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4章 大顺困局(1/2)
大帐之内。
刘芳亮顿了顿,沉默了一会儿,又低头涩声说道:“再说‘免粮’,刚开始的时候,我等打下一处地方,闯王确实将大明朝廷摊派给百姓身上的‘三饷’给废除掉了,也不用缴纳田赋。这让广大老百姓对我们交口称赞,热烈支持和拥护我们顺军部队。”
“虽然此举大大争取到了民心,但代价就是,我大顺军的军费和粮草只能靠掠夺地主豪强家中的财富来维持。”
“但是,后来闯王发现,这种仅仅靠掠夺富户的做法根本就走不长远,而且随着我们顺军的士卒增多,最多时我们有近百万士卒,这些士卒在军中,要粮要饷,这海量的花费,仅仅是抢掠大户家里的金银则完全不够。”
“没过多久,我顺军李皇帝又开始在我们统治的范围内,向百姓开始征收各种赋税,用以维持军队的开销,这让本来拥护我们的百姓,心中也颇有怨言。尤其是去年腊月我们和满清鞑子的潼关之战,由于我大顺军的战略收缩,放弃了湖广以北的大片土地,我们能收上来赋税的地方也越来越少了,如今这军费已经捉襟见肘了!”
“最后,就是我们对士绅地主的仇视态度,让他们对我们极度不配合,我们军师宋献策曾提出想要联合一些开明的士绅,想着向外做些生意,给我们赚取一些金银来,但由于闯王对士绅地主们非常仇视,严厉的拒绝了军师的提议,此举后面也就不了了之了。”
听罢刘芳亮这一大串的长篇大论之后,崇祯皇帝了然的点了点头,果然“闯王”李自成遇到的这些问题,都是历朝历代农民起义最终会失败的共性问题。
他们在压迫之下,总是头脑一热,就杀了恶人,揭竿而起,缺少完整的理念制度的指导和管理,遇到问题,仅仅想的是通过简单的杀戮,就能解决一切事情。
他们单纯的认为把所有世间作恶之人统统都杀光,那这个世道也就太平了。
这种天真且简单粗暴的做法后果就是,给自己树立了太多的敌人,受到了来自各方面力量的联合绞杀,最终只能是让自己创立的政权昙花一现。
而历朝历代农民军起义的领袖们,大多都是穷苦出身,受限于知识文化和自身阶级的局限性,他们是没有机会去了解一个政权真正的顶层设计和权力运作规律和逻辑的,在没有见识过权力的运作手段前,他们是想象不到如何更好的管理维护自己的统治的。
一个政权要持续稳定的运作下去,政治,军事,经济这三驾主要的马车缺一不可。
而这三驾马车的运转则需要大量的,读过书,有文化,且知道权力运行规则和逻辑的士绅阶层的维护,还需要有地方上的世家大族的支持。
历史上,底层出身的起义军领袖,成功建国的人,除了自身卓越的天赋和努力外,无一不是靠着身边读过书的士绅辅佐,依托地方上世家大族的支持,这才打下了江山。
比如汉高祖刘邦身边的萧何和沛县望族吕氏家族;明太祖朱元璋身边的李善长和淮西集团等等。
就算是他李世民,当初隋崩的时候,他老爹唐国公李渊建唐之时,也有着陇右贵族集团的鼎力支持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