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8章 谁在教火说话(2/2)
他步伐不快,却稳得惊人,每一步都像踩在某种无形节拍上。
保安想拦,却被他从包里取出的一块铁片震住了——那不是装饰,而是用砂纸反复打磨过的金属残片,边缘整齐,中心凿有三道平行凹槽。
“我来还声音。”阿木说,声音不大,却穿透了全场的低语。
主持人皱眉:“先生,请出示竞拍资格证。”
阿木摇头:“我不买。我只是想告诉大家——这声音,本来就不该被锁在玻璃柜里。”
全场哗然。
专家冷笑起身:“小朋友,科学不容浪漫。我们已通过频谱比对,你手中的铁片振动频率为203.6hz,偏差超过8%,根本不可能是同一系统产物。所谓‘救赎频率’,岂是你随便敲两下就能模仿的?”
灯光聚焦在他脸上,阿木却没有丝毫怯意。
他缓缓蹲下,将铁片平放于地面,掏出一根磨尖的竹钉,轻轻刮过第一道凹槽。
一声轻响,短促、清冽,如同晨露滴石。
他又刮第二下。
第三下。
三声等距,节奏极缓,却奇异地与人的心跳形成共振。
有人下意识摸了摸胸口,发现自己的呼吸竟不知不觉同步了那节奏。
“老师没教我们复制声音。”阿木抬起头,目光扫过那些西装革履的面孔,“他说,真正的声音,是从裂缝里长出来的。你们听见的是频率,我们听见的是呼唤。”
话音落下,寂静如潮水退去。
然后——
左后排,一名戴毡帽的青年站起,掏出一枚锈迹斑斑的铃铛。
右前方,一位少女解开书包,取出半截断裂的风铃管。
靠窗角落,甚至有个老人颤巍巍地举起了一把菜刀,刀背朝下,轻轻磕地。
嚓、嚓、嚓。
越来越多的人起身,掏出随身携带的金属物件,依照那节奏敲击起来。
起初杂乱,渐渐收束,最终汇成一片整齐而原始的声浪,如远古鼓点,又似大地脉搏。
主持人心脏猛地一缩。
他调出后台实时声波监测图——原本混乱的波形,在某一刻突然凝聚出清晰的基频:187.3hz。
正是“沙漠救赎频率”的核心谐波!
“不可能……”专家失声,“他们根本没有统一指挥!”
可事实摆在眼前:当一群人心怀共同记忆敲击世界时,失真的声音也会自我校准,回归本源。
这一刻,没人再笑阿木是个乡下孩子。
这一刻,百万铜片黯然失色。
而在千里之外的西南群山深处,高原学校的铁皮屋顶正渗着水。
地质考察队架设的传感器连续三个月记录异常:每逢傍晚锅灶生火,墙体裂缝便会渗出微温泉水,持续约二十七分钟,水量恰好够师生洗漱。
更诡异的是,水温曲线竟与当日课堂讲授的故事情绪起伏完全一致——讲到悲伤处,水流变冷;说到欢笑时,水温回升。
“这是人文活动诱导性地下水显现。”教授写进教材,却始终无法复现。
直到撤离那天,暴雪封山,仪器冻结,团队陷入绝望。
厨房里,老厨师长叹了口气,点燃最后一捆柴火:“来,听个老故事吧。”
他讲起当年有个叫“锅缝爸爸”的男人,偷偷把甜水藏进灶膛,结果被老婆发现,追着满村跑……
讲到一半,研究生突然狂笑出声:“我导师三年前在这儿做实验!他说梦见有人往他的数据本里倒糖水!醒来发现笔迹全糊了!”
话音刚落——
“汩汩汩!”
墙缝猛地涌出热水,蒸腾雾气瞬间弥漫整个房间。
所有人面面相觑。
最终,报告末尾添上一行备注:
“观测结果可能受叙事温度影响。”
与此同时,南方城市的老社区里,“城市薪火联盟”正经历一场信任危机。
女友设计的智能控温灶台屡次调试失败,老人们纷纷投诉:“火没脾气,饭没魂。”
那个夜晚,孩子独自守在炉前,望着跳动的火焰发呆。
他想起外婆常说:“火是有耳朵的,你跟它说话,它就烧得暖。”
随手一翻,薄荷标本落入火中。
焦叶蜷缩刹那,一股奇异香气弥漫开来——陈年墨香混着童谣般的甜味,像是谁在梦里哼唱摇篮曲。
七户人家几乎同时推开窗户。
“怎么一股小时候的味道?”
从此,联盟放弃科技改造,启动“气味唤醒计划”:收集祖传香料配方,清明焚艾,冬至烧桂,端午燃菖蒲……特定节气焚烧唤起集体记忆。
而此刻,程远正坐在一辆颠簸的边境长途车上。
窗外掠过一面涂鸦墙,歪歪扭扭画着一口裂开的锅,底下写着稚嫩汉字:
“爸爸的声音甜甜的。”
他怔了一下,嘴角微扬,闭目养神。
风依旧在走。
它穿过市集,掠过雪山,卷起沙尘,也拂过缅甸边境那片无人踏足的丛林。
两周后,护林员在一棵巨榕的树洞中发现了蜷缩的身影。
是个男孩,浑身泥泞,嘴唇干裂,怀里紧紧抱着一只空布包。
送医抢救途中,医护人员问他名字,他始终不答。
直到苏醒那一刻,他睁眼,第一句话是——
“瓦片不在了。”
病房外,监控屏幕闪烁,一道隐藏信号悄然上传至全球多个匿名节点。
文件名:xN-07_fal.transission
加密等级:Ω
状态:待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