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进货(2/2)
“纽扣三分钱两颗,缝衣针五分钱四根,线团看粗细颜色,一分两分都有……”摊主热情地介绍。
“大哥,我要是要多拿点,能便宜些不?”余坤安试探着问。
摊主打量了他一下:“你是……”
“大哥,不瞒你说,我是想来进点货,带到
摊主一听就明白了,露出心照不宣的笑容:“有是有,但我这摊面上就这些。你要真想多拿,得跟我去其他地方取,离这儿不远。”
余坤安略一思忖,看对方面相不像奸猾之人,再者能在这市场摆摊,多半也有些信誉,便点头应下:“成!麻烦大哥带个路。”
摊主见他爽快,也很高兴,迅速地将摊面上的小商品收进一个布包里,跟旁边相熟的摊主打了个招呼拜托照看一下。
便领着余坤安走出市场,三拐两拐进了一条僻静的巷子,来到一个小院门前。
余坤安把马车拴在门口树上,跟着摊主进了院。
摊主径直打开一间厢房的门,里面简直是个小百货仓库!虽然屋子旧,但东西可不少,五花八门,基本都是农村家庭日常所需的零碎物件。
从针线纽扣、顶针松紧带、火柴肥皂,到小孩玩的玻璃弹珠、塑料小兵人、姑娘家用的头绳发卡、小镜子雪花膏……林林总总,看得人眼花缭乱。
“老弟,随便看,看中啥拿啥,用这个篮子装。”摊主递过来一个竹篮,语气颇为自豪。
余坤安心里有了数,仔细挑拣起来。
他主要选了些家庭妇女们肯定需要的硬通货,各种型号的缝衣针、各色棉线团、彩色塑料纽扣、顶针、松紧带、橡皮筋、火柴、几种常见型号的螺丝钉、小锁头、小圆镜等等。
算下来,满满一大篮子东西,总共才花了四十三块钱!这要比供销社的零售价低上一大截,回头带到山里村里,利润空间相当可观。你这儿有毛毯、被面或者暖水瓶这类大件吗?”
老板摇摇头:“没有没有,我们只做这些小货,本小利薄,周转快。大件占地方,本钱大,也不好搬运,麻烦得很。”
余坤安听了也不意外,这年头确实是小商品更灵活。
他把采购的东西仔细装进麻袋,又跟老板闲聊了几句,毕竟往后要是继续跑山收货,这条进货渠道可少不了,以后打交道的时间也会多些。
离开小院,余坤安赶着马车快速回到了自由市场口。
他张望了一下,没看到张婶的身影,估计她已经买完东西回家了。
他也没了再逛的心思,径直赶车去了县供销社,毛毯还是得在这种正规地方买。
供销社的货柜里果然有毛毯。这年头,一床扎实的毛毯绝对是拿得出手的重礼。
他看中一床大红色底、印着鲜艳牡丹花的,厚实又喜庆,一问价格,五十六块钱!足足顶一个普通工人一个多月的工资了。他咬咬牙,还是买了下来,让售货员仔细包好。
这一通忙活下来,已是下午一点多。肚子里早就唱起了空城计。
但看着车上这些货物,实在不方便下馆子,他就在供销社副食品柜台称了两斤饼干,又买了几条中等价位的烟和几瓶白酒,到时候去老丈人家,烟酒是必不可少的礼数。
出了供销社,他靠着马车啃了几块饼干勉强垫了垫,便赶着车往家走去。一路上,心里盘算着这趟的收支,倒也充实。
到家第一件事,就是把贴身揣着的、鼓鼓囊囊的钱袋子连同货单,一并交到王清丽手里。
等他再把那床鲜艳的毛毯和那沉甸甸的麻袋搬进堂屋时,立刻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余母、余大嫂、余二嫂都围了上来,先是对那床厚实喜庆的毛毯摸了又摸,惊叹连连:“哎呦,这毛毯可真厚实!”
“这牡丹花很好看!”
“摸着好顺滑!这得不少钱吧?”
不过对于余坤安要送这么贵重的礼给王清丽娘家兄弟,她们谁都没说闲话,这是人小两口自己挣的钱,他们乐意,而且也是撑面子的事。
等到余坤安把麻袋里的东西都整理出来时,才真正引起了轰动!
“哎呦喂!缝衣针!这么多型号!”
“还有松紧带!橡皮筋!!”
“这彩色的纽扣真好看!还有小发卡!!”
几个女人的眼睛瞬间亮了,连老太太都凑过来好奇地翻拣。
“老三,你从哪儿捣鼓来这么多好东西?买这么多干啥?这得花多少钱呐?”余母又惊又喜,忍不住问道。
“咋?二哥没跟你们说?”余坤安一愣。
“说啥?”余大嫂也疑惑。
“这些,都是我进的货。往后我跟二哥去山里收山货的时候,顺便也捎带着卖点这些零碎东西,老乡们肯定需要。”
“你这是要当起货郎了?”余母惊讶道。
“嘿嘿,不算正经干,就是顺便,顺便带点货,方便乡亲。”
“你从哪儿搞来这么多花样?供销社一次可买不着这么些。”余母拿起一板彩色纽扣,爱不释手。
“嘿嘿,山人自有妙计!跑了这么多趟县城,总得摸到点门路不是?”余坤安有些小得意,“阿娘、大嫂、二嫂,你们瞧瞧,有啥用得上的,尽管先挑!剩下的我下次带出去卖。”
“你这败家玩意,既是打算卖钱的,那就先紧着卖呗!”余母嘴上这么说,眼睛却没离开那堆东西。
“阿娘,我进货价便宜,比供销社便宜不老少!这些东西本就不值几个钱,咱们自家人先用点算啥?快挑快挑!”
东西毕竟是从公账出的,余坤安也都说了,女人们也不再客气,笑着围上去,各自挑了些眼下急需或特别喜欢的小物件。余坤安这才把剩下的仔细收好。
老太太一直笑眯眯地在旁边看着,余坤安拿了个小发卡给老太太把耳边的碎发别上,把老太太哄的脸上一直带笑。
等把东西收拾好,老太太这才插话问道:“安子,在县里吃晌午饭了没?”
“还没呢,忙着办事没顾上。”
“哎哟!那还不饿坏了?你这孩子,真是的!想吃点啥?阿奶这就给你做去!”老太太顿时心疼起来。
“随便炒个饭就行,简单又快。”
“哎!哎!你等着,马上就好!”
老太太一听宝贝孙子还饿着肚子,赶紧迈着小碎步去了伙房。
没过多久,一碗金黄喷香的蛋炒饭就端了上来。米饭粒粒分明,裹着金黄的蛋液,里面还掺着切得细细的肉丝和葱花,油光锃亮,看着就诱人。
旁边还配了一碗清亮的白菜汤,飘着几滴香油花。
“快吃快吃,饿坏了吧?”老太太慈爱地看着他。
余坤安是真饿了,接过碗筷,大口大口地扒拉起来。
炒饭香软可口,吃得急了有点噎,他忙喝了一口温热的汤,顿觉一股暖流直通胃里,舒坦极了,浑身的疲惫都仿佛消散了不少。
之前那几块干巴巴的饼干只能糊弄一下,到底不如这碗实实在在的家常炒饭来得熨帖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