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新编民间故事大杂烩 > 第1093章 木刻分身

第1093章 木刻分身(1/2)

目录

在彩云之南,澜沧江畔,有个叫“曼龙”的傣族寨子。寨子依山傍水,凤尾竹摇曳,芭蕉林葱郁,一派祥和。寨子里的人大多勤劳善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可凡事总有例外,寨东头就住着一个叫岩罕的懒汉。

岩罕这人,要说长相,倒也五官端正,身板结实,可惜全身上下,从头发丝到脚指甲,都透着一股懒劲儿。别人下田插秧,他躺在竹楼里听风;别人上山砍柴,他蹲在河边看鱼。他爹娘在世时,没少为他操心,临终前拉着他的手说:“儿啊,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你可得学着过日子啊。”岩罕嘴上答应得勤快,心里却嘀咕:“有那功夫,不如多睡会儿觉。”

爹娘走后,岩罕更是无人管束,家底儿很快被他坐吃山空。田地荒了,竹楼也漏了,他常常饿着肚子,看着别人家炊烟袅袅,心里又酸又妒。

寨子里最受尊敬的,是住在寨子西头的波温师傅。波温师傅年过六旬,是寨里最好的木匠,更有一手不外传的绝活——能雕刻出一个跟自己一模一样的“木刻分身”。这木人刀斧不伤,水火不侵,最神奇的是,它能像活人一样替主人干活。波温师傅年事已高,很多时候,都是他的木人分身在院子里锯木、刨料,他自己则悠闲地喝着茶,指导一二。

岩罕早就眼馋这门手艺了。他不止一次趴在波温师傅的篱笆墙外,眼巴巴地看着那个不知疲倦的木人干活,口水都快流出来了。“要是我也有这么一个,”他想,“那我岩罕岂不是成了曼龙寨最逍遥快活的人?”

于是,一个念头在他心里生了根:偷学这门手艺。

他开始变着法儿地接近波温师傅。今天送一串自己摘的野果,明天帮着提一桶水。波温师傅是个厚道人,见他“改过自新”,便不设防,有时还会让他打打下手。岩罕贼精,眼睛像锥子一样,死死盯着波温师傅的每一个动作。他记下了选什么样的香樟木,记下了雕刻人像时,哪一刀要深,哪一刀要浅,甚至连波温师傅在月圆之夜,对着木人念念有词的那些咒语,他都偷偷学了个七七八八。

半年后,岩罕觉得自己学得差不多了。他偷了家里最后一点值钱的银镯子,去镇上换来了最好的刻刀和一块上好的香樟木。

回到自己那破败的竹楼,岩罕关上门,兴冲冲地开始了他的“大业”。他照着镜子,一笔一划地画出自己的模样,然后挥动刻刀。他本就有些木匠底子,加上偷学来的技巧,七天七夜不眠不休之后,一个和他一模一样的木人果然诞生了。这木人眉眼、身高,甚至连嘴角那丝若有若无的懒散神情,都分毫不差。

岩罕激动得心都快跳出来了。他学着波温师傅的样子,在一个月圆之夜,点燃香烛,口中念着偷来的咒语。当最后一道咒语念完,那木人的眼睛猛地眨了一下,然后僵硬地转过身,对着岩罕微微躬身,喉咙里发出嘶哑的声音:“主人,有何吩咐?”

“成功了!我真的成功了!”岩罕狂喜得手舞足蹈。他指着门外乱草丛生的田地说:“去,把地里的草都拔了,把田重新犁出来!”

“是,主人。”木人转身,默默走下竹楼,拿起锄头,走向了田地。

从那天起,岩罕过上了他梦寐以求的生活。天一亮,他就对木人下令:“去,上山砍一担柴回来。”木人便扛着斧头出门。中午,他饿了,就吩咐:“去,河里打几条鱼。”木人便提着鱼篓下河。岩罕自己呢,则躺在竹楼的凉席上,嚼着槟榔,哼着小曲,看着木人汗流浃背地干活,心里别提多美了。

寨里的人都看傻了眼,大家议论纷纷,说岩罕是不是被什么神仙点化了,突然变得这么勤快。岩罕听着别人的夸赞,心里飘飘然,把爹娘的教诲和波温师傅的告诫忘得一干二净。

波温师傅其实早就看出了端倪。他不止一次看到岩罕的“分身”在干活,那木人虽然做得惟妙惟肖,但眼神里没有活人的光彩,动作也带着一丝僵硬。他找到岩罕,神色凝重地说:“岩罕啊,这‘木刻分身’是逆天而行,是借来的力气。我当年学这门手艺时,师傅告诫过我,最重要的一条禁忌就是:万万不可让木人沾上血。血是活人的精气,一旦木人尝了血,它就会产生魂魄,反过来吞噬主人的魂魄,取而代之!你千万要小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