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大秦帝母:系统助我改写历史 > 第239章 蒸汽机

第239章 蒸汽机(1/2)

目录

一个月后,军工坊的铜钟声格外响亮。公输般捧着三个层层叠叠的木匣,鬓角还沾着铜屑,却难掩眼底的兴奋:“太后!所有规格的延时齿轮都成了!”

赵姬正对着图纸核校尺寸,闻言抬眼笑道:“打开瞧瞧。”

木匣次第展开,最小的齿轮只有拇指大,齿牙细如发丝;中等的巴掌大小,轴芯嵌着羚羊角;最大的竟有碗口粗,边缘镀着层亮闪闪的铅锡。公输般拿起小齿轮往指尖一放,轻轻一吹,齿轮便“咔嗒”转起来,转满十圈才缓缓停下。

“小规格的做了两百个,每个都过了规尺,误差不超半息。”他又掂起大齿轮,“这大家伙最费功夫,青铜坯锻打了整整七日,齿牙间距分毫不差。昨日试了联动装置,带得动三十斤重的铸铁壳,转上百圈也不卡壳。”

忽兰扛着个空炮架进来,粗声粗气地说:“刚好!把这大齿轮装上试试!”他指挥士兵固定齿轮,又塞了根引线进去,“太后瞧好,这次定个十息延时!”

齿轮转动的轻响混着炮架的铁声,十息刚到,引线“滋”地燃起火星。忽兰拍着大腿笑:“成了!以后投石机抛出去,落地正好炸开,再不用掐着时辰算引线了!”

猫小统从赵姬袖中探出头,碧绿的眼珠扫过齿轮:“检测合格率98.7%,适配所有规格霹雳弹。建议批量生产时,用流水线分工——甲组铸坯,乙组锉齿,丙组装轴,效率能提三成。”

赵姬把这话转给公输般,他连连点头:“墨家早就这么干了!弟子们分了三拨,最快一日能出五十个小齿轮。对了太后,齿轮的事了了,咱们是不是该专心攻蒸汽机了?”

“正合我意。”赵姬合上图纸,“去告诉工匠们,歇三日,三日后卯时,咱们开工造蒸汽机!”

三日后的军工坊,比往日更热闹。公输般领着弟子们拆了旧的蒸汽机样机,铜制气缸上还留着上次试验时炸裂的裂痕。“症结就在这密封!”他指着气缸与活塞的缝隙,“上次用麻布裹松香,蒸汽一冲就漏,压力根本上不去。”

忽兰蹲在旁边,手里捏着块石棉:“前几日从西域商队弄来这玩意儿,说是防火还密封,要不要试试?”

公输般眼睛一亮,当即剪下块石棉,裹在活塞上:“这东西看着像麻,摸着却滑溜,烧红了都不燃,正好合用!”他往气缸里倒了些水,盖紧盖子烧起来,不多时,活塞竟“噗噗”往上顶,带动着旁边的木轮转了半圈。

“动了!动了!”弟子们欢呼起来,公输般却皱着眉:“力道还是不够。得加粗气缸,再把蒸汽管改粗些,让蒸汽跑得更快。”

赵姬看着木轮转动的轨迹:“不如在蒸汽管上装个阀门?像水车的闸门那样,能控制蒸汽流量,想要快就开大点,想慢就关小点。”

“太后这主意绝了!”公输般抓起刻刀就在木模上挖了个凹槽,“就用青铜做阀门,开关时还能听见‘咔嗒’声,好记!”

接下来的两个月,军工坊几乎日夜不歇。赵姬隔三差五就来看看,有时蹲在炉边看工匠锻打气缸,有时拿着图纸和公输般争论管道走向。忽兰则派人从各地搜罗奇物——从蜀地弄来的坚韧麻绳,从百越寻来的耐腐木料,甚至从匈奴换来了整块的牛角,用来做活塞的轴芯。

又是一个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照进工坊时,公输般猛地拉开闸门。只听“嘶——”的一声,蒸汽如白龙般冲进管道,粗如儿臂的活塞疯狂往复,带动着沉重的铁轮“咕噜噜”转起来,转得越来越快,竟连带着旁边的抽水机也“哗哗”抽起水来,水柱直喷丈高。

“成了!”公输般扔掉扳手,满脸烟灰却笑得开怀,“连续转了三个时辰,密封没漏,压力没减,这蒸汽机成了!”

赵姬走上前,指尖轻轻碰了碰滚烫的气缸,又迅速收回:“能带动多大的船?”

“至少能拉三艘货船!”公输般指着铁轮,“这轮轴要是安在船上,再配上明轮,不用风帆不用桨,一日能跑百里!”

忽兰挠着头笑:“那以后运霹雳弹去东海,可就快多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