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摄政王(1/2)
两年多的时间眨眼即过。
建安十年的元日朝会,太和殿的铜鹤香炉里燃着掺了龙脑的檀香,却压不住阶下百官身上新制朝服的皂角气。
刘协被内侍搀扶着坐上龙椅时,膝盖骨发出细碎的声响,像冬日枯枝被踩断。他今年二十四岁,眼角的皱纹却比年过花甲的太傅还要深,眼下那片青黑从去年秋闱起就没消退过,远远望去,倒像是画师失手泼了墨。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摄政王千岁千岁千千岁!”
百官的山呼声里,刘协的目光越过攒动的乌纱帽,落在右侧铺着白狐裘的软榻上,内心既恐惧又爱慕。
伊雪月正把玩着一枚羊脂玉扳指,灯光在她脸上投下浅淡的光影,肌肤莹润得像刚剥壳的荔枝。此时的她已经年满三十,可却依然保留着十七八岁的样子,岁月似乎在她身上没有留下任何痕迹。
刘协喉结滚了滚。
这两年,伊雪月几乎夜夜踏月入宫,与他探讨人生,有时是带着新出的玻璃镜教他辨识星图,有时是捧着算学簿子考较他商税新法。
他总觉得累,却又贪恋她身体的温度,连她偶尔流露出的不耐,都像淬了蜜的针,疼得人发麻,又痒得舍不得躲。
去年冬至,他力排众议下旨册封她为摄政王王时,满朝文武的惊诧远不及他自己心跳得厉害。他知道,这不过是用一个虚名,换她多留片刻的借口。
不过伊雪月册封为王的消息并没有引起太多的轰动。由于雪月集团几乎掌控了整个国家的经济,大多数百姓的生计都与雪月集团有关,在很多百姓眼中,伊雪月本就是无冕之王,他们都不知道汉帝是谁。
如今在全国推行义务教育,课本上也只写有伊雪月的功绩,至于皇帝,那都是一笔带过,连个名字都不曾留下。
但是伊雪月的名字却是家喻户晓,就算是三岁小儿都知道大汉乃是摄政王伊雪月的地盘。
至于曹氏,在这两年改革中,曹氏成员逐步淡出朝廷,就连军方都已经淡化了曹氏的影响。
“有事早奏,无事退朝。”内侍尖细的唱喏声刚落,兵部尚书郭嘉已撩着绯色官袍出列。他手里的奏折泛着新纸的白,声音却带着久经沙场的沉厚:“陛下,摄政王,两年整饬,我大汉新增良田二十万顷,工坊三千座,适龄男丁已逾百万。漠北鲜卑近年频频叩关,西域诸国亦蠢蠢欲动,臣请伐!”
刘协的视线在奏折上停留片刻,那上面密密麻麻的字像会爬的虫子。他侧头看伊雪月,见她指尖在玉扳指上轻轻一点,便讷讷吐出两个字:“准奏。”
“陛下圣明!”郭嘉转向软榻,深深一揖,“摄政王,军机处已拟好三路进军策:北路出雁门关直捣鲜卑王庭,由上将军赵云统领;西路取玉门关连通西域,暂由兵部侍郎张辽节制;另有海路一支,乘新造的驱逐舰及运兵船自胶州湾出发,直抵辽东……”
“驱逐舰的试航数据呈上来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