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山雨欲来(1/1)
李勇霍然起身,将佩刀重重顿地:\"来得好!\"他望向帐外连绵的军营,那里新兵们在旗官的带人领下认真操练,却不知即将面对的是这个时代最恐怖的战争机器。但他更清楚——金山新军自建军之日起,便是以后金为假想敌!那些曾在寒冬中冻僵的手指,那些在演练场上磨破的掌心,此刻都将成为撕裂八旗铁骑的利刃!
海风裹挟着咸腥味掠过连云岛,卷起李勇玄色披风的一角。他望着远处皇太极大军扬起的烟尘,嘴角勾起一抹狞笑:\"皇太极啊皇太极,你纵有雄才伟略,可敢直撄我金山镇的火器洪流?\"
盖州与耀州之间的百里旷野上,斥候骑兵的影子如鬼魅般穿梭。李铁蛋——这位曾在赵率教麾下驰骋十载的草原汉子,如今是张杰104师骑兵师一旅三团斥候连连长。去年在威海卫被金山镇招募后,他带着一身骑射本领被分配到金州营,成为这支钢铁斥候连的灵魂人物。
\"叮叮当当——\"李铁蛋抚摸着新领的装备,眼中精光闪烁。金山镇为斥候骑兵配备的头盔与板甲竟是机器冲压而成,贴合头颈如第二层皮肤;内衬棉甲柔软却坚韧,面甲上的镂空设计既不妨碍视线又防箭矢;腰间别着两支手铳,马背上则架着短骑枪——比步兵火铳短一尺却更为致命,还插着一杆价值不菲的马槊。最令人咋舌的是那匹来自济州岛纯血蒙古军马,膘肥体壮却敏捷如风。\"这他娘的简直是移动堡垒!\"李铁蛋拍着马颈笑道,\"就是不知道能不能跑过蒙古人的快马!\"
而最让敌人闻风丧胆的,斥候标配的短骑枪,是燧发线膛骑枪——150步外可取敌首级!每个斥候至少身披两层甲胄,既防箭矢又挡铅弹,这等豪华配置,当世无双,更重要的是金山新军提倡“官兵平等”,所以装备完全一致。
四月初三的午时,烈日如火。李铁蛋亲率十二骑散布于一处低洼地,士兵们啃着干粮,警惕地扫视着四周。侦察哨突然传来急报:\"前方五百步,十个蒙古斥候!\"
\"好家伙!送上门的肥羊!\"李铁蛋嘴角勾起一抹冷笑,\"放过来,打伏击!\"他迅速布置——六人隐蔽于两侧土坡,四人占据洼地出口,自己则带两人埋伏在中央。
当蒙古骑兵进入百步范围时,李铁蛋猛地一挥手:\"开火!\"燧发线膛枪的轰鸣声撕裂空气,至少七名蒙古骑兵应声落马,鲜血染红了枯黄的草地。剩余三人转身欲逃,李铁蛋一提缰绳:\"追!\"
然而,逃至半里地时,前面烟尘骤起——至少百人队闻声而至!\"我靠!捅马蜂窝了!\"李铁蛋咒骂一声,猛拽马缰,\"撤!\"
十二骑如离弦之箭般调转方向,却在逃离的瞬间,李铁蛋向天发射了一枚红色冲天炮——\"一发信号,速来支援!\",(斥候间的约定一发是请求增援的意思,如果是两发,那就是赶快逃命。)
李铁蛋故意放慢马速,等对方追近到200步左右时,大家开始动手点燃轰天雷,往身后偷偷一扔,按燃烧的速度估计,对方前锋刚刚好中招。果然,几息后十多声爆炸响起,至少十名蒙古人翻身落马,当第二次再炸翻十多人后,蒙古骑兵懵了,老子追还是不追呢?刚才百夫长都已经炸飞了。
正在犹豫间,十几声枪响,又有七八蒙古人被击中,“我了个去!他们的火铳能打150步!?”刚才被偷袭时,还不清楚对方的枪能打多远,这次很明显是接近150步,你说倒一两个人是运气,这他妈的一下打中七八个,那是逃还是不逃呢?
