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清宫秘史十二章 > 第301章 溥仪再次称帝

第301章 溥仪再次称帝(2/2)

目录

经过派人联系,张勋一口答应。

此时,正好民国总统黎元洪与总理段祺瑞闹矛盾,史称“府院之争”。

总理段祺瑞仗着是袁世凯的嫡系手下,且手中有兵,霸道无比。

而接替袁世凯总统之位的黎元洪,手中无军队。

他原来的军队被段祺瑞接手。

黎元洪在北京就是个光棍总统,职责最终是剩下盖总统印章了。

黎元洪早就想甩手不干这个傀儡总统,与段祺瑞和徐树铮的矛盾白热化。

徐树铮是段祺瑞的谋士,人称“小诸葛”。

张勋以“调解府院之争”为幌子,带着一帮辫子军,进入北京赶跑了黎元洪,拥立溥仪为帝。

“……”

张勋复辟这件事看似简单,实则是清朝遗老遗少经过苦心经营的结果,加上天时地利,才有张勋复辟的顺利。

从宫内准备来说,这些前清遗老,以康有为为首的保皇党。

整天在上海、天津的租界里开会,报纸上连篇累牍地写“共和必亡”,说只有“还政于清”才能救中国。

这是造声势。

溥仪的叔叔载涛、父亲载沣也没闲着,偷偷联系各地的旧官僚,把宫里的古玩字画运出去变卖,换钱招兵买马。

有回载涛带了个穿西装的日本人见溥仪,说对方能帮着"恢复祖业",溥仪似懂非懂。

事后,孙耀庭小声对溥仪说:“外面有人想让万岁爷再当皇帝”。

他那会儿正痴迷玩手枪,随口问:“当皇帝有什么好”。

太监赶紧磕头:“万岁爷想干啥就干啥!”他这才咧开嘴笑,觉得当皇帝好像也不错。

张勋复辟之所以能得手,最重要一条是袁世凯称帝不得人心。

在全国人民唾骂中死去,各地军阀看清了袁世凯真面目,纷纷割据独。

民国总统黎元洪又被逼着退位,此时共和名存实亡。

“……”

溥仪做了皇帝,他对过去当皇帝的经历一点也不记得,

他的老师们陈宝琛赶紧教他该说什么、该做什么。

十二岁的他穿着龙袍,被人簇拥着来到太和殿。

看着底下跪着的张勋和一群前清官员,突然想起小时候这场景很熟悉。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张勋带头高呼。

“各位爱卿,平身。”溥仪有种天生的帝王灵感,脱口而出,也许是小时候记忆被激活。

他还下意识地挺直了腰板。

1917年7月1日,溥仪称帝的消息炸开了锅。

北京城的遗老们连夜找出压箱底的朝服,在街上见了面就磕头,辫子军在街上游行,喊着“大清万岁”。

支持复辟的人不少:溥仪的父亲载沣忙着组织“内阁”,康有为被封为“弼德院副院长”。

连一些想投机的北洋旧官僚也跑来上表“效忠”。

最可笑的是前两江总督张人骏,都八十多岁了,拄着拐杖爬太和殿的台阶,差点摔死在丹陛上……

可这闹剧注定长不了。

段祺瑞一看张勋敢抢地盘,立马在天津组织“讨逆军”,通电全国要“再造共和”。

袁世凯的老部下曹锟、冯玉祥也带兵响应,毕竟谁都不想再给清朝当奴才。

讨逆军的大炮架在丰台,对着北京城里的辫子军一阵轰,吓得张勋的兵魂飞魄散——

这些留着辫子的兵看似凶狠,其实早就没了战斗力,有的把辫子一剪就跑,有的干脆缴械投降。

紫禁城里乱成一团。溥仪正跟着老师读《论语》。

突然听见外面炮声隆隆,吓得钻进桌子底下。

太监们慌慌张张地收拾金银细软,说“讨逆军打进来了”。

张勋穿着朝服跑来,跪在地上哭:“奴才无能,护不住万岁爷啊!”

7月12日,距离复辟才过去十二天,张勋带着残兵狼狈地逃到荷兰使馆。

溥仪在老师们的催促下,再次颁布“退位诏”,这一次,比上一次退位还狼狈,他连哭的力气都没有了。

闹剧收场,紫禁城又恢复了往日的死寂。

溥仪站在太和殿的丹陛上,看着空荡荡的广场,手里还攥着那把镀金小手枪。

远处传来讨逆军庆祝的枪声,他突然想起五年前第一次骑自行车时的快乐——

原来自由这东西,穿上龙袍就没了,哪怕只穿十二天。

红墙依旧,只是那扇虚掩的复辟之门,被历史狠狠关上了。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