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马周到任(1/2)
“郑公在朝,如烈日当空,魑魅魍魉自然难以遁形。然则,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那位大儒缓缓捋须,声音低沉,“长安城中,同情我等、或与太子新政有隙者,大有人在。或可联名上书,陈说新政峻急之弊,言其‘苛察扰民’、‘与民争利’,动摇圣心?
再者,东宫那位,毕竟年轻,岂能无懈可击?其身边属官,难道个个清廉如水,毫无破绽?总能找到些由头,分其心神,掣其肘腋。”
崔弘度点头:“长安之事,便需诸位同心协力,多方奔走。至于河北…”
他眼中精光一闪,“便让那马周,先尝尝我等为他备下的‘软钉子’吧。
要他知晓,这河北的水土,不是他一个寒门子弟轻易能服得住的。
我等要让天下人知道,太子所为,乃是苛察酷烈,动摇国本,非明君仁政之所为。这‘与民争利’、‘苛待士人’的名声,总要想办法,给他坐实几分。”
密议持续良久,一条条针对马周、针对新政的软钉子、绊马索被精心设计出来。没有刀光剑影,却更显阴毒致命。
几乎同时,东宫书房。
李承乾听着内侍的密报,关于几家世族频繁的信使往来,关于某些诗社茶楼越发“风雅”的聚会。
“果然开始了。”他指尖轻轻敲击着桌面,发出规律的嗒嗒声,“釜底抽薪不行,便想用温水煮青蛙?用官僚体系的惯性和地方的盘根错节来磨灭孤的新政?”
他冷笑一声:“孤岂会没有准备?”
“传令,”李承乾目光锐利,“让核验房将近年来科举中第、却因缺乏背景而候补或沉沦下僚的寒门子弟名单整理出来,尤其是籍贯在河北、山东一带者,拣选其才具尚可、背景清白者,火速调往河北,充入马周麾下,听其调遣!”
“再令,将东宫名下皇庄、以及此次抄没崔氏部分田产,作为‘试点’,率先严格按照新政章程,清丈分配,树立样板。所得钱粮,部分用于补贴北上寒门官员俸禄,部分用于招募流民兴修水利。要做给天下人看,离了世家,朝廷能做得更好!”
“另外,”李承乾顿了顿,眼中闪过一抹厉色,“让百骑司盯紧那些跳得最欢的所谓‘名士’、‘大儒’,搜集其言行。若有公然非议朝政、煽动对抗者…记录在案,随时报于孤知。”
一道道指令发出,如同弈棋落子,应对着对方无声的布局。
李承乾深知,与世家大族的战争,前线在河北的田垄乡间,在州府的文书案牍之间,同样也在长安的茶肆酒楼,在士林的清谈舆论之中。
这是一场全方位的较量。
他走到窗边,东方已现出鱼肚白。黑夜终将过去,但黎明之后的较量,只会更加复杂和残酷。
“来吧。”李承乾轻声自语,迎着晨光,目光坚定如磐石。
“让孤看看,是你们千年世家的根基厚,还是孤这大唐太子的意志坚!这天下,终究要变一变了。”
……
数日后,马周抵达河北第一站——贝州。
刺史张俭率属官出城相迎,礼数周到,态度恭谨。
然而,马周敏锐地察觉到,在这份恭谨之下,隐藏着一种难以言说的疏离与审视。
这让马周心中一跳,地方官官吏腐化这么快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