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假少爷回村后,成京城第一状元郎 > 第343章 隐忧甚巨!

第343章 隐忧甚巨!(1/2)

目录

他走进一家看似较大的工坊。掌柜见其气度不凡,忙上前招呼。

“贵客可是要看看布匹?咱这儿有最新的三梭布,还有仿西洋的‘洋布’,结实耐用!”

姜淮摸了摸那所谓“洋布”,质地确实紧密,问道:“这织机似乎与别处不同?”

掌柜有些得意:“客官好眼力!这是改良过的‘腰机’,工效能快上三成!不过也就我们这几家大的用得起,小户还是老式的丢梭织机,慢得很。”

“为何小户不用?”

“贵啊!一台新机子,够一家小户嚼用一年了!而且坏了都没人会修。”掌柜压低声音,“再者,现在棉花价钱涨得厉害,纺纱的工钱也高,小作坊越来越难喽。”

姜淮眉头微蹙。技术更新有门槛,小生产者生存艰难。

穿过纺织区,越往城郊走,空气中的烟火气愈发浓重。远远便能望见巨大的龙窑依山而建,如同伏地的巨兽,烟囱中喷吐着滚滚浓烟。这里便是江宁的瓷窑区。

窑厂内外,更是热火朝天。工匠们赤膊上身,和泥、拉坯、利坯、画胚、上釉、装窑……每一道工序都有专人负责,俨然已有流水作业的雏形。

烧制好的瓷器堆积如山,大多是青花、釉里红等传统品类,但也有不少仿烧的西洋款式,如硕大的啤酒杯、带柄的执壶等,显然是外贸订单。

姜淮拿起一件画工略显粗糙的青花碗,又对比旁边一件精美绝伦的仿宣德炉,问道:“同是一窑所出,为何优劣如此分明?”

一旁的窑工头搭话:“先生有所不知。好瓷器,三分靠烧,七分靠胚和画工。

那精品是老师傅亲手做的,泥料、釉料都挑最好的,画师也是几十年功底的。这些粗货,是学徒工做的,走量,卖给寻常百姓和南洋小商人。

如今好的高岭土难寻,手艺好的老师傅更少,工钱也高,都去做精品了,谁还耐烦做这些?”

“为何不专做精品?”

“精品卖得上价,但风险也大啊!一窑烧不好,全砸手里,血本无归!总得有些便宜货保本不是?”

姜淮若有所思。产业内部已有分化,高端精品与低端走量并存,受原料、技术工匠和市场风险多重制约。

最后,他在长随的提醒下,来到了位于江口的船厂。这才是江宁手工业的真正重头戏。

巨大的船坞沿着江岸排开,蔚为壮观。工匠们如同蚂蚁般忙碌,锯木声、刨木声、锤击声、号子声震天动地。

数千米的巨大海船骨架已然成型,巍峨如山。老师傅拿着墨斗,精准地弹线定位;年轻的学徒喊着号子,合力抬起巨大的龙骨。

姜淮被这宏大的场面所震撼。他找到一位看似管事的老匠师,询问道:“老师傅,造如此大船,需多少时日?耗费几何?”

老匠师抹了把汗,打量了他一下,道:“看先生不是常人,咱也不瞒你。

这等宝船,从备料到下水,没个一年半载不成!光是这铁力木的龙骨,就要寻觅数年!银钱?更是海了去了!没有几万两银子,想都别想!”

“如今造船,可比以往更难了?”姜淮问到了关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