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另类赶海人(1/2)
今天晚上的月光特别的亮堂,咸涩的海风卷着碎浪扑上堤岸上,他们家离海滩不远,走个十分钟就能到了。
这一路上,王大海哼着小曲,新奇的打量着周围破破烂烂的环境,时隔四十多年,他原本已经有些记不清80年代的村子是啥样的了,现在一看,记忆再次被唤醒了。
脚下是石子土路,虽然月色很亮,但是绝对的不太好走,如果你一不小心摔一跤,那肯定能让你手掌膝盖见血,他微微笑着,他记得后来他带头捐钱给村子里修路,政府还表彰过他,再后来2020年之后,村里的生活越来越好,他记得这里后来都变成了观海别墅区。
王大海边想边走,速度可一点都不慢,很快就到了海边上。王大海赤脚踩过礁石滩,赶海工具箱在腰间哐当轻响。他随即打开了赶海的工具箱。
月光很亮,照亮着那堆泛着海盐光泽的老伙计:最上面摆着一只2米长的芦苇通气管。一个用自行车内胎剪的潜水镜,一只竹制脚蹼,还有一根鱼箭杆,最宝贝的是那把三齿海参钩——铸铁坨子被王建国磨得溜光,钩尖在月光下泛着冷列的光。最里面还有一团海藻团——这是今晚唯一的“灯油“。
实际上在村里,这个技艺用的人也不多,王大海从小就被要求着练,但是后面他接触了赌博,本来就懒,怎么还肯踏实赚钱,就再也没碰过,再后来因为亲人相继离世,才如同开了窍一般,开始勤劳踏实的赚钱,也靠着这门技艺赚到了他的第一桶金,当然一般村民也不会把这个叫做赶海,而是叫下氧。
这技艺和后世的短视屏平台上的赶海完全不同,这是一种潜水赶海,听说还上了非遗,这个技艺后面会的人也并不多了。主要是后世生活条件越来越好,海参也开始大规模养殖,重点是这个又累又没那么赚钱了。
当然对于现在穷的叮当响的王大海家,就剩这点力气能用,全家都等着明天的米下锅,这钱了是必赚不可!
划火柴的手有些抖,火星溅在海藻上,腾起一股带着海腥味的烟。王大海赶紧用破草帽扇风,豆大的火苗舔着海藻,他清楚的知道,这堆“火把“撑不了多久,得赶在天亮前捞够货。
潮水退到膝盖时,王大海把燃烧的海藻团插在礁石缝里。
火苗照亮一片鹿角珊瑚,枝桠间藏着几簇夜光藻,轻轻一碰就爆出蓝绿色的光点,条件有限,把这个夜光藻小心的收起来,等着到水下看不清的时候就有用。
实际上这个下氧说难也不难,但是你要说简单,那也绝对不和简单沾边,得益于前世对这方面的专研。
说到底还是那时候悔悟的及时,在外面跑船还清债务之后,他也不想再打工,他就狠命专研这个,为此还读了不少书,技艺也越来越好,因为亲人的相继离去,他的心也像是缺了一块,想要找个事来填补,他那时是真的没日没夜的下氧,赚到了第一桶金,更是像是在逃避,什么事都是猛干大干特干,越是这样越孤独。以前想要的钱变的越来越多,竟然还发了财。
但是人就是这么奇怪,当真可能是因为看透,那时候的他却像一个不知疲惫没有情感的机器,再母亲走的那一刻,他感觉自己已经死了。
王大海笑呵呵的摇了摇头,这个下氧,最重要的是用经验来换气,深吸三口气,咸腥气灌进肺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