很快周边至少五六股十多人的明军小队赶了过来,当30息后对方第二轮铅弹飞来时,这个已经少了一半的百户队崩溃了,这还打个毛线?“逃,快逃!”
后面的枪声不断,蒙古人不断有人落马,最后只有三十多骑兵狼狈逃回耀州。这次拿着骑弓和马刀的蒙古鞑子遇到装备线膛枪的金山镇斥候,一下被整不会了,骑术和射术肯定我们厉害,但关键是对方不仅打得远,而且打得准,更痛苦的是,你还不能放开追,对方的轰天雷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扔在你的前面,这东西虽炸不死人,但骑在高速的马上,人会摔死啊!
\"骑射无敌?\"李铁蛋擦拭着线膛枪上的枪管,冷笑道,\"在金山镇的燧发枪面前,不过是活靶子!\"这几日,类似的斥候大战在各处反复上演——金山新军的线膛骑枪与轰天雷,将蒙古与后金骑兵的骄傲碾得粉碎。
后金的侦察范围已被压缩至耀州二十里内,曾经的草原雄鹰,如今只能在金山镇的火力网前瑟瑟发抖。李铁蛋望向远方耀州城头的旌旗,嘴角勾起一抹狞笑:\"皇太极,你的斥候不行啊!等咱们主力交锋,有你好看的!\"
而在耀州城内,皇太极望着斥候带回的惨状报告,眉头紧锁:\"金山镇……究竟还有多少秘密武器?\"他攥紧手中的情报,眼中闪过一丝阴鸷:\"传令下去,加强侦查,务必摸清金山镇的底细!\"
崇祯五年四月初六的晨曦刺破辽东天际,最后一缕霜花消融在金山镇大军的矛尖上。除却金州城留守的一个团,李勇亲率六万六千精锐倾巢而出,铁流般的队伍在冻土上碾出深深的沟壑,于耀州城外四十里处扎下巍峨大营。营帐连绵如城,旌旗蔽日,猎猎作响的\"金山镇\"大旗下,六万多颗心脏正为明日的决战而沸腾。
当夜,皇太极在沈阳故宫的暖阁内接过斥候送来的战书,绢纸上\"明日决战\"四个朱砂大字力透纸背。这位自诩\"天命所归\"的大汗指尖微颤——近年来,这竟是大明唯一敢向他发出挑战的军队!\"来战!\"他挥毫泼墨,仅以二字作答,却让案头的鎏金烛台映出眼底罕见的凝重。
四月初七的黎明,霜气未散。耀州城外的旷野上,八万满蒙联军列阵如铁壁,皇太极将全部家底铺陈于天地之间:一万汉军旗火器营黑压压地压在最前方,火绳枪与大将军炮(佛郎机炮)的炮管泛着冷光;两万满八旗步兵紧随其后,鳞次栉比的盾牌组成移动城墙;左右两翼,各一万五千蒙八旗骑兵如展翅雄鹰,弯刀在晨曦中闪烁寒芒;中军深处,两万满八旗精锐骑兵蓄势待发,马鬃在风中烈烈飞扬,仿佛随时准备撕裂对手的咽喉。
金山镇阵营则如同一把锋利的三叉戟,直指后金中军:101师(李准)居中,102师(汤青书)镇左,105师(黄龙)扼右,三师呈品字形向前推进,每个师又细化为三个旅的精妙布局,各连六排线型横队如移动的钢铁城墙,火铳手枪上肩默默前行,无声却充满压迫感。104师(张新亮)骑兵隐于左翼林间,108师(沈世魁)两旅铁骑蛰伏右翼丘陵,如蓄势待发的雷霆;106师(张焘)与107师(尚可喜)作为预备队,守护着中军大旗望楼上李勇的身影——这位统帅目光如炬,注视着前方渐渐逼近的红色方阵,而总参谋长张杰则并肩在旁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