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重生之地产风云 > 第421章 招商困境

第421章 招商困境(1/2)

目录

IpI大奖的荣耀余晖尚未散尽,激光破坏案的调查却陷入僵局,李伟明完美脱身,对手的狡猾和凶残让程长赢倍感压力。但他没有时间沉湎于挫败感,tRx项目的下一个严峻挑战已摆在面前——商业部分的招商。

“雨林之心”塔楼低层的裙楼和毗邻的独立商业街区,是项目重要的价值组成部分和未来活力的保证。然而,预想中国际奢侈品牌蜂拥而至的场景并未出现。招商团队碰了无数软钉子。

“程总,那些欧洲的奢侈品牌,态度都很……暧昧。”负责招商的副总徐薇面色疲惫,递过来一份报告,“他们普遍认可项目的地段和品质,但对由一家中国开发商主导的商业运营能力表示怀疑,更倾向于观望。几家快时尚和大众餐饮品牌倒是兴趣浓厚,但如果我们引入他们,会拉低整个商业体的档次。”

程长赢翻看着报告,眉头紧锁。他理解那些奢侈品牌的顾虑。它们看重的是历史积淀、圈层文化和稳定的高端客流。长赢作为新入者,尽管有IpI大奖加持,但在商业运营领域缺乏成功案例,确实难以取信于人。

“星海资本那边呢?他们有什么动静?”程长赢问。

“他们也在积极接触这些品牌,开的条件非常优厚,甚至愿意提供长达数年的免租期和巨额装修补贴,明显是亏本赚吆喝,就是想截胡,把我们逼入绝境。”徐薇恨恨道。

又是价格战和恶性竞争!对手似乎永远只有这一套。

程长赢走到商业规划的沙盘前,看着那精心设计的商业动线和预留的旗舰店位置。如果最终被一些乏善可陈的品牌填充,或者甚至大面积空置,那将对项目的整体形象和长期价值造成致命打击。

不能屈服,也不能硬碰硬。必须另辟蹊径。

他的目光扫过沙盘上代表文化空间和公共广场的区域,前世关于商业地产发展趋势的记忆再次浮现。单纯的奢侈品零售模式正在受到挑战,体验式、沉浸式、具有文化独特性的商业空间才是未来。

“既然一线大牌请不动,那我们就不请了。”程长赢忽然开口,语出惊人。

徐薇愣住了:“不请了?那……那我们招什么?”

“我们招‘唯一’和‘首店’。”程长赢眼中闪烁着锐利的光芒,“把招商策略彻底转向!不再追逐那些高高在上的国际大牌,而是去寻找那些有独特调性、有文化故事、有精湛工艺但缺乏展示平台的亚洲本土高端品牌、设计师品牌、还有生活方式集合店!”

他越说思路越清晰:“我们要打造的,不是一个奢侈品购物中心,而是一个‘亚洲美学生活体验中心’!一个展示新加坡乃至亚洲当代创意和精致生活方式的窗口!这比又一个堆满logo的商场,更有吸引力,也更符合‘雨林智慧塔’的调性!”

徐薇的眼睛渐渐亮了起来,但随即又浮现担忧:“这个理念很好,但是……这些本土品牌影响力和号召力有限,能带来足够的客流吗?”

“单一品牌号召力不足,我们就用集群效应和沉浸式体验来弥补!”程长赢成竹在胸,“拿出最好的位置,引入一家顶级的日本侘寂美学家居馆、一家泰国皇室御用的丝绸品牌、一家印度手工刺绣的高定服装工作室、还有我们本地的娘惹瓷器传承人工作室、再加上一个融合了亚洲茶道、香道、花道的文化生活馆……”

他描绘着一幅极具吸引力的画面:“我们要让来到这里的人,买的不是一件商品,而是一种独特的生活体验和文化认同。同时,我们投入重金,打造公共艺术装置、举办主题文化市集、艺术展览、设计论坛,把这里变成新加坡一个新的文化潮流地标!”

这个颠覆性的策略让招商团队既兴奋又忐忑。但程长赢的决心已定。

他亲自出马,凭借IpI大奖得主的光环和极具说服力的愿景,飞赴日本、泰国等地,拜访那些隐于市井的大师和匠心品牌。他不仅提供优惠的商务条件,更承诺投入资源帮助他们进行品牌包装和国际市场推广。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许多原本专注于本土市场、对拓展海外心存疑虑的品牌,被程长赢的诚意和宏大蓝图所打动,纷纷签约。

与此同时,国内的招商团队也调整策略,重点对接那些注重生活品质、追求独特性的高端买手店、特色餐饮(如有机农场餐厅、分子料理实验室)、以及健康养生业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