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没有终点……(1/2)
第二日天未亮,咸阳城的东门便已开启。
三辆马车碾过带着晨露的青石板路,车轮声在寂静的街巷里格外清晰。
最前面的一辆是秦明的座驾,宽敞的车厢里坐着秦明,诗诗,胡亥三人。
中间那辆装着秦明与诗诗的生活所需。
毕竟这次要去琅琊待半年的时间,所需要的东西还是不少的。
最后一辆马车则被胡亥塞得满满当当,从各种小零食到小玩意无所不有......
比起当初秦明带着扶苏的出门游历,这次的胡亥更像是出门旅游.....
倒也不是秦明区别对待,主要是目的不同嘛。
扶苏那次就是为了历练他才出的门,而这次的胡亥只是顺带捎上的......
胡亥时不时扒着车窗往外瞧,鼻尖几乎要贴到车窗的玻璃上。
玻璃是以前秦明根据偶然间出现在脑海中的记忆碎片,一步一步制作出来的。
随着大秦的逐渐稳定,这种在现在算是稀罕物的东西才逐渐推向整个社会......
“公子慢些,别碰着头......”
诗诗出声提醒。
秦明自从没有功夫每天进宫的时候,胡亥便经常往小院跑。
诗诗经常给胡亥投喂一些好吃的东西,因此胡亥对诗诗的感观很好。
像胡亥这种性格的孩子,他如果不讨厌或者喜欢一个人的时候,会对这个人非常的好。
而诗诗或许是因为年龄到了母性泛滥的年龄,所以对胡亥这个有些调皮的半大孩子非常喜爱。
因此两人之间的关系非常不错。
出了咸阳城,关中平原的风带着清香扑面而来。
胡亥突然推开车窗,吓得路边吃草的牛羊都抬起头望他。
“先生!你看那田埂上的人在做什么?”
他指着远处弯腰的农人,
秦明抬眼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
“那是在耕新田,今年关中雨水足,廷尉府下令,要把渭水边的荒滩再开出一些来,赶在秋收后种一茬冬麦。”
胡亥眨巴着眼,有些天真的问道。
“种地还要官府管?”
秦明点了点头,随即边起身便开口道。
“走,带你去看看。”
诗诗也跟着一起下了马车,从后面的马车里里取了顶草帽给胡亥戴上。
“日头毒,小心晒着。”
他们走到田边时,老农正直起腰捶背。
眼见三人气度不凡,身上的穿着一看就不是普通百姓,于是显得有些慌乱。
秦明主动出声问道。
“老丈,今年的收成能比去年多多少?”
闻言,老农黝黑的脸上堆起笑。
“托陛下的福,水渠通到了地头,去年收了三石,今年估摸着能多打半石!”
胡亥盯着老农手里的木犁,犁头是铁的,比宫里演武用的青铜剑还亮。
“这铁犁……”
“比木犁要快上不少。”
秦明继续道。
“宫里用的铜器好看,却不如铁器经用。
这天下百姓过日子,靠的不是鎏金铜鼎......
而是这铁犁、这水渠、这地里的粮食......”
胡亥没说话,只是看着老农又弯下腰,裤脚沾满泥点,却笑得实在。
他悄悄把怀里揣的蜜饯塞回袖中,方才还想着路上解馋,此刻倒觉得那甜腻有些扎手......
行至函谷关时,正赶上守军换防。
将士们列着方阵走过,甲叶相撞的脆响震得胡亥耳朵发痒。
他趴在车窗上上往外看,关内关外的商队排成长龙,车夫们正用官秤称着货物,竹筹上盖着“关市”的朱印。
“他们在缴关税?”
胡亥疑惑的声音响起。
“是,但不全是。”
诗诗指着一个背着药篓的人。
“你看那位医者,他带的草药是免税的......医人者,助民生也......”
她声音温软,却比秦明的话更让胡亥听得进去。
忽有一阵喧哗,几个兵卒正围着一辆马车争执。
三人走过去看,原是个楚地商人,车厢里藏了几匹蜀锦,却没带通关文书。
商人急得满头汗,说着还有些生硬的秦话。
“小的是第一次来,不知规矩……”
“按秦律,没‘传’要罚没货物。”
看见秦明他们准备过来看热闹,便有将士准备上前驱散。
但看到秦明腰间的令牌时,又突然停下脚步。
令牌不是很认识,但绝对是他们惹不起的存在......
守军校尉拱手向秦明行礼,秦明微微颔首。
胡亥拉了拉秦明的袖子,眼里带着求情的意思。
孩子总归是有些心软,况且他在宫里见惯了法外开恩。
秦明却摇了摇头,对商人道。
“你从江陵来,沿途的驿站该有告示,通关需持‘传’。
这次罚半,余下的让驿站帮你补‘传’。
记住,大秦的律法,对谁都一样。”
商人千恩万谢地去了。
胡亥有些失落。
“先生,他挺可怜的......”
“可怜?”
秦明指着关内的商队。
“那边有赵地的盐商,带了三百石海盐,那边是燕地的工匠......
他们都按规矩办了,若纵容了一个,对其他人公平吗?
大秦的律法不是为了为难谁,是为了让这天下的车轮,都顺着辙走......”
胡亥低头看着脚底下的车辙印,深深浅浅,却都朝着一个方向......
走至中原地界时,遇上一场暴雨。
三人在一处乡邑的驿馆避雨,夜里听得隔壁屋有哭声。
胡亥披着衣服去看,秦明与诗诗在他身后跟着。
是个妇人抱着发高烧的孩子,汉子急得直搓手。
这种天气,一时间根本没法带孩子去看医。
诗诗摸了摸孩子的额头,回头对秦明点头。
秦明从袖子里取出了一个小瓷瓶,倒出三粒药丸。
“用温水化了灌下去,明早就能退。”
妇人半信半疑,汉子却麻溜的接过药丸。
“这位先生看着是贵人,不会骗咱们。”
这话是故意说给秦明他们听的,还有就是他此时实在是没别的办法了......
不出意外,天亮时孩子的烧退了。
妇人要磕头谢恩,却被诗诗拦住。
汉子非要把随身仅有的半袋新麦塞给他们,依旧被秦明他们给拒绝了......
“先生,你那药丸是什么做的?”
路上,胡亥忍不住问。
“是用草药熬制专门用来治疗发热的。”
秦明顿了顿继续道。
“这天下每种草木都有它的用处,就像每个人,哪怕是乡野村夫,也能守着一方土地过日子。”
他看了眼胡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