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8章 一心为国(2/2)
先前被点名的费仲、飞廉等人亦觉与有荣焉。
他们素来自认是商朝真正的栋梁,却始终背负骂名。
此刻雷将他们与商容、闻仲、黄飞虎等人并列,众人无不挺直腰杆。
自觉当之无愧!
甚至暗忖:若能得天下人认可,纵使当场殒命亦无憾!
“臣本修真之士,于邱鸣山炼气,在深山中修身养性,不求显达于凡尘。”
雷的奏疏终于不再令群臣作呕。
然而……
他又开始自吹自擂了?
众臣稍感宽慰。
只要不再恶心他们,任他如何自夸都无妨!
反正无人采信!
“陛下与臣幼年相交,臣下山省亲时,陛下屈尊降贵,三临臣之居所,咨问当世要务,畅抒胸中抱负。臣感念知遇之恩,遂许陛下驱驰。”
嗤!
众臣心中皆是一声冷哼。
所谓“幼时相交”,岂非坐实了幸进之臣的身份?
还说什么三顾府、商议国事、抒发壮志……
乍听仿佛君臣相得,
可君王亲赴臣子家中,不正是自抬身价之举?
“王府军师,受任于潜邸之时,后破周都,奉命于危难之间,至今已一年矣。”
果然!
群臣脸上皆露出“不出所料”的神情。
方才自抬身价,如今便要自表功绩了?
佞臣终究是佞臣,除了谄媚逢迎,便是自吹自擂!
“陛下深知臣谨慎,此番又委以重任。受命以来,臣日夜忧虑,唯恐有负所托,损及陛下圣明,因而不敢接中大夫之职,仅愿担军师之任。”
还算识相!
听到此处,众臣终于等到推辞之语,勉强压下心中不快,只待稍后“助”他一臂之力!
“如今天下纷乱,纵有纤芥之疾,心腹大患唯有周国。此去西征,臣必竭尽驽钝,扫除奸凶,拆其都城,灭其族裔。”
又来自抬身价?
命你襄助张桂芳平定周国,你便称周国为心腹之患;
若派你征讨东夷,是否周国又成纤芥之疾?
朝堂之上,大多臣子对雷所言不以为然。
在他们眼中,东鲁、北地、西周皆为伯侯,
甚至认为西伯侯素有贤名,不应讨伐,而应和谈!
此乃大商多数贵族共识。
除少数人洞察西周崛起之势,余者皆不以为意。
至于雷所言“扫除奸凶,拆其都城,灭其族裔”……
在众人看来过于酷烈,非贤臣所为,实属酷吏行径!
可雷竟道:
“此乃臣报答陛下、尽忠殷商之本分。”
以灭族为己任?
众臣闻之心寒!
在他们心中,纵使周国有过,亦是贵族之列,
至多诛杀首恶,连姬昌都不该处死。
如今雷张口闭口便是灭族,令他们想起帝辛昔日酷烈手段。
相较之下,帝辛竟显得温和许多。
而此时,众臣却见帝辛眼中满是兴奋之色。
这……
本欲进谏之臣,一时皆踌躇不前。
“至于朝政得失、进谏忠言,乃商容、闻仲、费仲、飞廉等人之责。”
好家伙!
他只管灭族,余事皆推与他人?
“臣谢陛下委以讨贼平叛之任。若不成,甘受惩处,以彰陛下信义。”
表忠心竟至如此地步?
竟敢立下军令状?
如此一来,只要前线稍有不利,众人便可即刻弹劾雷!
众臣原以为抓住了把柄,顿时欣喜若狂!
“若无振兴德政之建言,则应追究商容、闻仲、费仲、尤浑等人怠慢之责,以明其过失。”
等等!
情况不对!
大臣们这才回过味来,雷这是在话里有话?
没有“忠言”,有人要负责。
没有“兴德”,也有人要负责。
那他若是失败,自然也要有人担责,但他压根没说要怎么承担啊?
这哪里是什么年轻雷,分明是只老谋深算的狐狸!
进退自如,就算受罚恐怕也只是做做样子吧?
“陛下亦当自行谋划,征询良策,明察善言,深切追念先王武丁的丰功伟业。臣若能听闻陛下如此,将倍感荣幸。”
既劝陛下听取谏言,又让陛下自行决断。
征询良策,明察善言。
好话都让他说尽了,可细细想来,跟没说又有什么区别?
“今当远行,面对奏章不禁泪下,不知自己所言为何。”
众臣以为雷的奏章终于到了尾声,有几人摩拳擦掌,准备弹劾雷。
就在这时,值守官员激动地咽了咽口水,继续宣读:
“臣唯有恭敬谨慎,竭尽全力,至死方休,以报答国家恩情!”
“轰!”
霎时间,满朝文武只觉脑中惊雷炸响!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此言一出,举朝震动!
此刻无人再想着弹劾雷,反而个个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每个人心中都在思索:
这真是一个奸佞之臣能说出来的话吗?
众臣先是哗然,甚至有些惊慌。
一个为了证明忠心连命都不要的佞臣,谁能不惧?
但随即他们又意识到一个问题——
能说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种话的,该是何等人物?
所有人的目光齐刷刷聚焦在雷身上,重新审视这个一直被当作奸佞的官员。
除了是陛下的旧部、偷袭过沣城、气死过梅伯、策划取消雅乐、立志要做灭族酷吏这些事……
他好像也没做过多少恶行?
从头到尾,除了这几桩事件,他不是回山修行,就是一心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