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母亲的心(1/2)
第120章母亲的心
她实在是想不明白,他从何处带回来的这个孩子?
虽然这一轮次所发生的事,已经同先前书中所写的没有半分关系,可框架脉络应该还在。
周窈窈搜肠刮肚,也想不出来这孩子到底是哪儿来的。
尤其是,这孩子还穿着杏黄的衣袍。
黄色不是谁都能穿的,只有皇室才能上身,若是平民穿着黄衣,便是藐视皇家威严,死路一条。
周窈窈抿紧唇,不想胡思乱想,但是还是控制不住自己。
那孩子,显然和他是有关系的。
可什么关系呢?明明,他还特意留住自己,想要留下个孩子。
这是这么久以来,周窈窈第一次见他反悔自己的诺言。
可是转眼间,他就带了别的孩子入宫。
芽春低声提醒她:“娘娘,宜龄殿到了。”
周窈窈“哦”了一声,擡脚往里走,忽然间反应过来,她所居住的,是宜龄殿。
芽春见她猛地停住脚步,以为她有哪里不适,忙问道:“娘娘,您怎么了?”
周窈窈没有回答,只是反复咀嚼着宜龄殿三个字。
芽春看着周窈窈嘴角微勾像是笑了,又突然间沉下脸来,似哭非哭的,暗道一声不好,想要转身去唤太医时,却被周窈窈一把拉住。
“放心吧,我没事。”
她只是发现了自己先前从未留意过的一处细节。
女子稳了稳心绪,擡起双眼,定定地望着宫殿正上方悬挂的那块牌匾,上面“宜龄殿”三个字,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
原来,那么早的时候,他这个不信鬼神的人,已经在祈求她的平安了。
周窈窈咬了咬唇,鼓起勇气朝芽春道:“你一会儿去御书房,请皇上过来用膳。”
见芽春满脸震惊,周窈窈也知道自己此举实在太过突兀。
但她望了自己的小腹一眼,就像里面真的已经有了个孩子一样,还是坚决道:“按我吩咐的做。”
如果她注定要留下一个孩子的话,无论如何,她都要趁皇上对她的感情还在时,为孩子把路铺好。
她不能长久的陪伴他,也不希望他因为自己的离去而有什么怀念之情,可她毕竟是孩子的母亲,为孩子着想,人之常情。
那个莫名其妙出现的杏黄衣衫的孩子,她一定要询问清楚。
*
杏黄色衣衫的孩子一路朝御书房去,缓步进了里间,朝殷岃行了一礼,怯生生地道:“皇伯父安好。”
殿试刚过,状元、榜眼、探花均已点出,殷岃通宵忙了好几日,连面都没功夫净,下巴上一圈青黑,胡茬已经有了二指深。
见到这孩子来,他才从堆积的奏折中擡起头,望向来人。
这孩子虽然只有五六岁大,但说话吐字清晰,语句连贯,很少有颠三倒四的情况出现,殷峁对他这唯一的孩子,倒是真的用了心。
“嗯,你来了?”
殷岃望他身上打量了两眼,随即又低下头,提起朱笔,批阅奏折,低声道:“这几日在宫中,住的可还习惯?”
孩子忙道:“宫人照料妥当,宫殿华丽非常,岂有不习惯之理?多谢皇伯父。”
说着,那孩子又朝殷岃行了个大礼。
席临然和喜颜在一旁,望着这个孩子,眉头直蹙。
那孩子来问安之后就去殷岃给他学堂了,临走前,甚至还朝席临然颔了颔首,以示礼节。
待那孩子一走,席临然立刻变了脸色:“皇上,这孩子留不得,若是他同殷峁一般愚钝也就罢了,可他进退知礼,小小年纪就胆识过人,与殷峁大有不同,现在不除,日后必成大患。”
殷岃头也不擡,手中朱笔不停,低声道:“你的意思是,朕还斗不过一个五六岁的孩子?”
席临然忙拜伏谢罪:“臣当然不是此意。”
殷岃终于停下笔,擡眼瞥了他一眼:“起来吧,这孩子聪颖,确实超乎朕的意料,但朕不愿动他的原因,是他没有藏拙。”
见席临然面带疑惑,殷岃继续道:“这般聪颖的孩子,若是装傻充楞,朕是瞧不出来的,正是因为他没有藏拙,朕才肯定,他眼下对朕绝无二心,他只能依靠朕。”
说着,他又垂下了头:“你不是说找到那孩子的时候,他的师父已经被杀,他正在四处躲藏吗?他肯定也知道外间凶险,知晓该怎么做,才是对自己最有利的。”
席临然明白过来,但还是有些犹豫:“您莫不是想,培养这孩子,让他以后辅佐储君?”
殷岃默认。
席临然和喜颜对视一眼,不说话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