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突破困境(2/2)
大规模生产的第一道难关是原料供应。幽冥草只生长在归墟边缘,每日的采摘量有限;同频草的培育周期需要二十一天,现有的药田根本无法满足需求;而共鸣因子的提取更是耗时费力,十毫升血液才能提炼出一滴有效成分。
墨寒渊当即做出决断:“开放噬月空间的药圃。”那里的时间流速是外界的三倍,二十一天的培育周期缩短至七天。他带领和平卫队深入归墟,在迷雾海域建立临时采摘点,用净化符在幽冥草丛中开辟出安全区,每日能多收获三百斤新鲜药材。
共鸣因子的提取则催生了新的技术。阿澈发明了“共鸣蒸馏法”,将传承晶体放在蒸馏器底部,能让血液中的有效成分自动分离,提取效率提升了十倍。医谷的弟子们纷纷自愿献血,连隔离病房里的患者也要求参与,他们说:“就算不能立刻痊愈,能为药方出份力也好。”
工艺上的难题同样棘手。手工混合的效率极低,每人每日最多只能完成一百份药剂;而自动化装置的核心部件——灵脉珊瑚阀门,在连续工作十二小时后就会出现能量衰减。
苏璃月想起机械医者的纳米技术,虽心有芥蒂,仍决定借鉴其原理。她让阿里在阀门内壁镀上一层纳米级的传承能量膜,这种薄膜能自我修复,使装置的连续工作时间延长至七十二小时。当第一台改良后的量产设备启动时,银色的药液在透明管道中流淌,像一条治愈的河流。
四、质量把控:严苛的标准体系
量产开始的第十天,一批药剂突然出现了失效现象。苏璃月追查发现,是新采摘的幽冥草中混入了变种植株,其汁液的黑暗能量超标30%。她当即下令:“所有原料必须经过三重检测。”
检测体系很快建立起来:
第一重由药农完成,通过叶片颜色和气味初步筛选;
第二重由阿竹带领的团队负责,用银针测试药性,合格的药材会让银针泛起银光;
第三重由阿里的光量子设备进行最终确认,能量波动超出标准值0.1赫兹的立即销毁。
为了确保药效稳定,苏璃月在每批药剂中都加入了“追踪因子”——一种能在患者体内发出微弱信号的能量粒子。当药剂注入患者体内时,远处的监测站能实时接收信号,判断药物是否起效。
“这不是不信任,是对生命负责。”她在给各医疗队的信中写道。监测站的弟子们日夜守在屏幕前,当第一例患者的信号显示药物起效时,所有人都起立鼓掌,连空气都仿佛变得甘甜。
五、战前准备:救治的序幕
医谷的广场上搭建起百座临时药炉,每座药炉都由两名弟子看守,按照严格的时辰添加药材。银色的药雾在广场上空汇聚成云,与观星台的传承晶体遥相呼应,形成一道巨大的能量穹顶。
墨寒渊组织了五百人的配送队伍,每人配备三匹快马和十份应急药剂。“疫区的情况紧急,我们分三路进发。”他在地图上划出三条路线,分别通往东海、中原和西域,“每队都要有医师、武者和技师,确保药剂能安全送达并正确使用。”
苏璃月则在抓紧编写《药剂使用手册》。她用全息投影详细演示注射方法:“必须在患者膻中穴三指上方注射,那里是能量交汇点;注射后要引导患者冥想一刻钟,帮助药物与传承能量共鸣。”手册的最后,她特意加上了一句话:“医者之心,即药效之本。”
出发前夜,医谷举行了简单的誓师仪式。五百支药剂箱在月光下排列成阵,反射着圣洁的光芒。苏璃月举起第一支量产药剂,银色的液体在瓶中旋转:“这不是普通的药,是希望,是我们所有人用智慧和勇气凝结的希望。”
墨寒渊的断剑在仪式上划出银色的弧线,剑气将药剂箱上的符文全部激活:“此去前路未卜,但只要药剂在,希望就在。”当第一缕晨光染红天际,配送队伍的马蹄声惊醒了沉睡的山谷,五百道身影如离弦之箭,载着千万人的期盼,朝着疫区疾驰而去。
实验室里,苏璃月望着空荡荡的实验台,突然发现那盏燃烧了九十天的青铜灯,灯芯处结出了一颗透明的灯花,形状像极了绽放的本源花。她知道,这只是开始,真正的救治之战,才刚刚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