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中国野史大甩卖 > 第37章 周郎赤壁:江东英魂

第37章 周郎赤壁:江东英魂(2/2)

目录

周瑜知道曹操信了,心里很高兴,却还有一个顾虑:火攻需要东南风——当时正是深秋,大多刮西北风,要是没有东南风,火船不仅烧不到曹军,反而会烧到自己。他每天站在船头,望着江面,眉头紧锁,心里暗暗祈祷:“上天要是保佑江东,就赐一场东南风吧!”

诸葛亮见周瑜忧心忡忡,笑着说:“都督不用着急,我懂天文地理,能借到三天东南风,帮您破曹。”周瑜虽然不信“呼风唤雨”,但知道诸葛亮精通天文,或许真有办法,就请他在南屏山搭起祭坛,准备“借风”。

果然,到了约定火攻的那天,三更时分,江面上突然刮起东南风,风力越来越大,吹得战船的旗帜哗哗作响。周瑜站在船头,感受着迎面而来的东南风,眼里闪着精光,立刻下令:“黄盖率领二十艘火船,装满硫磺、硝石、干柴,外面用青布盖好,插青牙旗,向曹营进发;程普带大军跟在后面,等火起后进攻;韩当、周泰各带一队战船,分别拦截曹军的左右两翼!”

黄盖领命,带着二十艘火船,借着东南风,快速向曹营驶去。曹军的哨兵看到有战船驶来,船上插着青牙旗,以为是黄盖来投降,没阻拦,还赶紧报告曹操。曹操很高兴,亲自走出营帐,站在船头,等着黄盖来投降。

等火船开到离曹营水寨不到二里地时,黄盖大喊一声:“点火!”二十艘火船上的士兵立刻点燃干柴,然后跳上小船,划着返回自己的阵营。火船借着东南风,像离弦的箭一样冲向曹军水寨。

曹操看到火船冲过来,才知道上当,大喊:“不好!是火攻!快把铁索砍断!”但已经晚了——曹军的战船大多用铁索连在一起,没法移动,火船一撞就着,火焰瞬间蔓延开来,浓烟滚滚,把半边江面都染红了。

曹军的士兵大多是北方人,不会游泳,看到战船着火,纷纷跳江逃生,不是被淹死就是被烧死,惨叫声不断。周瑜带着大军跟在后面进攻,江东的水军像老虎冲进羊群一样,杀了无数曹军。曹操见大势已去,只好带着残兵从陆路逃往华容道,一路上丢盔弃甲,狼狈不堪。

赤壁之战,周瑜用三万精兵打败了曹操的二十多万大军,烧毁曹军战船几千艘,杀了、俘虏了几万曹军,彻底粉碎了曹操统一江南的计划。这一战,也成了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周瑜的名字从此传遍天下。

赤壁之战后,曹操退回北方,留下大将曹仁、徐晃驻守南郡(今湖北荆州),派乐进驻守襄阳,想保住荆州北部,等机会再打江东。周瑜知道,南郡是荆州的战略要地,不夺取南郡,就会威胁江东诸郡的安全,立刻率领大军北上,围攻南郡。

南郡的城墙又高又厚,护城河也深,曹仁还是曹操手下的名将,勇猛善战。他知道周瑜要来进攻,早就做好了准备:下令士兵加固城墙、囤积粮草,还在城外设了好几座营寨,互相支援。

周瑜的大军到了南郡城下,看到城防坚固,对程普说:“曹仁坚守不出,要是强行攻城,肯定会伤亡惨重。得先攻破他城外的营寨,切断他的外援,再把他包围起来。”程普点头同意。

第二天,周瑜派韩当进攻城外的西营,曹仁果然带兵来支援。韩当边打边退,把曹仁引到伏击圈。周瑜早就带着精兵埋伏在两边的山谷里,等曹仁进入伏击圈,立刻下令:“放箭!”一时间,箭像下雨一样射下来,曹军大乱。周瑜带着军队从山谷里冲出来,和韩当一起夹击曹仁。

