从前的岑璠只会给远在洛阳的珝儿写信,如今到底是多了个人挂念。
那封送往虞家的信她自儿时便常写,写的顺畅,问的也如过去一般,只是特地嘱咐了珝儿莫要再赌。
另一封信,迟迟未能下笔。
笔抵着下颌左右晃动,这是岑璠过去作画时常有的习惯。
乳娘起初因为晋王,对阿湄多有误解,她嫁了,这怨言倒也消了。
乳娘将药膳放到她桌子上,只打趣了两句,说她对那姑娘上心地过头。
岑璠一个字也没听进去,细腕上沾上了墨也未曾察觉。
须臾后,她擡起笔,认认真真下笔,写了一半又觉得不太满意,便又换了张纸。
可一张纸写完,又总觉得缺了些什么。
岑璠再三思索,便又往信里加了片用香薰好的芍药干花进去。
两封信亲手封好后,岑璠让乳娘打听打听府中送信之人。
*
岑璠不知道的是,今天晋王就在府上。
王府的众多偏殿中,晋王选了最僻静的一处。
是她上一世居住之所。
不似上一世的破败,偏远的院落中中满了花木,梅树最多,院中挖出了一条沟壑,自院墙外引了水来,精致的水车放置在假山旁,卷起一片潺潺水声,长廊上挂有一笼画眉鸟,鸣声清脆。
元衡亲自带她来过此处,她来时似有过些许怔愣,可也许只是惊讶于府中还有如此温馨惬意之景。
她并不认得前世之景,眼底透着陌生,元衡再未带她来过此处。
这里常年有奴仆洒扫,今日房中却只坐了一个郎中。
老郎中擅为男女诊脉,看的多是子嗣之事。
他精于此道,倒是也有此地世家找他看过,可也多是女子看。
这晋阳最尊贵的皇室,成亲了一个月,竟是让他上王府来诊……
还是诊他自己。
莫不是自己真的察觉到了问题……
老郎中起初来时这么想,纠结了一路,若是真的诊出问题,到底要不要说出口。
那晋王他在晋阳见过,却也只是远远瞧过那威风,从未近距离看过。
进了这偏僻的院子,方才知晓坊间传闻不假。
那浑身的威严震慑,凌厉肃杀,就连这温暖如春的院子也遮不住。
老郎中坐下时颤颤巍巍,时不时捋两把胡子,那胡子此时被捋得笔直。
“殿下身子康健,脉象有力,并无碍于子嗣。”
元衡听罢,立刻收回了手,什么话也没说。
老郎中也不知该说什么,也知道不该问的不能多问。
“殿下若是不放心,不如老朽再为王妃诊过一二。”
元衡立刻答:“不必。”
老郎中便也闭了嘴。
细细想来也是,就算是寻常男人,也不愿意让家里的婆娘知道……
他又问:“你可知女子迟未有孕,是何原因?”
老郎中暗中掐指,其实这晋王和王妃大婚,也不过两月而已,也不算迟。
实在太操之过急了吧……
老郎中不懂朝堂弯绕,也没听过晋王和王妃的私事,说地委婉,“每个人的身子都不一样,有的女子刚成婚便能有孕,有的则要过去好几年,缘分到了,自然就又有了。”
这番话显然是让晋王满意的。
元衡自己想了片刻,着人送老郎中从侧门出府。
郎中走后不久,韩泽便自月门而入z
装作若无其事,也没问结果,只将今晨去外面请人问诊的事自己嚼烂了烂在肚里。
韩泽行礼,说起主屋找人送信的事。
元衡并不意外,“她要给她弟弟送信,让人给她送就是了。”
韩泽顿了顿,又道:“殿下可能不知,王妃还有一封信,说是要送去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