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重回八一小山村,日常过日子 > 第287章 小小摊贩

第287章 小小摊贩(2/2)

目录

但这兴奋劲没持续多久,内部矛盾就爆发了,谁都想去坐余坤安的自行车后座。

“我要跟着老叔骑车!”

“我也要~”

“我先说的!”

“我是小的,该我坐!”

一个个争得面红耳赤,像一群炸了毛的小公鸡。

最后还是余文泽提议来‘石头剪刀布’,谁赢了谁先坐,轮流来!这才平息了这场争端。

最后余文波险胜,在兄弟姐妹们羡慕嫉妒的目光中,猴子般蹿上了余坤安的车后座。

余坤安蹬着自行车,余文波坐在后面,一只手紧紧抱着余坤安的腰,另一只手还不忘朝着马车上的孩子们做鬼脸,得意非凡。

“老叔!快点!再快点!超过他们!”他迎着风大喊。

余坤安笑着加了把劲,自行车立刻轻盈地超过了慢悠悠的马车,将一车孩子的惊呼和羡慕甩在身后。

余文波正张开嘴哈哈大笑,不料灌了一口凉风,呛得他连连咳嗽,这才老实了些。

可安静了没两分钟,他的话匣子又打开了,从路边的野花说到天上的云彩,自问自答,叭叭个不停。

有余文波这个人工喇叭在,这一路上倒是一点也不寂寞。

马车路过村道,遇到相熟的小伙伴在路边玩,车上的孩子们立刻扯着嗓子朝人家喊:

“哈哈哈,我们要去城里玩啦!”

“哦哦哦!进城咯……”

就连自行车上的余文波,都走出老远了,还要扭着脖子朝后喊,身子歪斜得让余坤安不得不轻吼一句:“给我坐稳了!再乱动就让你下车走路!”

这小子这才彻底消停。

一路上,一家子人的欢声笑语,成了乡间小道上最引人注目的风景,引来不少路人的驻足。

等进了城里,孩子们的声音不自觉地低了下去,取而代之的是一双双充满惊奇的眼睛。

一个个脖子伸得老长,小脑袋左右转动,看什么都新鲜。

大人们虽然也好奇,但都努力维持着矜持,只是目光不住地打量着两旁,不像孩子们那样毫不掩饰的兴奋。

街道两边都是店铺,一家挨着一家。除了这些店铺,还有不少小贩直接在路面上摆起了摊子。

路上的人来来往往,有的慢悠悠地走着,有的骑着自行车“叮铃铃”地穿梭。

“哇!糖油果子!老叔,是糖油果子!”

眼尖的余文波第一个发现目标,指着路边一个支着油锅的小摊大叫起来。

今天一家人开开心心进城玩,图的就是个高兴。

余坤安在孩子们叽叽喳喳、吵着要这要那的呼喊声中,把车停了下来,花了一块钱,买了一大纸包糖油果子。

摊主麻利地用旧报纸折成一个锥形筒,装了满满一大包,递了过来。

他把糖油果子,递到马车上,笑着招呼大家:“来来来,都尝尝这糖果子!闻着香……嗯,吃起来也香得很,就是有点硬,你们吃的时候可得悠着点,小心别把牙齿硌掉了!”

有了吃的暂时堵住了孩子们的嘴,队伍里都是满足的咀嚼声,不再吵吵嚷嚷。余坤安这才带着他们往南丰路赶去。

这处院子,除了余父来帮忙收拾过,其他人都是第一次见。

“阿爹,这是谁家的房子?真漂亮!”余文源仰着头,好奇地问。

余坤安一把将儿子抱起来,让他能看得更远:“傻儿子,看清楚了,这是咱们自己家的房子!喜不喜欢?”

“喜欢!我们家的!”余文源搂着他的脖子咯咯笑。

余文涛已经兴奋地在院子里跑了一圈,冲过来大喊:“哇!老叔!你也太牛了!在城里还有一个家!”

余坤安嘴角一抽,直接一记爆栗送给他:“什么叫还有一个家?不会说话就别说了!”

余文涛揉着脑袋,一脸不服气:“我又没说错话!”

尽管屋子里还空荡荡的,但丝毫阻挡不了家人的热情。

王清丽、老太太跟着余母、大嫂二嫂,从前院转到后院,再转到前院,然后指着院子里空着的土地,热烈地讨论。

“这块地朝阳,种点小葱韭菜好!”

“这边可以搭个架子种丝瓜。”

连老太太都兴致勃勃地规划着:“等回去,把家里那棵刺玫花,移些过来种上,院子里有点花草才像样。”

一家人正说说笑笑,张婶提着几个粽子笑呵呵地走了进来:“哎哟,安子,今天家里这么热闹!我听着声儿就过来了,过节了,尝尝我包的粽子。”

都不用余坤安在中间搭话介绍,几个女人一碰面,立马就热络地聊开了。

张婶一个劲儿地夸老太太有福气,儿孙一大群,热热闹闹的。

老太太也有来有往,直说张婶才是真正有福之人,住在城里,家里还有人捧着铁饭碗,工作稳稳当当的……

余坤安看着这融洽的场面,女人们很快就聊得热火朝天。

他拿了一捆艾草菖蒲,高高地挂在大院门上,立刻给新家增添了几分节日的氛围。

余母也拿了几把艾草,硬塞给张婶:“他张婶,自家割的,挂着应应节气!”

“老叔!老叔!”余文涛焦急扯他的衣角,“我们快去卖艾草吧!去晚了,别人都买完了,我们就卖不出去了!”

其他孩子也立刻围了上来,眼巴巴地望着他。

“行!”余坤安笑道,“哪些要跟我一起去卖艾草的?”

“我!”“我!”“还有我!”一只只小手瞬间举起来。

“好!全军出发!”

捆扎好的艾草菖蒲都还在马车上没卸。

余坤安把孩子们一个个拎上马车,跟院子里还在热聊的大伙打了声招呼,便赶着马车,带着孩子们,寻找合适的卖货地点。

他找了个十字路口,人流不错。

把马车停稳,将一把把艾草菖蒲在车板上摊开,摆得整整齐齐。

“好了,小的们,开嗓吧!就按我路上教的喊!”

起初,孩子们还有些害羞,放不开。

余坤安就带着他们一起吆喝,有人带着,声音很快就大了起来。

余文波更是找到了状态,嗓门一下子盖过了所有人: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新鲜的艾草菖蒲,6分钱一把嘞!”

“6分钱,只要6分钱,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辟邪祛灾,吉祥如意!”

“祈福安康,事事顺利!快来买呀!”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