曹仁虽然勇猛,但挡不住江东军队的两面夹击,只好带兵突围,退回南郡城内。这一战,江东军杀了一千多曹军,占领了西营。但周瑜没趁机攻城,而是下令把南郡团团围住,切断了粮草运输的通道。

曹仁知道“长期坚守肯定会失败”,就想了个计策:派徐晃带一支精兵,偷偷出城,绕到周瑜大军的后方,想偷袭江东军的粮道。周瑜早就预判到曹仁会这么做,提前派周泰带一队战船驻守在长江岸边,监视曹军的动向。

徐晃带着军队走到长江岸边,刚要渡河,就被周泰发现了。周泰带着军队杀出来,徐晃没防备,被打得大败,只好退回南郡。曹仁见偷袭不成,心里更着急了,但还是坚守不出。

双方僵持了一个多月,周瑜见南郡城里的粮草快用完了,决定发起总攻。他亲自督战,下令士兵架起云梯,猛攻南郡的城墙。曹仁亲自登上城墙防守,手里握着大刀,杀了好几个江东士兵,高声喊道:“曹子孝在这里,谁敢攻城!”

周瑜在城下看到曹仁勇猛,心里暗暗称赞,但还是下令:“弓箭手,射箭!”江东军的弓箭手一起射箭,箭雨射向城上。曹仁赶紧躲到城墙的矮墙后面,但还是有不少曹军士兵中箭倒下。

就在这时候,城上有个曹军将领瞄准周瑜,一箭射了过来。周瑜正专注地指挥攻城,没防备,箭正好射中他的右肋,鲜血瞬间浸透了战袍。身边的士兵大惊,赶紧把他扶起来,想把他送回中军帐。周瑜却推开士兵,咬着牙说:“没事!攻城要紧!”

他忍着剧痛,继续指挥士兵攻城。曹仁在城上看到周瑜中箭却不退兵,心里也生出一丝敬畏,但还是下令加强防守。江东军见都督中箭还坚持指挥,士气大振,攻城更猛了。

但周瑜的伤势太重,最后还是支撑不住,昏迷过去。身边的人只好把他抬回中军帐,请军医治疗。军医检查后说:“都督的箭伤很重,需要静养几个月,不能再带兵打仗了。”

消息传到城里,曹仁很高兴,认为江东军没了首领,立刻决定带兵出城,偷袭江东的营寨。当天晚上,曹仁带了五千精兵,偷偷打开城门,向江东的营寨摸去。

可他不知道,周瑜早就料到曹仁会趁机偷袭。他虽然卧病在床,但对军务还是了如指掌,提前对程普说:“曹仁见我受伤,肯定会来偷袭,你可以在营寨外设伏阻击。”

曹仁带着军队摸到江东营寨外,看到营寨里灯火昏暗,以为江东军没防备,立刻下令:“冲!”五千曹军一下子冲了进去,却发现营寨里空无一人,只有几座空帐篷。曹仁心里一惊,大喊:“不好!中计了!”

话音刚落,营寨外突然火光冲天,程普带着大军杀出来,大喊:“曹仁别跑!”曹军大乱,争相逃命。曹仁拼命厮杀,才杀出一条血路,退回南郡城内,五千精兵只剩下一千多人。

经过这一战,曹仁的兵力大损,南郡城里的粮草也没了,士兵的士气很低落。曹仁知道南郡守不住了,只好在当天夜里带着残兵突围,逃往襄阳。

第二天早上,周瑜在病床上得知曹仁已经逃走、南郡被攻破的消息,立刻挣扎着起来,对身边的人说:“快,扶我去南郡城!”身边的人劝道:“都督伤势还没好,需要静养。”周瑜说:“南郡是江东的屏障,我必须亲自进城,安抚百姓、稳定军心。”

在身边人的搀扶下,周瑜登上了南郡的城墙,脸上露出了笑容。他对程普说:“南郡攻破了,江东再也不用怕北方的威胁了!”程普看着周瑜苍白却坚定的脸,心里感叹:“公瑾真是江东第一名将啊!”

