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 来自台积电的诉讼(1/2)
雷君抬头正欲回答,却迎上陈天似笑非笑、洞悉一切的目光。
他当即心领神会,笑着说道:
“陈总心中想必早已有了完整谋划,我就不在您面前班门弄斧了,还请您指点。”
陈天并未谦辞。
小米的第一款产品至关重要,它不仅是品牌亮相的开端,更承担着快速抢占用户的任务。
它不能仅仅“物美价廉”,还必须具备足够的创新性和话题性。
最好是一款市场上从未出现过的产品。
而对这个产品,陈天心中已有决断。
“小米的第一款产品,将围绕iPod展开,你听说过‘移动便携电源’吗?”陈天突然发问。
雷君虽没见过这种产品,却听懂了字面意思。
猜想大概是一种类似“便携打气泵”那样可以随时取电的设备,但他脸上仍写满了困惑。
他不理解这有什么实际意义。
谁家里会没有电源?
就算出门,小卖部、商场也到处都能充电吧?
陈天早已预料到他的反应。
事实上,这个世界上还没有人真正定义过“移动电源”。
他记忆中,最早的概念产品要到2001年CES展才会由一个留学生展示,那不过是用几节AA电池拼凑出的简易供电装置。
而现在,2000年才刚过完年,移动电源这个概念还完全属于陈天。
“你想想,我们的iPod和那些用7号电池的MP3不一样,别人的没电了,随时买节新电池就能续上。”
陈天引导着雷君的思绪。
“但iPod用的是内置不可拆卸锂电池,你平时用它的时候,有没有遇到过突然没电的尴尬?”
“当然有,”雷君答道:“我办公时喜欢听音乐,经常听到一半就没电了。”
“那你怎么处理?”
“充电啊。”雷君失笑。
“充电器你放在公司?那如果你在家的时候没电了呢?”
“我家里也备了一个……”雷君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陈天嘴巴几次张开又重新闭上,这话题继续不下去了。
但雷君通过这番对话,逐渐理解了陈天构想中这款产品的核心逻辑与潜在市场。
他身为e的负责人,自然可以轻松拥有多个iPod充电器。
无论在家、公司还是出差,都从未真正为iPod电量焦虑过。
但普通用户却完全不同,他们只配有一个充电器。
不是留在家中,就是放在公司,总有一种场景会让人陷入“iPod无电可充”的尴尬。
更重要的是,即便用户随身带着充电器,当他们身处室外。
譬如在商场、车站或路边小店,也很难找到愿意让他们插电充电的地方。
先不说是否方便携带了充电器,即便带了,有多少人愿意开口向陌生店家借电?
而店家又是否乐意让顾客占用插座半小时甚至更久?
雷君越想越觉得这个看似简单的“移动补电”需求,其实切中了一个广泛存在、却长期被忽略的用户痛点。
他眼神逐渐亮了起来,接话道:“我明白了…我们是在卖一种‘随时随地充电’的自由。”
陈天赞许地点了点头:“没错,它的本质不是配件,而是‘安全感’。”
“我们可以把它做得足够小巧,能轻松放进通勤包甚至衣服口袋。”雷君兴奋的说道。
“外观必须简洁好看,电量要足,至少能给iPod充满两三次电。”
“不止iPod,”陈天补充道:“接口也要兼容手机、相机等主流设备,让他们都可以使用咱们的移动电源随时随地充电。”
雷君彻底被这个构想征服了。他仿佛已经看到,这样一款产品将会如何改变人们使用电子设备的方式。
“它的名字我已经想好了,”陈天微微一笑:“就叫‘小米充电宝’。”
“充电宝……”雷君轻声重复了一遍这三个字。
简单、亲切,又直指核心功能“移动能量宝藏”。
“你尽快组织团队推进这个项目,这是小米打响品牌认知的第一枪。”陈天郑重说道。
雷君重重地点头,他已清楚自己接下来要做什么。
不再是亦步亦趋的效仿,而是一次彻底的开创。
不仅是开创一款新产品,更是一种全新的生产与生态协作模式。
“下去之后,我会立即着手寻找合适的电池企业进行投资或收购。”
尽管从未见过实物,但雷君已经意识到,所谓“充电宝”本质上是一种可重复充电、便于携带的集成电池方案。
“可以去和比亚迪谈一谈,他们电池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问问他们是否接受战略投资。”
陈天语气平淡,仿佛只是随口一提。
“明白。”
雷君早已察觉到陈天对比亚迪这家企业不同寻常的关注,甚至可说是偏爱。
年前,e自有工厂的iPod产能告急,雷君原本属意与富士康合作,却被陈天一口否决。
转而将数百万台的代工订单交给了刚刚涉足代工行业,名不见经传的比亚迪。
如今一提到电池,陈天又一次毫不犹豫地指向了比亚迪。
虽然不清楚这家企业为何如此受陈天青睐,但雷君仍决定坚决执行。
投资谁都是投,更何况比亚迪在电池领域的实力确实位居国产前列。
“第一款产品,既是我们对这套模式的全流程演练,也是团队协同的磨合。”
“一旦跑通,我们就可以全面铺开。”陈天继续说道:“先从iPod周边生态切入,充电宝、耳机,甚至充电器,我们都可以自己做。”
“之后逐步拓展至小家电,比如电饭煲、热水壶……由小到大、步步为营。
终有一天,我们会造出小米品牌的冰箱、电视、洗衣机,那才是真正的生态闭环。”
至于这些看似毫无关联的产品如何最终形成生态闭环,陈天并未深入阐述。
在这个年代,提出“智能家居”的概念还为时过早,眼下小米更需要专注的是技术积累和品牌打造。
听到陈天再次提及大家电的规划,雷君委婉地提醒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