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暗蜂窥蜜(1/2)
“干——”一声声兴奋喜悦的声音包着劣质烧酒的冲劲儿在琼崖村广场上空爆开。
一双双黑黢黢、糙得像砂纸的手,攥着豁了口的粗瓷碗,狠狠举高,又更狠地灌下喉咙。
这滚烫的玩意儿哪里是酒,分明是温暖心田的火,顺着喉咙一线下去,把人心窝子里那点刚冒尖儿的盼头,“腾”地点着了。
这次的鱼获让大家麻木的心被烧起来了,说是已经野火燎原也为过。
这让整个琼崖村的魂儿,就在这片醉醺醺、闹哄哄的狂喜里,烧得噼啪作响,滚烫发亮。
可偏偏,就在这片能把人烤出油的热乎气儿边上,村口那棵盘根错节的老榕树下,悄没声儿地戳着个人影儿。
来人四十出头,一身打着补丁的阴阳丹士布长衫,裹着根瘦高条的身材。
旁边醒酒村民懵懵的看着他,只见他肩上斜挎个鼓鼓囊囊的灰布褡裢,右手拄着细竹竿,竿子顶上挑着一块卷起来的靛青粗布幡子,看不清字儿。
这人大半张脸都藏在耷拉的眼皮底下,细小的眼睛只偶尔撩开一条缝,慢悠悠地在沸腾的人堆里滚过一圈,又懒洋洋地合上。
下巴下几绺稀稀拉拉的山羊胡,软塌塌地挂在尖下巴颏上,随着他偶尔点一下头,也跟着晃荡两下。
这人叫冯全。是“八风堂”这个冰山底下,“蜂”字门里专司“探花”的尖兵。
“八风堂”是什么?别看这名头听着唬人,根子却烂在江湖最腌臜的泥沟里。
它虽不为人知,却拥有八门“蜂”、“麻”、“燕”、“雀”、“花”、“兰”、“葛”、“荣”,这些门堂,从事的是刀尖舔血的行当,与那些见不得光的人物为伍。
要说“蜂”门讲究啥?那主要是集团骗人,他们讲的是快、准、合。刺探消息快如蜂蜇人,布局设套准如蜂针见血,得手后散得干净利落,片叶不沾身。
冯全这“探花使”,就是蜂群里最毒、最灵的那根针尖儿,专往那些刚冒头、甜得齁嗓子的新蜜源上扎。
这会儿,冯全脸上挂着那副万年不变的“老实相”,木头刻的似的。嘴角那点若有似无的笑,不多不少,正好让他像个被吵懵了、想走又挪不动脚的外乡看客。
他那双招子,懒洋洋地在前方沸腾的人堆里扫荡。
耳朵却早支棱成了天线。从鼎沸的喧闹里,精准地捞着有用的碎片:
“大海……真他娘的行。这网……祖宗坟头冒青烟了。”
“分钱。按大海说的那个什么股份制。我家栓柱那份……”
“啧…听说大海把家底儿全押那大船上了?盖新房的钱都进去了……”
“嘘。小点声。……是豁出去了……”
冯全的眼皮子,几不可察地抬了抬。
浑浊眼底深处,一丝精光“唰”地闪过,不偏不倚,钉死了人群中心那个被众星捧月、不停被敬酒的高大汉子——王大海身上。
船、钱、押家底……这个叫大海的汉子,就是这锅沸腾新蜜的中心。
财富、人心、一个能把这群穷鬼拧成一股绳的愣头青……冯全的鼻子耸动了两下,闻到了金钱的味道,他一下兴奋起来。
这破渔村有“新发之财”,这围着王大海打转、在“蜂”门眼里,就是一块刚出锅、油光水滑、热气腾腾还没凉透的——大肥肉。
“哎哟喂。”一个喝成了熟虾米似的汉子(赵老三),脚下拌蒜,嘴里喷着能把人熏个倒仰的酒气,一屁股墩儿就砸在老榕树隆起的树根上,布鞋尖儿差点蹭上冯全的衣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