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出第一批草药(1/2)
余坤安和余大哥他们先把已经晒得透干草药归拢起来。这些不能使劲压,得松松地装进麻袋里。
剩下那些半干的,摊开等着日头再大些接着晒。几个人手脚麻利,花了小半个小时才把晒好的都装好袋。
余父还想把麻袋在家里过一遍称,看看这批草药的鲜干比例。
余坤安嫌麻烦:“阿爹,你就别折腾了,拉到县里收购站还得过秤,到时候我记下重量不就知道了?”
他把几个鼓鼓囊囊的麻袋提到堂屋门口的台阶上码好。趁着得空,他一把扛起黏在自己腿边的小儿子余文洲,跟着余父去养猪场转转。
几天没来,养猪场依旧被余父他们收拾得干干净净,几乎闻不到什么异味。猪圈里,小猪崽明显大了一圈,皮毛光亮。
“阿爹!猪猪长胖啦!”余文洲骑在余坤安脖子上,兴奋地指着圈里。
“嗯,是长膘了。再养些日子,就能给洲洲杀猪吃肉喽!”余坤安笑着颠了颠儿子。
“吃肉肉!好!”小家伙开心地拍手。
余坤安扛着儿子在养猪场转了一圈。旁边仓房里,一摞摞装得满满的麻袋码得整整齐齐,都是余父他们晒干的苜蓿草和从地里割回来的猪草。猪饲料备得足足的。
看完养猪场,他又上了坡。坡上栽的楸树苗,只稀稀拉拉枯死了几棵,剩下的都抽了新枝。
余大伯他们闲不住,养猪场的活儿干完了,还一趟趟把粪池里的粪水挑上坡浇树,伺候得精心,活下来的树苗都长得挺精神。
山坡上之前割了一茬的苜蓿草又冒出了新绿。更让余坤安意外的是,坡上还零零星星长出了不少蒲公英、紫花地丁之类的草药。
他琢磨着,这大概是因为他承包下了银盘坡,村里人也就没人想着上来挖了。
这样也好,留着给家里几个小崽子当个挣零花钱的“自留地”吧。
从坡上下来,跟还在养猪场忙活的余父打了声招呼,余坤安才扛着余文洲往家走。
“阿爹,我还想吃酸梅粉!”小家伙搂着他的脖子,软乎乎地撒娇。
“昨儿不是刚买了吗?都吃完啦?”余坤安问。
“嗯!吃光光啦!钱钱也花光啦!”余文洲用力点头,“阿爹,想吃嘛……”
老父亲哪经得住乖巧的小儿子这么软磨硬泡?余坤安心里一软,驮着儿子就拐向了村里的代销点。
代销点门口,几个半大孩子正围着买一分钱两颗的水果糖,小心翼翼地剥开糖纸,含在嘴里,一脸满足。
“我的糖甜!”
“我的也甜!”
“我回去要多挖点草药,我阿娘说了,挖得多,一天给我一分钱!”
“真好……我阿娘给我和我哥一共才一分钱,我俩一人只能分一颗糖。”
“不过我阿娘说啦,过些日子攒够了钱,就让我和我哥也上学去……”
余坤安听着孩子们的童言稚语,笑着从他们身边走过。
他掏出五毛钱,买了十包酸梅粉。代销点的酸梅粉五分钱一包,里面还附带一把彩色的小塑料勺。
他把连在一起的十包酸梅粉挂在余文洲脖子上。
“噢!有酸梅粉喽!”余文洲高兴得手舞足蹈,一路上叽叽喳喳没个停,跟余坤安显摆他和他哥哥姐姐有多少把小勺子,都是什么颜色,还有等会回家要怎么分……
余坤安扛着这个兴奋的小话痨回到家。果然,余文洲脖子上那一串酸梅粉立刻成了全场的焦点,几个孩子呼啦一下围了上来。
余坤安笑眯眯地看着他们分酸梅粉。孩子们还挺有心,记得给还在上学的哥哥姐姐一人留了一包。剩下的几包,他们也不急着一人一包分掉,而是围坐在一起,你一勺我一勺,共同分享着一包。
那副小模样,仿佛吃的是什么神仙美食。每舀一小勺放进嘴里,都满足地眯起眼睛,细细品味,小脸上全是陶醉。自己享受完了,还不忘也给坐在旁边笑眯眯看着的老太太和余坤安嘴里塞上一小勺。
老太太被重孙儿们哄得合不拢嘴。
快到晌午,日头变大,余坤安和余父、大哥他们赶紧把第一批剩下的、已经晒干的草药也装袋。
余坤安去老屋套好马车,把麻袋都搬上车。
临出门,他想起上次高一仁提的机子的事,又折回去,找余父从养猪场的账上支了一千五百块钱现金,这才赶着马车出了门。
老太太追出来,把一顶旧草帽扣在他头上:“日头大,戴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