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草药定价(2/2)
车前草,有清热利尿、凉血、解毒的功效,整棵都能入药。收购站干货收两毛一斤。差不多四、五斤鲜的晒一斤干的。鲜草收…就定两分钱一斤吧。
折耳根,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的功效,入药部分是地上的茎叶。收购站干货一毛五,鲜的得六斤左右出一斤干的。鲜草定价一分钱一斤。
绵茵陈,也就是村里人叫的白蒿,有清利湿热,利胆退黄的功效,这个时节入药部分是地上的嫩茎叶,春天采挖的是绵茵陈,秋季采挖的是花茵陈……鲜草也按一分五收。
艾草叶,平时村里人管艾草叫陈艾,得是春天采的嫩叶阴干放一年以上才算。平时谁家有个风寒鼻塞,煮水泡澡或者泡脚特别管用。收购站干货两毛一斤。但这玩意儿鲜干比特别高,鲜艾叶蓬松,晒干了轻飘飘没多少分量,差不多得八到十斤鲜的才出一斤干的。鲜草就按一分钱收。
紫花地丁,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的功效,是全株入药……收购站干货二毛五一斤,鲜草就收三分一斤。
蒲公英,全草入药,……两分钱一斤收。
他写写画画一会,时不时看看余文洲两小子,两个小子时不时的看着对方的本子,然后看着上面不知道画的是什么的东西咯咯笑不停。
等把收购价格都盘算清楚,他又工工整整地誊写了一份收购通知单,准备贴到村委的公告栏上去。
弄完这些,余坤安收好纸,揉揉儿子脑袋:“你俩乖乖画,阿爹出去办点事。”
余父余母见他从书屋出来,手里捏着张纸,问道:“老三,草药的收购价定下了?”
“嗯,定好了。”
余坤安点点头,指着纸念道,“车前草、蒲公英,鲜的收两分钱一斤;折耳根、艾草叶,一分钱一斤;茵陈一分五;紫花地丁三分钱一斤……”
余母听着,心里飞快地扒拉起小算盘:“按这价收,那收购站那边能卖多少?咱们下地一天,手脚麻利点,刨个百八十斤不难吧?那算下来一天能挣一两块钱了?安子,你这样收,刨去本钱,咱自家还能落下多少?”
“收购站那边一两毛。”
“啥?那你这收购价比收购站的价钱低那么多,村里人知道了,不得说咱心黑啊?”
余坤安赶紧解释,“账不是这么算的!收购站收的是干货!我定的这是鲜草价!这新鲜的草药水分大,晒干了缩水厉害。再说了,咱家收上来,得摊开晒吧?得翻吧?得防雨防霉吧?这不都是人工?还有,来去县城不得要人工的……”
“就这艾叶,十斤新鲜的也就能晒出一斤干的。收购站给两毛一斤干货,算下来一斤鲜艾叶也就值个两分出头。”
“咱得收上小一千斤干货,折腾一趟县城,才能挣个十来块钱。这还得是量足够大!要是零零星星收点,连人工钱都挣不回来!要不是想着咱家有车跑县城方便,这活儿也干不成。”
他这一通噼里啪啦的账算下来,余父几人听得有点懵,定价原则似乎是懂了,可又觉得心里头还是有点不踏实。
余父磕了磕烟袋锅子,“行吧,你心里有本账就成。能干就干,先试试水看看情况。”
余坤安刚刚也是算好的。按他这个定价,只要能一次收个两三百斤干货的量,跑一趟县城,刨去所有开销,净赚个三四十块还是有把握的。
比起他们进山挖草药,收草药挣的钱是不多,可架不住细水长流啊,再说了进山挖草药主要还是得看运气的,收草药这事干成了就是稳定进项。