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重回八一小山村,日常过日子 > 第185章 余母的焦虑

第185章 余母的焦虑(2/2)

目录

正巧余文波几个在老屋门口探头探脑,余坤安眼珠一转,扬声问:“阿波,你们说,你们阿奶养蚕牛不牛?厉不厉害?”

“很牛!很厉害!”余文波想都没想,扯着嗓子喊,几个小的也跟着应声附和。

余母噗嗤笑了,走过去轻拧孙子的脸蛋:“你个小家伙,啥都不知道,就晓得顺口打哇哇!”

余坤安:“阿娘,你瞧瞧!你这可是咱老余家头一份儿!到时候一个人站在台上,底下乌泱泱上百号人听着……连我阿爹都没这风光!”

“刚顺口气儿,你又来!”余母嗔怪地瞪他,但脸上那点兴奋的神情藏不住,“我看你就是存心看我热闹!”

“我这叫提前给你透话,让你心里有个谱儿。你就把平时跟人吵架的劲头拿出来,这点小场面,还不是轻松拿下!”

“我什么时候吵架了?”余母腰杆一挺,声音不自觉扬起来,“说得我跟村里那些就知道整天瞎吵吵的婆娘似的!一天天事情都忙不完,我还有这闲工夫吵架……”

“没没没!你没有吵架!就是吵架也是给人家摆事实讲道理的!”余坤安赶紧安抚。

“换个说法,那你把平时念叨我们的话都攒着,等上台了给大家讲……”他故意挤挤眼。

“嫌我话多……”余母气笑了,作势要拍他。

旁边一直闷头干活偷笑的余大哥余二哥和余大嫂几人终于忍不住,笑出了声。

余文波几个小的看着大人们脸上的笑容,都有些摸不着头脑,不明白有什么好笑的事情发生。

“老叔,我们去放牛啦!我们今天也能摘金银花卖钱吧?”余文波想起正事。

“能!咋不能?你们摘回家来,我就给你们过称!”余坤安挥挥手。

孩子们得了准话,欢呼着小跑出了院子。

看着孩子们的背影,余坤安摸着下巴:“啧啧,咱家这几个,放牛放羊还挺像那么回事儿。要不……再去买几只羊崽子回来,让他们一起放了?”

余大嫂一边利索地撒着擦净的桑叶,一边笑着吐槽:“得了吧!就这几天新鲜劲,等过些日子,你撵着他们去放,怕都撵不动!”

余大哥笑呵呵地接话:“就跟当初撵你去上学一个样!”

“说孩子呢,怎么又扯上我了?放牛羊和上学能一样?要是当初让我选,我保准选放牛……”

一直没怎么说话的余父抬起头,白了他一眼:“瞧你那点出息!少在这给我瞎折腾,咱家娃都得好好念书!一个都不能落下!”

“晓得了晓得了,”余坤安拖长了调子,“等着给您老考几个大学生回来光宗耀祖……”

余二哥接口道:“你还别说,这段时间,几个学生娃念书倒比以前上心了。以前阿涛他们放学回来,让写个作业磨磨蹭蹭老大不乐意。现在可好,惦记着出去挖草药,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趴桌上把作业做完!”

“这是慢慢懂事了,知道轻重了。”余坤安点头,随即又叹了口气,“唉,就是这学校……离咱村也太远了,孩子们天天起早贪黑走那么远的路……”

余二哥也跟着叹气:“没法子的事……不过比起村里其他娃,他们现在日子是好过不少,家里的事情都不用他们帮着做的。”

余坤安想了想,开口:“二哥,大哥,你们说……咱想法子,让几个大点的娃,去镇上或者县里上学咋样?”

余母有些惊讶地望过来:“啥?你这又是唱的哪一出?去镇上县里?住哪?吃啥?都还是些半大孩子,谁去照看?净想些不沾边的!”

“我……我就这么一说,想想嘛。”余坤安摸摸鼻子,“等孩子们再大些,说不定就可以了呢……”

他心里是打算等县城的房子盖起来,开个山货铺子,让家里大人过去照应,顺带让孩子在县城读书的。

但这地基的事还没跟家里透气,现在条件也不成熟,他也不能继续说下去。

“这不废话吗?”余母快言快语,“只要能考上初中,不都得去镇上念?还用你现在想破头?”

余坤安也不多辩,心里却打定了主意:等县里房子盖起来,他就去打听上学的事。

下午收货的时辰一到,他们家院子门口就热闹起来。大部分村民提来的篮子里,装得满满当当的都是刚采摘下来的金银花青白的花苞或者是羊肚菌,送草药的倒是少了许多。

村民们事先都把金银花里的长梗和杂叶挑拣得干干净净,省了不少功夫。

余坤安看着收上来的那一堆堆金银花,忍不住咂舌:“婶子嫂子们,你们这是把山上的金银花给薅光了吧?”

“那可不!”一个爽利的婶子笑道,“挣钱不积极,思想有问题!想吃肉,就得手脚麻利点!不过这金银花长得快,一茬接一茬的,薅不完!”

“就是,等这段时间花期过了,我还要去山里挖些金银花种在我家地埂和院子边上……”

“我也是这样想的,金银花好养活,这开花了也有些好看……”

“反正不占庄稼地,我就多种些!”

余坤安这边过秤的事情忙而不乱。

有几个村民是刚从山上下来,还来不及挑拣,他们也不见外,跟余坤安家借了闲置的簸箕,就坐在院子边的小凳子上,自己动手细细挑拣起来。

都是乡里乡亲,一群人聚在一起就没有不聊天说话的。

有村民问正忙着过称的余坤安:“阿安,你家明年还收这些草药不?”

“这个事情我也不能给大家一个保证啊,不出意外的话应该会收的。”

余坤安自己都不确定的事情,也不能给准话,毕竟政策在变,一年以后的事情谁也说不准。

旁边另一个村民接话道:“我还琢磨着把我家房前屋后、地边都搭上架子,多种些金银花呢!”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