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1章 星尘跃迁:立方空间的曙光(2/2)
言语涵微微颔首,深吸一口气,压下激动:“这只是第一步,将军。稳定性、能耗、距离,都还是巨大的问题。而且…”她目光转向旁边一个独立隔离的工作台。
工作台上,放置着一个外观简约,闪烁着微弱银色流光的金属手环。与从章鱼族俘虏手腕上剥离下来的那些复杂手环相比,它显得粗糙和简陋许多,但其核心原理正是基于对俘虏手环的逆向工程。
“次元空间折叠手环,原型一号。”言语涵走过去,小心翼翼地拿起手环,“利用对俘虏手环内空间扩容技术的初步解析,我们勉强扭曲并稳定了一立方分米的空间碎片,将其锚定在这个手环的能量核心上。”
她操作了几下,手环上方浮现出一个极小的、肉眼几乎难以察觉的空间扭曲点。
“目前只能做到这样,一立方分米,极不稳定,维持需要持续能量供应,无法存放活物,对存放物的能量signature也有严格要求,否则容易引发空间塌陷。”言语涵语气凝重,“而且,制作材料极其稀有,成本高昂,无法量产。”
陈胜走近,凝视着那个微小的空间入口。虽然只有一立方分米,但这同样是革命性的突破。这意味着随身携带重要物资、紧急装备、甚至某些特殊武器成为了可能。对于前线指挥官或者特种机甲小队而言,其战术价值不可估量。
“已经很了不起了。”陈胜沉声道,“从无到有,是最难的。有了这个开始,扩大容量、提高稳定性、降低成本,只是时间问题。研究院需要什么资源,第一军,乃至大夏最高指挥部,都会尽全力优先保障。”
他目光扫过整个实验室,看着那些仍在激动中的研究人员,提高了声音:“诸位,你们今天打开的不仅仅是一扇门,更是人类通往未来,通往生存的一扇窗!我代表前线所有将士,感谢你们的付出!”
实验室再次安静下来,所有研究人员都看向陈胜,眼神中充满了激动和坚定。他们知道,自己手中的数据、眼前的装置,最终将转化为战场上决定胜负的力量,关乎着文明的存亡。
陈胜抬手,郑重地向所有研究人员敬了一个军礼。
与此同时,地球,全球各大工业区,特别是大夏控制下的庞大工业集群,正以前所未有的效率运转着。高耸入云的熔炉日夜不息,智能化生产线如钢铁巨兽般吞吐着材料,无数工程机甲在忙碌地组装、调试。
“刑天”机甲,这种凝聚了大夏乃至人类最高工业结晶和复仇意志的战争机器,正以越来越快的速度被生产出来。
新的合金配方提升了装甲强度,改进的“归墟”引擎提供了更强劲的动力,量产型的“不周”护盾发生器虽然效能略低于陈胜那台原型机,但足以应对大多数战场环境。武器系统也趋于标准化,“干戚”战斧和重型破甲步枪是标配,根据任务需求还可以加挂导弹发射巢、高速机炮等模块。
培训基地内,来自全球各地筛选出的精英预备机师,正在教官(很多是经历过断脊峡谷或后续战斗的老兵)的严厉指导下,进行着残酷的“星火”神经链接适应性训练和机甲实操训练。淘汰率极高,但没有人退缩。因为所有人都知道,每多一台刑天,每多一位合格的机师,人类就多一分希望。
战争的阴云笼罩全球,但抵抗的火焰也在每一座工厂、每一个训练场、每一颗不甘屈服的心中熊熊燃烧。蓝星人类与章鱼族的战争,进入了更加激烈、也更加残酷的新阶段。双方互有胜负,战线犬牙交错,每一寸土地的得失都伴随着巨大的牺牲。
而在这背景下,陈胜麾下的部队,这支以最初刑天旅为基干,不断吸收新鲜血液、扩充编制的铁血劲旅,终于迎来了正式的升格——大夏机甲部队第一军。
兵力超过四百台刑天机甲,以及配套的支援、后勤、情报体系,使其成为了大夏乃至全球范围内,一支举足轻重的战略打击力量。陈胜,这位年轻的最高指挥官,也因其无可争议的战功和领导能力,晋升为少将军长。
他的肩上,承载着更重的责任,以及……更迫近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