南郡之战,周瑜虽然身受重伤,却用出色的谋略和顽强的意志打败了曹仁,夺取了南郡,为江东巩固了在荆州的地盘。这一战之后,周瑜在江东的威望达到了顶峰,孙权亲自派人来慰问,还封他为偏将军,兼任南郡太守。

夺取南郡后,周瑜并没有放松警惕。他知道,刘备集团在赤壁之战后,趁机夺取了荆州南部的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个郡,势力越来越大,已经成了江东潜在的威胁。

有一天,周瑜给孙权上奏章,提出“软禁刘备”的计策:“刘备是天下的枭雄,还有关羽、张飞这样的猛将,时间长了肯定会成为江东的祸患。不如把刘备召到吴郡,用联姻的名义把他软禁起来,再拆分他的部下,让他成不了事。”孙权看完奏章,心里犹豫——他既担心刘备成为后患,又怕软禁刘备会引起天下诸侯的不满,只好回复周瑜:“这事得从长计议。”

周瑜见孙权没采纳,心里虽然有顾虑,但没放弃。他又提出“征讨蜀地”的计划:“曹操刚打败仗,元气还没恢复;刘备虽然占据了荆州四个郡,但根基还不稳固。我愿意和奋威将军孙瑜一起率领大军西征,夺取益州(今四川),再和凉州的马超联合,一起夹击曹操,这样就能平定天下了。”

孙权见这个计划雄心勃勃,立刻同意了,下令让周瑜筹备征讨蜀地的事宜。周瑜接到命令后,不顾箭伤还没好,马上开始准备:派人勘察从南郡到益州的路线、清点粮草、整编军队,忙得不可开交。

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周瑜的准备工作全部完成,率领军队从南郡出发,前往吴郡,想向孙权汇报征讨蜀地的计划,然后就带大军西征。但是,走到巴丘(今湖南岳阳)时,周瑜的旧伤突然发作,胸口剧痛难忍,又昏迷了过去。

军医赶紧治疗,却没什么办法——周瑜的箭伤本来就深入肺腑,之前又因为南郡之战、筹备西征劳累过度,伤势早就恶化了。当天晚上,周瑜从昏迷中醒来,知道自己时间不多了,就召来心腹将领,叮嘱道:“我死之后,你们要辅佐主公,坚守江东,不要轻易征讨蜀地。刘备虽然是盟友,但不能轻信,要时刻提防。”

接着,他又写下遗书,派人送到吴郡,交给孙权。遗书上写道:“我周瑜是个普通人,承蒙主公特别看重,把心腹重任交给我,让我统领军队,我的志向是扫平天下,和主公一起成就大业。现在不幸中途去世,留下无尽遗憾。希望主公亲近贤臣、远离奸臣,愿意听别人的意见,坚守江东,等待合适的时机。要是曹操再来进攻,可以任命鲁肃为将领,他很有远见,能保住江东。”

写完遗书,周瑜望着窗外的长江,眼里满是遗憾。他想起和孙策相识的少年时光,想起赤壁之战的火光,想起南郡城墙上的厮杀——他还有太多抱负没实现,却终究没逃过命运的安排。

建安十五年十二月,周瑜在巴丘去世,年仅三十六岁。

消息传到吴郡,孙权悲痛欲绝,亲自到江边迎接周瑜的灵柩,趴在灵前大哭:“公瑾,江东失去你,就像断了一只胳膊啊!”江东的百姓听说周瑜去世的消息,也纷纷落泪——他们都知道,正是这位年轻的都督,在赤壁之战中救了江东,让他们免受战火的苦难。

周瑜的灵柩被安葬在庐江舒县,和他的父亲周异葬在一起。孙权为了表彰周瑜的功绩,追封他为平虏伯,还让人在周瑜的墓前立碑,碑上刻着“江东柱石,周郎之墓”八个大字。

后来,陈寿在《三国志》中评价周瑜:“周瑜、鲁肃建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实奇才也。”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亦赞道:“周瑜之破曹操,非惟其智,亦其勇也——中箭仍能指挥若定,非勇将不能为也。”

千百年来,人们记住了赤壁之战的火光,记住了南郡之战的勇猛,记住了那位“长壮有姿貌”“曲有误,周郎顾”的江东英魂。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