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扫盲运动(2/2)
所以汉字这门课,不仅孩子能学,大人也可以报名学习,并且课程免费。
华部落现在有很多官营部门,像铁器,陶器,布衣,制盐,贸易,造纸,笔墨等这些部门都是官营的,这些部门里是需要招收工人的,在这些官营部门工作的族人,每月都能领到报酬。
就算是最低级的基础工,每个月都能领到60斤粮食的报酬,每年就是720斤粮食,而且,在官营部门工作,自己的一日三餐都有着落,每个月挣的60斤粮食都能存下来,这不比种庄稼好多了吗?
如果能当上部门的头领,每个月的报酬就是200斤粮食以及20斤白盐,这样的报酬足以让一家人过上不愁穿,不愁吃的优质生活了。
所以,想要进入官营部门工作的人有很多,但这些部门里的人,都是一开始被选进去的老人,他们在岗位上已经干了好几年了,铁饭碗,待遇又好,他们自然不愿意退下来,新人基本上没有途径进去。
但如今,刘田进行了变革,以后这些部门在招收工人时,只招收会数数,能认识汉字的人,这样一来,就能大大推动文化的普及了。
刘田亲自教授文字课,从最基础的大写数字开始教起,扫盲是个很漫长的过程,但刘田会持之以恒的做下去。
学堂里原本有三个教数数的先生,现在加了刘田之后,一共有四个老师了,刘田变革之后,报名来参加学习的除了孩子之外,还有一些大人。
刘田并不加以限制,大人也愿意学习,这对于华部落来说,绝对是一件好事。
除了华城之外,谷城的学堂也开办起来了,不过暂时只能让风教他们数数,没有笔墨和纸,只能暂时用刻刀和竹简了。
华城内所有重要的建筑也都用汉字标明了它的名字,比如“铁器作坊”,“陶器作坊”,“布坊”等,甚至连公厕都标明了“男厕”和“女厕”。
这也算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不过刻这些字,都由刘田亲自完成,部落里没有一个人会书写汉字的,这把他累的够呛。
刘田知道,完全靠他一个人,想要持续的普及汉字,不太现实,所以,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刘田挑选了两位成绩突出的族人,分一些课时给他们,减轻自己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