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半岛:我是大明星 > 第168章 最佳新人演员

第168章 最佳新人演员(2/2)

目录

颁奖礼的音乐还在继续,罗芸已经抱着西装外套在通道口等他。“机票改到了凌晨一点,”她把外套搭在他臂弯,“现在去机场刚好能赶上。”

沈复点头时,听见身后传来细碎的议论——有记者举着相机追过来,镜头对准他手里的奖杯:“沈复xi!请问接下来会重心放在韩国吗?”

“我在中国还有戏要拍。”他侧身避开镜头,脚步没停,“谢谢关心。”

保姆车刚驶出场馆,罗芸的手机就震得像揣了只蜂鸟。

她划开屏幕时“嘶”了一声:“你自己看吧,韩网已经炸了。”

沈复接过手机,只见【沈复百想最佳新人】的词条后面缀着“爆”字,点进去时,实时讨论量正以每秒三千条的速度疯涨,距离颁奖结束才过去十七分钟。

【热评1】:作为追了他两年的粉丝,现在手抖得打不出字!从《春日》舞台被骂“爱豆脸别演戏”,到现在拿百想新人奖,他到底熬了多少个通宵?

【热评2】:说句公道话,姜东柱这个角色换谁来演都未必能火,沈复的眼神戏太绝了——最后那场手术戏,他盯着监护仪的眼神,我现在想起来还起鸡皮疙瘩

【热评3】:中国人凭什么拿韩国奖项?百想是没人了吗?(3.2万赞)

这条评论

·“难道奖项要看国籍?那你怎么不说说李英爱拿过戛纳奖?艺术无国界不懂吗?”(5.7万赞)“沈复为了演好姜东柱,在韩国医院见习了三个月,缝合技术比实习医生还熟练,你行你上啊”(4.9万赞)

·“建议去看看他的获奖感言,全程用韩语感谢剧组,态度比某些本土演员还真诚”(3.8万赞)

沈复把手机还给罗芸时,指尖有点凉。

车窗外的首尔夜景流光溢彩,他忽然想起拍《浪漫医生金师傅》时,有场戏是姜东柱在街头救人,当时路过的老奶奶拉着他的手说“谢谢你啊,医生”——原来无论是善意还是恶意,都会像这样,在某个瞬间突然涌到面前。

“别往心里去。”罗芸递来块巧克力,“你看这个,KBS已经发新闻了,标题是‘打破偏见的新人演员’。”

飞机在云层里穿行时,沈复打开了国内的社交软件。【沈复百想获奖】的词条已经挂在热搜第一,后面跟着个通红的“爆”字,阅读量在两小时内破了8亿。点进广场,粉丝制作的“从舞台到领奖台”混剪已经被转了27万次,背景音乐用的是《血汗泪》的前奏,画面从他2016年的打歌舞台,一路切到姜东柱的手术戏,最后定格在他举奖杯的瞬间。

【热评1】:刚去翻了韩网评论,那些酸鸡真给我整笑了——沈复用实力拿奖,轮得到你们说三道四?建议把姜东柱的cut甩他们脸上

【热评2】:作为路人说句实话,他领奖时说“艺术没有国界”那段太圈粉了!而且全程韩语流利,看得出来下了功夫

【热评3】:现在《小美好》剧组的路透已经被扒疯了!有人对比他穿校服的路透和姜东柱的白大褂造型,说“这才是剧抛脸”→

【热评4】:公司股价都涨了!刚才看财经新闻说,SM的股价在颁奖后涨了3.7%,韩媒说是“沈复效应”

沈复刷到这条时,正好飞过一片积雨云。

舷窗外的闪电撕开夜幕,他忽然想起韩石圭说过的话:“演员就像站在手术台上的医生,有人夸你技术好,就有人骂你下手重,关键是你得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凌晨四点的萧山机场,停机坪上还蒙着层薄雾。

沈复刚走出廊桥,就看见《小美好》剧组的场务举着牌子等在出口,牌子上用马克笔写着“欢迎沈复老师载誉归来”,旁边画了个简笔画奖杯。

“杨导让我们来的,说你肯定没睡好。”场务接过他的行李箱,絮絮叨叨地说,“我们昨晚在剧组群里看直播,你说‘要像姜东柱一样认真’的时候,群里刷了两百多条‘加油’!”

保姆车驶往诸暨的路上,沈复靠着车窗打了个盹。

再次睁眼时,车已经停在海亮校园门口。

梧桐树叶上的露珠在晨光里发亮,他刚推开车门,就听见片场传来一阵欢呼——杨导举着个保温杯站在人群最前面,身后的工作人员手里拉着条横幅,红底白字写着“恭喜沈复老师百想获奖”。

“别站着了,”杨导把他往里面拉,“化妆师说给你留了最好的光线,今天拍江辰在天台看书的戏,正好让你这拿奖的气场派上用场。”

沈悦抱着剧本跑过来,手里的盒子还冒着热气:“我妹妹说要给你煮年糕汤,怕凉了特意用保温盒装着——她说这是韩国的习俗,拿奖要吃年糕汤。”

沈复接过盒子时,指尖碰到她的指腹,两人都愣了一下。

女孩的耳尖瞬间红了,转身跑开时差点撞到灯架,引来一阵善意的哄笑。

“各部门准备!”副导演举着喇叭喊。

沈复咬了口年糕,软糯的甜味在舌尖化开。

他走到天台的指定位置,校服领口被晨风吹得轻轻晃动,手里的《天体演化简史》翻开到夹着银杏书签的那页——正是沈悦送他的那枚。

“actio!”

他抬起头时,晨光刚好落在睫毛上。

镜头里的江辰眼神清亮,带着少年人特有的澄澈,却在转身的瞬间,流露出一丝与年龄不符的沉静——就像此刻的沈复,心里装着首尔的奖杯,眼前望着诸暨的晨光,脚下的路还在继续延伸。

监视器后面,杨导对着副导演感慨:“你看他这眼神,果然是拿奖了的人,底气都不一样了。”副导演笑着点头:“刚看微博说,他拿奖的视频在B站已经有120万播放了,好多人说要来看我们拍戏呢。”

沈复不知道的是,此刻的韩网还在为他争论不休。

有人翻出他在韩国医院见习时的照片,有人剪辑了他用韩语接受采访的合集,甚至有大学教授发长文讨论“艺术是否该有国籍边界”。

而国内的粉丝已经开始自发整理“沈复荣誉tilie”,从出道舞台到百想奖杯,每一个时间节点都标注得清清楚楚。

午休时,罗芸把手机递给他:“韩石圭前辈发is了。”照片里是前辈握着纪念奖杯的手,配文是“后辈做得好,前辈也要加油”。

合作请多指教”。

沈复看着照片笑了笑,把手机揣回兜里。

阳光穿过梧桐树叶,在剧本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他在“江辰”的名字旁边,用铅笔轻轻画了个小小的奖杯。

远处传来场务的吆喝声:“沈老师,下一场戏准备好没?”

“来了!”他应了一声,起身时拍了拍校服上的草屑。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