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旧书店的时钟(1/1)
旧书店的时钟
林夏第一次走进“时光里”旧书店时,雨正下得绵密。初秋的雨带着凉意,顺着玻璃门的缝隙钻进来,她下意识裹紧薄外套,门楣上挂着的铜铃却突然“叮铃”作响,清脆得像撞碎了雨幕。柜台后抬起一张清瘦的脸,店主陈默指尖还沾着修书用的米白色浆糊,指节泛着常年握工具的薄茧,他没多问,只朝墙角抬了抬下巴:“避雨的话,那边有藤椅。”
书店比想象中宽敞,檀木书架从地面顶到天花板,架上的旧书按年代排得整齐,书脊上的烫金字迹虽有些褪色,却透着经年累月的温润。阳光偶尔会透过雕花窗棂的缝隙挤进来,在泛黄的书页上投下细碎的光斑,风一吹,光斑就跟着书页轻轻晃。林夏的目光没在书架上多停留,反而被角落一个老式座钟勾住了——深棕色木壳,边缘刻着缠枝莲纹,钟摆左右摆动时发出“嘀嗒、嘀嗒”的声响,节奏慢得像怕惊扰了什么,表盘里的罗马数字裹着一层薄包浆,泛着暖融融的光泽。
“这钟走得准吗?”她忍不住走过去,指尖刚要碰到木壳,又轻轻收了回来。
陈默放下手里的镊子,那是他刚用来挑出书页里碎纸屑的工具。他走到钟旁,从口袋里掏出块软布,小心翼翼擦拭着钟面上的浮尘:“它只走自己的时间,每天慢十分钟。”
往后的每个周末,林夏都会来书店。有时选本戴望舒的诗集,坐在窗边的藤椅上,看雨丝斜斜划过玻璃;有时见陈默忙着给破损的旧书拆线、补页,就主动搭把手,帮他把整理好的书按类别归位。她渐渐发现一个规律:陈默总在下午三点半准时停下手里的活,搬张小板凳坐在座钟旁,眼神落在表盘上,一动不动,像在等什么重要的人。
“你在等谁?”一次,林夏帮他递过浆糊罐时,终于忍不住问出口。
陈默的指尖顿了顿,指腹摩挲着钟面边缘的纹路,声音轻得像落在纸上的墨:“十年前,我和她约好,每周三下午三点半在这里见面。”
他说的“她”是苏晚,曾经的书店合伙人,也是他藏在心底的人。当年两人都爱旧书,陈默擅长修书,苏晚擅长找书,他们跑遍了周边的旧书市场,把别人眼里“没用的废纸”一本本捡回来,熬夜给虫蛀的典籍重新装订,在每个节日写下祝福卡片夹进书里——情人节夹玫瑰形状的,圣诞节夹松枝形状的,连清明都要夹张柳树叶形状的,说“旧书也该有春天”。直到十年前的一个雨天,苏晚背着帆布包来店里,说要去邻市收一批民国时期的线装书,临走前特意把座钟的指针调到三点半,笑着拍了拍陈默的肩:“等我回来,咱们就用它算结婚的日子,慢十分钟也不怕,日子慢点过才踏实。”
可苏晚再也没回来。三天后,交警打来电话,说苏晚在返程的路上遇到了车祸,连人带车翻进了山沟。陈默赶到医院时,只看到苏晚留在急诊室抽屉里的帆布包,里面装着三本线装书,还有一张没写完的卡片,米黄色的纸面上,只写着“等我”两个字,笔尖的墨迹还没干。
“后来我发现,这钟每天慢十分钟,”陈默的声音里掺了点沙哑,眼眶悄悄泛红,“就像我的日子,总比别人慢一点。我想着,慢一点也好,好像这样,就能多等她一会儿。”
林夏的心像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酸意从心底往上涌。她想起自己来这座城市的原因——为了圆一个作家梦,背着行李从老家赶来,租了间十平米的小单间,每天下班后趴在桌上写稿,可投出去的稿子不是石沉大海,就是收到“故事缺乏温度”的退稿信。有好几次,她对着空白的文档掉眼泪,甚至想过放弃,可每次走到“时光里”门口,看到那盏暖黄色的灯,就又忍不住走进去。原来这座小小的旧书店,早已成了她的避风港。
那天之后,林夏开始帮陈默做一件事:在每本卖出的旧书里,夹一张手写卡片。卡片上没写别的,只写着座钟的故事,写着“有人在等一个人,等了十年”。奇怪的是,有人看到卡片后会特意回来,坐在藤椅上和他们聊自己的遗憾——有人说当年没来得及跟外婆说“我爱你”,有人说和最好的朋友闹了矛盾没和好;还有人会留下一张纸条,贴在书店的“留言墙”上,写着自己的等待——“等儿子考上大学,就带他来看看旧书”“等退休了,就和老伴开家小书店”。旧书店渐渐成了一个特殊的角落,装着许多人的心事,也藏着许多未完成的约定。
三个月后的一个下午,雨又淅淅沥沥地下着,和十年前苏晚离开那天一模一样。铜铃“叮铃”响时,林夏正低头写卡片,笔尖刚落下“等”字,就听见门口传来一声轻轻的叹息。她抬头,看见一个穿米白色风衣的女人站在门口,头发被雨打湿了几缕,贴在脸颊上,手里抱着一个旧纸箱,目光直直地落在座钟上,眼睛里闪着光。
“这钟……还在走?”女人的声音带着颤抖,像是怕惊扰了什么。
陈默手里的浆糊刷“啪”地掉在桌上,浆糊溅出一小片白色。他怔怔地看着女人,嘴唇动了动,却没说出一个字,眼眶里的泪先涌了上来。
女人慢慢走近,把纸箱放在柜台上,轻轻打开——里面是一摞线装书,和当年苏晚要收的那批一模一样,最上面放着一张泛黄的卡片,正是苏晚当年没写完的那一张,后面多了几行字:“我回来了,用了十年时间,找回了我们的书,也找回了回家的路。”
原来当年苏晚车祸后失忆了,被山村里的老人救了下来,这十年里,她总觉得心里空落落的,直到半年前,她在整理旧物时翻到了那张“等我”的卡片,模糊的记忆突然像潮水一样涌来。她凭着卡片上“时光里”三个字,还有模糊的城市印象,一路打听,终于找到了这里。
座钟的指针刚好指向三点半,“嘀嗒”声在安静的书店里格外清晰,像是在为这场迟到十年的重逢伴奏。林夏看着陈默和苏晚相视而笑,眼泪顺着脸颊往下掉,却觉得心里暖烘烘的。她忽然明白,有些等待从来都不是徒劳,就像这只慢了十年的时钟,就算走得再慢,终究会等到属于它的时刻。
那天晚上,林夏坐在小单间的书桌前,打开空白文档,指尖在键盘上敲下第一行字:“在一座旧书店里,有一只会等待的时钟,它告诉我们,所有的念念不忘,终有回响。”窗外的雨停了,月光透过窗户洒在屏幕上,温柔得像旧书里藏着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