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舆论压力(1/2)
“同时,另辟版面,详解新政条款,尤其是均田令与租庸调法之利,对比旧日租佃之弊。要让天下人明白,朝廷新政,非为与民争利,实乃夺豪强之利以惠万民!”
“再将马周在河北如何不畏强权、秉公执法的事迹,稍加润色,传于报端。朝廷需要一把刀,也需要一个榜样!”
属官心神激荡,领命而去。他们深知,太子此举,是要借助这新生的《贞观民报》,将舆论的主动权彻底从世家大族把持的清议、诗社手中夺过来,牢牢掌握在朝廷手里!
数日后,新一期的《贞观民报》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大唐各地引起了前所未有的轰动。
那上面记载的事情,有细节,有人证,有因果,远比街头巷尾的流言蜚语更令人信服。
茶楼酒肆,驿站码头,识字的人大声朗读,周围的人听得目瞪口呆,继而义愤填膺。
“原来如此!那崔家竟是这般恶毒!”“我就说嘛,朝廷给我们分田,怎会是坏事?”“马青天真是好官啊!”
舆论的风向,开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力度,向着朝廷,向着新政,猛烈吹拂。
……
河北,贝州。
马周也收到了快马送来的最新一期《贞观民报》。他看着头版那详实有力的报道,心中感慨万千。
太子殿下这一手,堪称神来之笔!这比发十道申饬诏书更有力量!
他立刻下令:“将这份民报,大量抄写,张贴于各州县城门、市集!派胥吏下乡,于乡民聚集处宣讲!
要让每一个百姓都知道,朝廷在做什么,为何而做!也让那些宵小之辈知道,陛下和殿下洞若观火,容不得他们颠倒黑白!”
民报的到来,如同给马周和他的团队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也给了河北百姓莫大的信心。而对于那些残余的世家势力而言,这报纸却如同催命符一般,让他们感到了彻骨的寒意。
他们发现自己再也难以轻易蛊惑人心,舆论的高地,已然易主。
然而,经济的命脉,世家仍试图扼住。新政清丈田亩,触动了他们的根本利益——土地和依附于土地的佃农。
一些大族开始采取更隐蔽的手段:暗中提高借贷利息,囤积居奇粮食物资,甚至威胁那些接受了朝廷分田的佃户,断掉他们原本赖以生存的短工渠道。
马周很快察觉到了这种经济上的暗流。他再次上书东宫,陈说困难。
李承乾的回信很快,除了继续调拨钱粮支援外,更提出了一项新的策略:
“……孤已奏请父皇,擢升你暂领河北道转运副使,协理漕运、盐铁之事。自隋末以来,河北经历战乱,如今过去不过二十年,民生凋敝,今又逢新政,旧有商路必有梗阻。
可借此身份,优先调配官仓存粮,于各州设立‘平准仓’,平抑粮价;招募流民,以工代赈,兴修水利道路,由朝廷支付钱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